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意思的汉字儿童(让孩子的小情绪)

孩子们的小情绪极多,除了喜怒哀乐,还有疑惑、害羞、撒娇、委屈等等,有一些孩子,还会在开始学习汉字的过程里,表现出些许抗拒,不愿学,也不愿写,让家长十分烦恼。

教育专家一般会建议家长多与孩子互动,让孩子们先对汉字产生兴趣,再进一步引导。再长大一些的孩子,更是如此,如果孩子本身对汉字有了浓厚的兴趣,自然就不会觉得学习汉字和传统文化是件辛苦的事儿。那么,怎样才能让孩子对汉字产生浓厚兴趣呢?

答案在《被委屈的汉字》一书中就能找到。这本以汉字知识为主题的趣味读物,聚焦中国传统文化,以生动有趣的故事,让汉字们也都具备了生命与情绪,再配上多格漫画设计,更容易被孩子接受,并激发孩子们探索汉字奥秘的好奇心。

有意思的汉字儿童(让孩子的小情绪)(1)

张之路《被委屈的汉字》

作者张之路,是我国著名作家、剧作家。其被改编为电影的长篇小说《霹雳贝贝》,作为中国第一部儿童科幻片,至今仍为许多人津津乐道。

2019年,张老师写了一本名为《汉字奇兵》的小说,以曲折生动的故事,写尽了汉字的形成、发展和变化。《被委屈的汉字》则是张老师继《汉字奇兵》后,又一能激发孩子们热爱和探究汉语知识的力作。

生活中的那些人云亦云,误导到你了吗?

北京师范大学教授、著名电视策划人于丹,教自己的女儿苗苗认识了名字“苗”这个汉字后,又带她在厨房里认识了“苗”的亲戚们:芹菜、菠菜、茼蒿等等。但因为西红柿不像其他蔬菜也有草字头,被苗苗以“疑惑”的小情绪,排除在了蔬菜行列之外。

于丹于是赶紧告诉女儿,西红柿又叫番茄,苗苗这才抛掉“疑惑”,让西红柿重回蔬菜行列。

有意思的汉字儿童(让孩子的小情绪)(2)

《被委屈的汉字》的开篇,张之路老师带着大家,也先用上了“疑惑”的小情绪,开启了一场纠正汉字常见谬误的旅程。

张老师的第一个疑惑是三个“臭皮匠”虽然人数众多,但论起行兵打仗,他们的智慧加在一起,也很难和聪明绝顶的诸葛亮相提并论,为什么人们还会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呢?

其实,这样的“疑惑”小情绪,许多人在第一次听见“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这句话时,可能都有,只是在知道了大家都这么说都这么用以后,就将这个“疑惑”的小火苗按熄了,然后以从众的心理,心安理得地应用起来。

但张老师没有,张老师带着“疑惑”的小情绪,开始了对汉字的追本溯源,然后带着大家惊奇地发现,原来“皮匠”真的有问题!

“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中,“皮匠”一词,是因在流传中出现了同音讹化,才成为了今天我们熟知的“皮匠”,而“皮匠”的背后,那个正确的词,正满怀委屈地,等着人们发现它们的存在。

原来,当我们“疑惑”的小情绪遇上汉字的“委屈”小情绪,可以找到更多真相。除了“皮匠”之外,“舍不得孩子套不住狼”“无奸不商”“无毒不丈夫”等,也有同样的同音讹化问题,等着我们带着“疑惑”的小情绪,翻开《被委屈的汉字》,一点点去揭开谜底呢!

求知时的那些固步自封,阻碍到你了吗?

有一只鸭子,因为看见大雁能在天空中自由自在地翱翔,而它自己也有翅膀,就自信地认为,自己一定不会比大雁差,于是来到悬崖边起飞,接着却只扑腾了几下,就掉下了悬崖……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对于未知领域,我们不能过分自信。

张之路老师在《被委屈的汉字》一书中告诉我们,求知的路上,也是如此,过分的自信,会让我们与汉字词语的本来含义擦肩而过。

汉字的一二三,按现代汉语的含义,分别就是一个、两个、三个。如果我们过度自信,就会觉得,自己已经非常清楚一二三的含义了,从而不会产生去探究一二三的本来含义的想法。

但事实上,一二三最初的含义,真的与我们今天的理解存在差异。先秦时期的一,和现在的一样,是指单个事物;二却不是指两个或一双,而是指不止一个;而三更指的是许多许多。

《曹刿论战》中,鲁庄公向曹刿请教打胜仗的原因,曹刿指出靠的是士气,并进一步解释了士气的奥秘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有意思的汉字儿童(让孩子的小情绪)(3)

那么什么是“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呢?如果我们只知道一二三在现代汉语里的含义,就会将这句话理解为:第一次击鼓,能鼓舞激烈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要会衰竭;到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没有了。

但我们只要仔细想想就会发现,一场真正的战争并不会在短短三次击鼓冲锋中就结束。这又是为什么呢?是曹刿错了吗?许多人是在深入学习了古汉语知识后,才发现原来曹刿没有错,错的是现代人对古文字的理解。

曹刿所处的时代是先秦,先秦的再就是二,它指的不是两次,而是指第一次后的不止一次,三也不是三次,而是指许多次。

所以“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真正含义应该是:第一次击鼓,最能鼓舞激烈士兵们的士气;随后的几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会逐渐衰竭;到许多次的击鼓冲锋后,士兵们的士气则会消耗殆尽。

《被委屈的汉字》中,张之路老师列举了许多与此类似的故事,比如“呆若木鸡”最初并不是指人因为害怕或惊讶,而傻呆呆的样子,“空穴来风”也不是指流传的消息,毫无根据。

张之路老师正是因为没有过分“自信”曾经接触到的知识,抱着解除疑惑的态度才探究出了事情的真相,也因此才能在今天,通过生动的故事,告诉孩子们那些隐藏在“汉字”背后的委屈。

观念上的墨守成规,影响到你了吗?

一个人,如果能每天进步一点,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如果能每天做到一些发现与创新,就会逐步走向领先。

但怎样才能更好地发现与创新呢?最好的办法就是带着快乐的小情绪,多问一个为什么,并以不同角度寻找另一个答案。

有一个小女孩,看见人们总是竖着切苹果,于是多问了一个“为什么不能横着切”,并带着快乐的小情绪,将一个苹果横向切开。然后,她惊奇地发现,苹果里竟然还藏着一颗星星。

苏东坡说:横看成岭侧成峰。同一事物,换个角度去看,才能发现不一样的风景。有时即便不能找到另一个答案,也能收获更快乐的心情。

曾有人向一位著名的画家求来一幅牡丹图,挂到家中时才发现画上的牡丹缺了一边,于是心情十分低落。因为中国传统文化中,牡丹寓意富贵,这个人认为缺了一边的牡丹,就是“富贵不全”。于是又去找画家,要求他再重画一幅。

有意思的汉字儿童(让孩子的小情绪)(4)

画家听后笑着说:既然牡丹代表着富贵,那么缺一边,不正好是“富贵无边”吗?那人一听,又高高兴兴地捧着画回家挂了起来。同样的一幅画,因为换了个角度去解读,便让人多了许多愉快。

张之路老师,在《被委屈的汉字》一书中告诉我们,在学习汉字的路上,如果我们也能时常带着快乐的小情绪,多问一个为什么,然后再换个角度去思考,将会得到更多知识与乐趣。

书中的《射与矮的身份之迹》《弓长张和立早章》等故事,就是张老师在教孩子们多问为什么,并换角度去思考汉字的意义。比如用来表示长度不足的字,为什么不是“身”与“寸”组成的射字?章字如果可以拆开,又为什么要拆成立与早,而不是拆成音与十呢?

上面两个问题的答案,还请大家去张老师的书中自己寻找,而通过带着快乐的小情绪去多问一个为什么,并换角度思考,我们在学习汉字的过程中,收获的将不只是对文字的理解,和传统文化知识的扩展,还将收获不一样的快乐。

写在最后

著名诗人、学者流沙河先生,曾讲过一个人们误以为“东”是会意字,发现甲骨文后才发现原来它是假借字的故事。

因篆文的东字,看起来是“日”与“木”的组合,所以连世界上第一部字典的编撰者许慎都认为东字是“从日在木中”,而且这还十分符合传说中太阳从汤谷扶桑树上升起的故事,就认定“东”是个表示太阳升起的方向的会意字。

有意思的汉字儿童(让孩子的小情绪)(5)

“东”字的甲骨文、篆文、繁体字

直到“东”字的甲骨文出现,人们才发现,原来最初的“东”字,竟是一只两头被扎起来的鼓胀的口袋,后来才被借作表示东这一方向的用字,“东”字不是会意字,而是假借字。

原来,连大名鼎鼎的许慎都会不小心误解汉字,让汉字们受委屈。

张之路老师的《被委屈的汉字》一书,则为这些被委屈的汉字们,一解千年的苦闷,更为小朋友与大朋友们,开启了一段生动有趣的汉字文化之旅。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