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口援疆工作新局面(跨越千山万水对口支援博州)

来源:博州融媒体中心

舍家报国,倾情援博!博尔塔拉地处祖国西北,湖北省位于中部,两地虽风土人情殊异,但援博将两地群众的心紧紧连在一起。

遥远,是因为鄂博两地相距4000多公里;亲切,是因为湖北省援疆干部人才跨越千山万水对口支援博州。

对口援疆工作新局面(跨越千山万水对口支援博州)(1)

专家团队的医务工作者耐心解答村民的疑问。

2016年以来,湖北省落实对口援助资金19.86亿元,实施援疆项目225个,累计向博州选派1983名干部人才,在组织实施和带动产业、教育、医疗、文化旅游等各类援疆项目上奉献着自己的年华和才智,他们以“援博不做客、援疆做干将”的工作作风,努力将“让大家都变得更好”的目标一步步变为现实,为博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贡献了“湖北智慧”“湖北力量”。

勇担使命,职责彰显担当

十月的博州,秋高气爽,路边的花、树上的果,一切都显得生机盎然。刚来没多久的湖北省第八批援疆干部人才的工作也正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全方位、立体化的帮扶措施,为博州的发展带来新的活力。

此次湖北省第八批援疆干部人才共200名,其中,党政干部32人,援疆教师82人,援疆医生45人,其他企业经营管理人员和专业技术人才41人。目前,有435名援疆干部人才在博工作,专技人员比率进一步增大,队伍结构不断优化。

对口援疆工作新局面(跨越千山万水对口支援博州)(2)

湖北援疆干部人才抵达博乐机场。资料图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心血管内科主治医师谢江娇,是第八批援疆干部人才中的一员。谢江娇擅长冠心病、高血压、肺动脉栓塞等疾病的诊治,11年的从医经验塑造了她沉着冷静的性格。

“我的党龄14年,主动申请参加援疆是一名党员该做的。想趁着年轻增加经验,并为博州各族群众献上自己的微薄之力,就主动报了名。一朝援疆行,一生援疆情,我一定努力工作,发挥传帮带作用,为边疆的医疗事业贡献力量。”谢江娇说。

谢江娇到受援地后,担任博州人民医院心血管科业务主任。一年半的援疆生活刚刚开始,为了争分夺秒,谢江娇制定了详细的计划。指导本地医生在帮助病人治疗过程中的规范操作,在遇到跨专业问题时能够独立诊断患者病情,并提供治疗,开展专题培训班、学术讲座,毫无保留地将先进技术、经验传授给当地医护人员。

近5年来,仅博州人民医院援博专家就接诊患者13000余人次,开展手术1500余台,参与危重症患者抢救及讨论6000余人次,帮带提升当地人才60余人,积极帮助科室开展新技术和新业务16项,填补了博州医疗的多项技术空白。

今年,为做好湖北省第七、八批援疆干部人才计划编制工作,有序推进湖北省第六、七、八批援疆骨干交接,确保轮换交接期间工作不掉线、不断档。湖北省与博州首创援疆干部人才“无缝对接、压茬轮换”工作模式,在博州得到有效推进,并得到自治区肯定。

对口援疆工作新局面(跨越千山万水对口支援博州)(3)

湖北援疆医生在博州人民医院为病人进行手术。资料图

干部人才援疆,是援疆工作的关键。近年来,湖北省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以干部人才援疆为支撑点,开展了力度空前的对口援疆工作,大大缓解了博州人才紧缺的现状,为博州各项事业发展注入了新鲜血液和强劲动力。

牵线搭桥,推动交流合作

近年来,一批批援疆干部人才让一个个援疆项目落地生根,在博州烙下了不可磨灭的湖北印记。

湖北省深化“名校名院嫁接工程”,巩固提高教育医疗援疆水平,打造教育医疗援疆的“湖北样板”。如今,华中师大一附中博乐分校已成为湖北省援疆工作中的旗帜和窗口。

对口援疆工作新局面(跨越千山万水对口支援博州)(4)

湖北援疆医生为博州人民医院骨科医生进行培训。资料图

在湖北省的帮助下,通过派遣教育骨干、推行先进的管理机制,目前,华中师大一附中博乐分校实行“全员聘任制”“年级负责制”“中层干部竞聘制”三级聘用扁平化管理,以业绩为主导的绩效考核等一系列科学管理机制的引入,激活了教职员工“赶帮超”的工作热情。援疆教师在学校举办各类示范课、专题讲座等活动,使学校教学质量稳步提升的同时,也改变了本地教师的教学理念。

一批批援疆教师的加入,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成熟的学校管理模式的输入,使该校的办学水平和教学质量得到了快速提升。2020年高考,该校一本上线率由2019年前的48.2%提升到62.1%,本科上线率由92%提升到97%。

近年来,湖北省建立从幼儿园到大学“全链条”教育援疆体系,组织湖北113所学校与博州108所学校结对帮扶,协调召开教育援疆推进会,签订《2017-2020年教育对口支持计划书》。武汉职院博州分院2017年通过高职评审,成为博州、塔城、阿勒泰三地州第一所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主的全日制普通高等职业院校,并打通了“读博州中职,上湖北省高职”的“3 2”分段五年制高职教育。

第八批援疆干部人才抵博后,也立即进入角色,深入博州基层一线调研摸清情况,了解短板弱项,谋划产业发展,并聚焦博州发展实际,围绕特色优势、培育特色产业,推动博州产业发展。

短短几个月,通过第八批援疆干部人才牵线搭桥,解决了农产品滞销难题,促成湖北省多家商贸集团帮助受援地销售葡萄600吨、牛肉400吨。协调开通武汉直飞博乐航班,谋划组织旅游包机和旅游专列,带动旅游经济发展。协调长江产业基金等3家单位实施金融项目援疆,推动武汉东湖综保区与阿拉山口综保区战略合作,推动投资20亿元的格罗夫氢能汽车等10个重点项目签约落地,全力争取在产业援疆上取得突破……

5年来,援疆干部人才充分发挥桥梁和纽带作用,有力地促进了博州各县市与湖北省市全方位、多领域的交流合作。

组团援疆,增强发展后劲

近年来,在湖北省大力支持下,博州依托援疆渠道,先试先行、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和推进医疗、教育“组团式”援疆工作,以“名院挂牌”“名校嫁接”等模式为重点,打造了“四校四院一所一站”援疆品牌工程,把“组团式”援疆工作真正打造成为“最接地气得援疆工程”“增进团结的民生工程”。

湖北省充分利用自身优势,坚持需求导向,探索“组团式”干部人才援疆新模式,通过人才组团、资源整合、智慧集聚,实现援疆工作效应的最大化。

对口援疆工作新局面(跨越千山万水对口支援博州)(5)

湖北援博医生对温泉县人民医院医护人员进行技术指导。资料图

同时,湖北省坚持把抓工作、谋发展与带干部、育人才相结合,处理好“输血”与“造血”的关系,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和桥梁纽带作用,2016年以来,湖北省投入资金5500余万元,支持博州人才培养培训工作。发挥“多层全覆盖”机制作用,积极务实推动各部门、各县市(团场)对口开展干部人才培养培训,采取“引进来”讲授和“走出去”学习相结合方式,培训各类人才5.6万人。多措并举支持博州“柔性引才”工作,引进高层次及急需紧缺人才690余人。发挥援疆干部人才的专业优势,采取“1 1、1 N”方式,帮扶培养当地优秀专业人才1330多人。鼓励援疆干部人才领办或创办名师名家工作室50多家,填补各类技术空白100多项,带动受援地人才专业技能和专业素养不断提高。协助制定《援疆干部人才留师市工作办法》,促成7名同志留疆“终身援疆”。

“组团式”援疆将单兵作战、输血式援疆变为“组团”选派、集体作战、造血与输血并重,援疆干部人才通过团队带团队、专家带骨干、师傅带徒弟等方式,积极发挥传帮带作用,为博州培养了一支带不走的高素质人才队伍,有力促进了博州干部人才队伍结构改善、思想观念更新、工作水平和能力提高,为推动博州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打牢基础,持续增强发展后劲。

文:赵震东、刘献、赵晓雯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