5000年文明进化史(万年前的中华文明起步)

万年居。

人是从猿进化而来的,而猿是居住在树上的,最初的人类也是居住在树上的。中华神话和古典文献中说的“有巢氏”,实际上是对人类婴儿期生活的依稀追忆。后来,地球上的气候条件发生了剧变,大批森林消失,于是,人类走向陆地,在严酷的自然和弱肉强食的生存环境下,不得已住进了洞穴。

以洞穴为家,人类一住就是几百万年,占据了整部人类居住史的99.99%。

5000年文明进化史(万年前的中华文明起步)(1)

湖南澧县八十垱遗址

然而,洞穴绝非人类永远的洞天福地,洞穴的阴冷、潮湿,极不利于人类的生存和发展。考古资料表明,穴居人的平均寿命只有二十岁左右,不少人患有严重的关节炎。洞穴绝不是久居之地,走出洞穴、走向大地是早晚的事。

大约在一万年之前,中华人终于勇敢地迈出了第一步,出现了长期定居的村落。在河北省邯郸市的磁山遗址中,发现了距今八九千年的“半地穴”建筑。先民们在地面比较坚实的地方挖上一个六七平方米的小坑,将地面夯实,再铺上点小石子,四壁用火烧烤,使之“陶”化,然后在坑上的地面盖上屋面。如此低矮的半地面半洞穴建筑可是人类的一大创造啊,它既可防止风雨的侵袭,又可享受阳光。万年居让华夏人享受到了更多的光明,也让人类开阔了视野。

到了距今五六千年前,一幢幢民居开始升起在华夏大地的地平线上。从半坡遗址(今陕西省西安市东郊)、姜寨遗址(今陕西省临潼县城北),人们可以约略看到当年地面建筑的英姿。房间的面积扩大了,从十多平方米到二十多平方米不等。在建筑上有“基”有“础”,有“门”有“窗”,有“框”有“架”,人类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动足了脑筋。再后来,有了“高干栏式”建筑,有了“榫”和“卯”的发明。

从寄居于天然的洞穴,到用双手营建起房舍,那是一个多么伟大、多么了不起的文明进步啊!

来源:细讲中国历史丛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