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教育的访谈内容(乡村教育者手记)

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乡村教育的访谈内容?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乡村教育的访谈内容(乡村教育者手记)

乡村教育的访谈内容

记者 巩悦悦 策划整理

编者按:即日起,《青年说》栏目策划推出“乡村教育者手记”,为乡村校长和教师提供一个展示自我的平台,分享教育一线的所见所闻所感,助力乡村教育先行区建设。

以下是潍坊市辛寨镇辛中小学教师王慧的教育手记:

送走炎炎夏日,迎来了清凉的秋天。田间地头常见小朋友坐在爷爷奶奶的电动三轮车厢里,头戴小斗笠,两手抓着车厢把,车厢里放着各种农具,跟着爷爷奶奶到玉米地里干农活。返程时,车上载着半熟的玉米,有常见的黄玉米、白玉米,还有少见的黑玉米。黑玉米的产量低,个头小,营养高,都是留给孩子吃。这时的玉米煮出来香气扑鼻,口感软糯香甜。经常下地的孩子,小脸、小手都黑黢黢的,很显健壮,农忙时节,都是家人的小帮手。

经历了一个暑假,孩子们升入新的年级,都迫不及待地想和同学、老师分享假期中的所见所闻,说不完的新鲜事。

“老师,你知道鬼子楼吗?”浩浩一脸兴奋地握着我的胳膊问道。

“鬼子楼?”我疑惑地看着眼前这张黑乎乎的小脸。

“嗯!鬼子楼!就在我们村!”浩浩脸上的神情从兴奋转为不容置疑的坚定,坚定中透着愤怒。

浩浩望着我,还不等我回答。

“老师,我和你讲鬼子楼。”一股强烈的坚定与力量从小手里传递而来。

其他小朋友也都好奇地聚了过来,围着浩浩听他讲。浩浩一攥拳,一跺脚,好像一个小战士,气氛也紧张了起来。

“暑假里,我跟着爷爷去上坟,那片坟地叫鬼子楼,以前打仗的时候日本人在那盖了个土楼。爷爷说,那里边住着六七个鬼子,他们总让村里的人去干活。汉奸还把鬼子安排在农户家里吃饭,让农户挨家轮流做最好的饭菜……”

我不由得怒从心起,我也听姥姥讲过她小时候的生活,那个年代,家里孩子多,粮食收成不好,吃不上饭、吃不饱饭是每个家庭都会面临的困境。孩子们也连连发出愤怒的声音。

“老师,我老奶奶也给我讲过她小时候的故事。”萱萱挤到前面说道,“鬼子住在我们村的时候,村里有女孩的人家,都要把女孩的脸抹上锅底的灰,再用围脖把头包起来,白天不敢出门,只有等到晚上才敢出来,然后摸黑到地里干活。”

“老师,我也知道鬼子楼在哪,爷爷带我去过那!”小凯上前说道,与浩浩不同的是,小凯表现出来的愤怒显然比浩浩更明显一些,一双小手紧紧攥着拳头。“我爷爷说,他邻居家的婶婶就被鬼子抓去干活了,那里总有干不完的活!爷爷的婶婶只有一个女儿,长大后嫁给了一位抗日战士……”一张张稚嫩的小脸上皱起了眉头,气鼓鼓的,你一句我一句地说起来。

“老师,我长大了要当兵,保护国家!”

“老师,我也当兵,再也不让打仗了!”

“我也当兵,我保护大家!”

孩子们昂着小脸,一脸坚定,眼里闪着光。

生活中的切身感受远比从书本上读来的感受更强烈,祖辈的不屈精神与顽强意志穿越历史长河代代相传,勿忘国耻,热爱祖国,保家卫国,扎根在一代代的童心里。

这也勾起了我不可忘、不能忘的深痛记忆。姥姥的父亲就是在鬼子驻扎村庄的时候被打死的,那时的姥姥只有五六岁,有一个大几岁的姐姐,还有一个幼小的兄弟。

正值战乱,人们都躲在家里不敢出门。谁也不知道明天和意外哪个先来,一颗子弹无情地打在姥姥父亲的身上,一个鲜活的生命就这样倒在了地上,顿时鲜血直流,姥姥捂着嘴哭,不敢发出声音。父亲用手捂住伤口,让她和姐姐快去把母亲找来,他有话交代。父亲无力地躺在那里对母亲说:“你好好活,你一定好好活!”姊妹俩拼命地用手捂住父亲身上的枪口,试图让血止住,可鲜血还是不住地从手里涌出,全家人就这样眼睁睁地看着父亲撒手人寰。

母亲因承受不住打击,疯疯傻傻了很长一段时间,也忘记了还有三个孩子需要照顾。后来姥姥又失去了唯一的兄弟,母女三人相依为命。这个失去了顶梁柱的家庭,在那个动荡的年代,日子过得更加艰难。姥姥的母亲和姐姐是裹脚,下地干活一类的体力劳动都落在了她一人肩上。

如今90岁的姥姥记忆力大不如前,每每回忆起往事都会泪流满面,虽然记忆片段零零散散,却总不忘喃喃自语道:“没爹的孩子苦啊!日子难!大车拉来金和银,有钱难买一母人……”

在农村,经历过战乱年代的老人已经为数不多,但他们的经历,还有受到的伤害正是激励我们年轻一代奋发图强的动力。孩子们的爱国心让我深受感动,我为那个年代人们经历的挫折与磨难感到痛心,更为人们历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磨难而淬火成钢的坚毅感到骄傲与自豪!

我们的祖国日益强盛,国家安定、人民幸福,离不开无数先烈和前辈的奋斗与牺牲,离不开祖国的强大与安宁。在中华民族几千年绵延发展的历史长河中,爱国主义始终是激昂的主旋律,是激励我国各族人民自强不息的强大力量,爱国主义更应成为这个时代的最强音。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必须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既要面向全体人民,更要聚焦青少年,少年是祖国的希望,民族的未来。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

身为教师,我有责任和义务把爱国主义精神贯穿于课堂教学中,充分利用国旗下讲话、主题班会等活动讲好爱国故事,把爱我中华的种子埋入每个孩子的心灵深处。我将把爱国主义精神内化于心,外化于行,用实际行动影响和带动学生。培养勇于担负国家理想和民族复兴大任的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新时代好少年,让爱国主义精神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