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上真实的贾似道(动荡时刻在朝堂崛起)

史上真实的贾似道(动荡时刻在朝堂崛起)(1)

众所周知,南宋王朝的统治者基本都没有北伐的志向,再加上文强武弱的政治格局之下,南宋王朝在历史上的地位十分尴尬。南宋王朝的建立者是宋徽宗的庶出子康王赵构,本身就因母亲不受宠而被冷落,逐渐形成自卑胆小的性格,历朝历代王朝的政策大多遗传自其开国皇帝,南宋王朝对外政策的软弱,离不开第一任皇帝赵构的表现。

史上真实的贾似道(动荡时刻在朝堂崛起)(2)

如果在公元12世纪寻找华夏文明的代表,无论我们怎样难以接受,都不得不承认南宋王朝是汉文化的继承者,即使和以往的汉唐相比,南宋王朝的国土面积小得可怜,宋军被嘲笑为史上战斗力最差的官方军队。

纵观南宋历任皇帝,除励精图治地孝宗以外,几乎都是难堪重任的庸才,用一句话来形容南宋王朝的朝廷格局,那就是不中用的皇帝遇上无所事事的辅佐重臣。如果说奸相秦桧好歹协助宋高宗同金朝达成了“绍兴和议”,哪怕这份协议充斥着屈辱和抗金派将士的鲜血,但最起码南宋王朝用屈辱换取了生存空间。

当时贾涉是南宋朝廷派去负责管理整顿义军的官员,到达目的地后,贾涉裁撤其中的老弱群体,训练出一支精锐强劲的部队。面对进攻城门的十万敌军,贾涉神色严肃地发号施令,成功击退敌军,收复山东大片失地。捷报频传,南宋统治者喜不自胜,将贾涉升任为淮东制置使,管理京东、河北一带的兵马,三年后病魔缠身的贾涉在完成一次征战的胜利后,病逝在班师回朝的途中。

史上真实的贾似道(动荡时刻在朝堂崛起)(3)

南宋朝廷对贾涉也是很厚道,追封其为光禄大夫,那时的贾似道年仅11岁,人事未知的年纪,就和亲生父亲阴阳两隔。或许正是缺少贾涉的言传身教,贾似道没有学到为国为民的品质,而是变成行为放荡无度的纨绔子弟。南宋中后期的军事能人数量极少,南宋朝廷对贾涉的离世深感惋惜,同时信奉虎父无犬子的说法,将期盼寄托在贾涉的儿子贾似道身上。宋理宗对贾似道可谓是照顾到了极点,再加上贾似道的姐姐是理宗的贵妃,此时权相史弥远刚刚去世,亲政不久的理宗立下“中兴大宋”的宏愿,希望能够改变南宋日渐衰落的国运。

公元1233年,蒙古向南宋递来一封结盟信,表示愿意倾尽全国之力对抗金朝,“联蒙抗金”这一出和当年金朝的“联金抗辽”如出一辙,南宋朝廷分为两派,一派极力支持,认为这是给祖宗雪耻的关键时刻,另一派极力反对,表示不要忘记联金抗辽的教训。

史上真实的贾似道(动荡时刻在朝堂崛起)(4)

可惜当时南宋军民普遍对金朝恨之入骨,纷纷赞成联盟抗金的政策,第二年联军就消灭了存在一百多年的女真政权,教训接踵而至,蒙古军队翻脸不认人,挥师南下扬言工征服南宋。幸亏南宋名将孟拱打了场反击战,勉强给南宋续了几十年的寿命,但宋理宗经此一战后彻底丧失斗志,沦陷在日夜寻欢作乐的糜烂生活中去。此时正是蒙古进攻击败南宋的最佳时机。


偏偏这时候蒙古大汗蒙哥意外身亡,四王子忽必烈着急北返继承汗位,由此蒙古军队出现退兵的趋势。贾似道的谋士江万载是个有远见的人才,他窥探出蒙古军队退兵的真实原因,请求贾似道号召北方地区的百姓组成义军,事先给蒙古军必经之路设下埋伏,共同夹击蒙古军队。胆小怕事的贾似道没有听取建议,而是自作主张给蒙古军每年二十万岁币的条件,忽必烈既能光明正大退兵,又能获得一笔军费,自然痛快地答应了。南宋朝廷那边传来的战报,却是贾似道指挥宋军打退蒙古军,解决了南宋朝廷的燃眉之急,由此鄂州之战列为贾似道的政绩之一,没人细究贾似道错过了搅乱蒙古内政的机会。

史上真实的贾似道(动荡时刻在朝堂崛起)(5)

贾似道升官发财,幕后功臣江万载眼见南宋朝廷烂到骨子里,怀揣着愤慨的情绪辞官退隐。贾似道借着宋理宗地宠幸,诬陷谋害其他将领,使得原本军事薄弱的南宋又损失了几员虎将。公元1264年,南宋迎来最后一位成年皇帝,宋度宗赵禥,这位懦弱无能的皇帝,满以为贾似道是南宋苟延残喘的依赖,对贾似道信任有加,当作亲生父亲一样对待。


贾似道时不时上演一出离别悲剧,迫使宋度宗紧拽着贾似道的衣袖,许以他十天上一次朝的特权,贾似道的胡作非为彻底消耗了南宋最后的气运。蒙古军队的铁蹄南下,不费吹灰之力地攻下鄂州,彼时纵欲过度的度宗离世,朝廷想起还有贾似道这个“军事奇才”,哪知贾似道使出浑身解数也没能拯救战争的颓势。

史上真实的贾似道(动荡时刻在朝堂崛起)(6)

总结

南宋朝廷看穿了贾似道的面具,将其下放到循州,最终死在县尉郑虎臣的百般折磨之下,几年后风雨飘摇的南宋王朝灭亡。贾似道的得势与其说是他察言观色,倒不如说是靠着父亲的名气吃老本,明明一无是处却欺上瞒下,最终落得死于非命的下场,也只能说是“天道好轮回,苍天饶过谁。”

参考资料:

《宋史》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