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长这么大做过最后悔的事情(你有多久没做过那件事了)

大家都是成年人,没啥不好意思的,说实话吧,你有多久没认真读过一本书了?

对,我说的是读书这件事。

你想到哪儿去了?哎呀,没想到浓眉大眼满身正能量的你,思想这么邪恶,脑子里整天都想点啥?

1 / 为什么要读书?

为什么要读书?

我当然希望你能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读书。如果没有这么高的觉悟也没关系,所谓开卷有益,就算你只是为了打发空虚寂寞孤独无聊的时光而读书,已足以让人肃然起敬。

不然呢,看看你的朋友圈,今天这个套现15亿,明天那个喜提玛莎拉蒂,摆地摊卖个煎饼什么的都月入10万了,你的同龄人正在抛弃你,你不着急吗?

光着急有什么用,去奋斗啊,去挣钱啊,去实现财务自由啊。

可问题是,如果没有能力挣钱怎么办?

是不是只有挣钱才能体现一个人的价值?

如何才能在这个物欲横流的世界里保持一个相对宁静平和的内心?

在获得心理平衡这件事上,再也没有什么比读书性价比更高了。

虽然你口袋里没什么钱,但你手里握着大把的时间,干点啥?打麻将你得找三个人,斗地主你得找俩,谈恋爱至少得有一个吧,还要花钱,还要花心思哄,可累了我跟你讲。

只有读书这件事,自己一个人就能干,不用看别人脸色,而且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随时随地可以进行。

当然,买书也要花钱。

可是你想想,你付出的最多就是一顿饭钱,得到的却是作者几年、几十年、甚至毕生的心血,这样的好事你到哪儿去找。更何况,现在还可以通过网络免费阅读,方便快捷。

如果说,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那电子书就是人类进步的电梯。

你们长这么大做过最后悔的事情(你有多久没做过那件事了)(1)

一个明媚的午后,你慵懒地躺在沙发里,阳光透过窗帘洒在身上,泡一杯茶,捧一本书,那些历尽沧桑后的人生感悟,那些刻骨铭心的情感经历,那些悲欢离合的生活故事,那些波澜壮阔的历史传奇,如同一幅幅画卷在你面前徐徐铺陈开来,鲜活的文字将你带入一个全新的领域,你的精神世界由此变得丰富而充实,一种愉悦和满足感随之弥漫在你的脑海。

——这几乎让你忘记了房贷的压力。

是的,任你红尘滚滚,我自清风明月。读书不仅能让你忘却眼前的苟且,为你单调乏味的生活增添些许亮丽的色彩,还能帮助我们走出狭小的自我,回首历史长河,触摸时代脉搏,关照更广阔的生活。

许多事情,过去有过;许多问题,过去出过;许多错误,屡屡犯过;许多办法,曾经用过。人类的文明成果就摆在那儿,何必摸着石头过河,在黑暗中苦苦探索。但凡认真读几本书,你也不会做那些傻事。

借助前人的肩膀,你本可以站得更高,看得更远。

胸无江海心难阔,腹有诗书气自华。陋室常余书卷在,清心自有墨香来。

你不会做奥数题,只要你自己不说,没人知道。

但是,如果你从来都不读书,聊天的时候很容易被别人看出来你信不信?

为什么有些人的逻辑会如此混乱?为什么他们那么容易就被洗脑被忽悠?为什么他们总是人云亦云从来没有自己的思想?

是因为脑子进水了吗?是因为头被门挤到过吗?是因为脑袋被驴踢过吗?

都不是。我觉得,这跟平时读不读书有很大关系。

2 / 读什么书?

好了,我们知道读书很重要,所以决定开始读书。

那么,第二个问题是:读什么书?

我不建议你总看《知音》《故事会》什么的,起点要高一点对不对。

那就从世界名著开始,先列个书单:

《荷马史诗》《百年孤独》《瓦尔登湖》《尤利西斯》《麦田守望者》《追忆似水年华》《生命不能承受之轻》《大卫科波菲尔》《约翰克里斯多夫》《安娜卡列尼娜》《日瓦戈医生》《莎士比亚全集》《傲慢与偏见》《战争与和平》《阴谋与爱情》《丧钟为谁而鸣》......

你们长这么大做过最后悔的事情(你有多久没做过那件事了)(2)

我就问你,怕不怕?

这些如雷贯耳的名著,仿佛横亘在世界文学史上的一座座山峰,傲慢地等着你来攀爬。

我跟你赌5毛钱的,随便哪一本,你都看不下去。

为什么这么自信?因为,我试过。

作为一个文学爱好者,我多么希望自己已经看过上面说的那些书啊,然而,残酷的事实是,对于我们绝大多数人来说,绝大多数的世界名著都没看过,而且,绝大多数的世界名著都不好看。

名著的地位是专家学者们站在文学史的高度综合评价后给予的,跟小说好看不好看完全是两回事。

什么叫名著?

马克吐温说过:所谓名著,就是每个人都想读却又读不下去的东西。

你看,人家作家自己都这么说了,你看不进去有啥不好意思的?

许多外国名著,语言晦涩、叙事繁杂,再加上高深的哲学意识和时代背景的差异,给我们造成了很大的阅读障碍,所以许多人不喜欢外国名著,看不进去很正常。

但读点国产名著总可以吧?比如《红楼梦》,据说是中国文学史上无法超越的经典,没读过《红楼梦》,你还是中国人吗?

这的确令人感到羞耻,至少有八回,我打定主意要认认真真把这本书看完,但屡战屡败,除了“贾宝玉初试云雨情”等部分章节看得比较仔细之外,其它都是快进过去的。

太无聊了我觉得,一个无所事事的官二代,天天宅在家里跟一群同样无所事事的大姑娘小媳妇搞在一起,无非是些吃吃喝喝卿卿我我争风吃醋的生活琐事,怎么就展现了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了?怎么就无法超越的文学巅峰了?

当然,这是以前的想法。

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生活阅历的丰富,知识水平的提高,回过头来再看这部经典名著的时候,我惊奇地发现:还是特么看不进去。

因为忧国忧民,我偶尔会失眠,辗转反侧夜不能寐。每当这个时候,我就看《红楼梦》,基本上不出10分钟就能酣然入睡,疗效十分显著。

一本书养活了一批人,几个所谓砖家一辈子就靠着在书本里挖掘一点陈芝麻烂谷子生活,这些人被称作红学家,《红楼梦》就是他们的《圣经》,谁要敢说《红楼梦》半个不字,他们能当场把你给骂死。

前两年,有人在网上搞了个调查,叫做“死活读不下去的一本书”,结果,《红楼梦》以67.2%的绝对优势位居榜首。

对此我一点都不觉得意外。

不喜欢《红楼梦》不可耻,假装喜欢才可耻。

3 / 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阅读古典名著需要具备相当的文学功底,一定的生活阅历,对历史背景也应有大致的了解。

由于每个人的知识结构、生活阅历和兴趣爱好不同,有人对《红楼梦》爱不释手,有人根本读不下去,这是很正常的事情,跟有没有文化关系不大,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谁说喜欢看名著就代表有文化?喜欢读名著的流氓我可是见过。

许多人会被经典名著和大师的名头吓住,觉得必须得喜欢,不然显得自己多没文化啊。

我有个朋友叫王建国,原来我俩都在一家企业当工人,就是那种厂装配车间流水线上的工人,我负责装头,他负责装逼,他装逼技术可好了,每年都被厂里评为先进工作者。

他喜欢在星巴克看书,拿一本《人类简史》,安静地翻看几页,再放在咖啡旁边,调整好构图和光线,拍一张照片发朋友圈:岁月静好,每个不曾读书的日子,都是对生命的辜负。然后,开始抠手机。

如果哪个作家不小心死了,他一定第一个在朋友圈里点蜡烛寄托哀思,至于逝者是男是女写过什么作品,这些其实并不重要。

是的,阅读从来都不是刚需,虚荣才是。

总听人说,要坚持读书,坚持每天看多少页,一年要读多少本书之类的话。

我想劝你一句,读书是一件快乐的事,不喜欢就别勉强自己了,如果一本书需要你付出很大毅力坚持才能看下去,那这本书多半不适合你。

你又不是学生,干嘛要坚持?我就从来没听你说过,每天要坚持刷几个小时手机,可你一直在默默地做着这件事情。

——因为,喜欢就无所谓坚持。

——谨以此文,献给4.23世界读书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