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的自主管理理念(强化学生自主管理)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实现自我教育,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 中外两位教育家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的落脚点在学生,在于学生的成长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在教师积极引导下自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确立自我发展目标、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推动个体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学生自主管理,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教育过程,是一个社会实践过程,也是学校励志教育的一种体现,更是全面提高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学生的自主管理理念?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学生的自主管理理念(强化学生自主管理)

学生的自主管理理念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好的先生不是教书,不是教学生,乃是教学生学。”前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也曾说:“实现自我教育,才是一种真正的教育 。” 中外两位教育家道出了教育的真谛,教育的落脚点在学生,在于学生的成长。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在教师积极引导下自行发现自我价值、发掘自身潜力、确立自我发展目标、形成适应社会发展和推动个体与社会发展的意识和能力的一种教育管理模式。学生自主管理,也是一个比较好的教育过程,是一个社会实践过程,也是学校励志教育的一种体现,更是全面提高核心素养的重要途径。

教会学生自主管理,不仅是学校教育追求的目标,同样是家长、社会所期望的目标,它关系到孩子成年以后的自我约束力、管理能力、团队合作能力等,关系到他们形成较强的主人翁意识和责任意识。因此,学生的自主发展和自主管理能力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培养学生的自我管理能力呢?

首先必须制定规则——学生自主管理的前提。任何一种良好习惯的形成,一开始是必须伴有严格的规则制约的,这也是学校教育管理的基础。圣贤孟子有言:“不以规矩,不能成方圆。”每学期之初,我们要求各班级都要组织学生集体学习学校的规章制度,比如,要求每生必备六个“一”,即一个文具盒、一支笔、一包纸巾、一个垃圾袋、一个水杯、一本课外书;住宿生每人必备16个“一”,即一个水杯、一个脸盆、一个洗脚盆、一个牙缸、一个牙刷、一筒牙膏、一条擦脸毛巾、一条擦脚毛巾、一双拖鞋、一把梳子、一面小镜子、一个收纳盒、一个垃圾袋、一包纸巾、一卷卫生纸、一把扫床刷子;每周班主任依据《学生文明公约》检查学生的个人卫生情况,包括衣服、头发、指甲、脖子、是否洗澡、是否洗自己的衣服等;要求学生每周回去帮家长至少做一件家务活,由学生家长向本班班主任直接微信汇报;各班将考评结果汇总,纳入班级周考评。

其二、执行规则——自主管理的途径。规则的执行最终要落实到班主任和班委会身上。所以要求班主任要认真贯彻落实学校规定的每一条规章制度,班主任可根据本班情况,在遵守学校规章制度的前提下通过班级民主提议共同制定关于学习、纪律、行为、礼仪等方面的规则,比如“八不准”或“十不准”之类简单明了的班规,并打印成文进行张贴。规则明确了自主管理的范围和底线,学生们就知道了什么可以干,什么不可以干。班主任的得力助手就是班干部,各班必须要选拔培养好一批班干部。这些班干部要经得起考验和同学的信任,才能成为同学自主管理和学习的榜样。稳定的班干部组织利于班主任管理班级,也利于班干部个人的成长。学生在班干部面前是真实的,学生的不良倾向和优良表现都会很具体的展现出来,这就要求班干部根据班规实事求是地记录学生地表现,并进行必要的管理,让学生管学生。同时为避免班长权力的集中和固化,最好同时实行值日班长制,值日班长就是由其中一个小组组员推选产生的临时班长,负责班级一天的日常事务,包括管理学习、纪律、清洁等方面,并在值日班长志上做好记录工作,对班委会成员也起督促和监督作用,对班级一天的事务负总责。这种形式为每一个学生提供了参与班级管理的机会和条件,锻炼了每位同学的能力,增强了学生的自我约束力和主人翁意识。然后班主任只做协助和总结工作,可随时在班会课上针对值日班长日志上记录的情况对学生做必要的批评和表扬,并推选出一周的先进个人和后进生,写在教室后面的黑板上以警示。这样才能有针对性地培养每个学生良好的自我管理习惯。

其三、注重班级文化建设—— 自主管理的氛围。一个好的班级要有规则,但是不能仅仅拿规则来说事。就像一个民族的灵魂一样,如果一个班级能将目标和制度融入班级的文化中,那么这个班级就会拥有一个灵魂。在班级文化的潜移默化之下,班级的管理将会轻松自如,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将稳步提升。班级文化最重要的平台——教室环境的建设,我们将教室卫生的打扫和保持列为班级公约里重要的一条,并通过言传身教和规则的执行让学生有种教室就是自己的家的感觉,增强学生的主人翁意识。同时,我们注重教室的布置和座位的排列,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自然而然地受到熏陶,这些班级环境的打造在很大程度上奠定了班级文化建设的物质基础。班级文化的软环境简单而言就是班风, 一个班级班风正,班级舆论就正确。在培养良好习惯及良好品质的过程中,班主任应采取大力表扬好人好事;对出现的或大或小的不良倾向,可以及时通过师生专题讨论、主题班会等形式,给予及早制止与批评、教育,让学生在头脑中形成一种“好事争取做,纪律不可违”的意识,从而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人生观,使学生初步具有判断是非、辨别美丑的能力和素养。 班级文化的软环境,决定了班级文化的走向。我们认为,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作用,对于班级风气的形成,是一股巨大的力量。每个学生都渴望成功,都希望自己在班内发挥作用,得到价值认同。为了使每个学生都有展现才华,获得成功的机会,班主任可根据学生兴趣、本领、特长等把班级内的各种管理职能分解为一个个具体明确的岗位,如环境保护岗、文体活动岗等,做到班级荣誉,人人有责,让学生在发挥本身作用中,看到本身的价值,为班级荣誉贡献自身的一份力量,从而引发其参与班级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这样的班级文化熏陶之下,一个在成绩上不能取得较大进步的学生也能在体育赛事、特色岗位等方面获得较强的班级荣誉感和归属感。

其四、家校携手——自主管理的有力保障。如今的学生以独生子女居多,学生家长大多数只关心孩子的学习、纪律等,对于其他方面都没有过多的重视,这使得部分学生在学校的时候遵纪守法、表现良好,在诸多规则的约束下能发挥自身各方面的能力,但是一回家就暴露出意志力薄弱、经不住诱惑、不善自我管理等缺点:班级里主动做的事,回家反而不做了;在学校认真完成的作业,在课后尤其是双休时要么尽快赶工,要么拖到最后一刻才做;班级公约禁止的内容回家即废……尤其是在学校培养的自主管理能力一到周末回家便和自己毫无关系,无论生物钟还是生活习惯都判若两人。因而,学校规则之外的自主能力培养也显得十分重要。行百里者半九十,好的习惯培养不能容许例外的存在。父母等家人在学生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过程中也应起到言传身教的作用,规则之外的校外时间里学生能力的培养需要学生家庭成员的支持。针对上述情况,在家长会等场合或以致家长的一封信、家长微信群等形式可要求班主任和学生家长多次交流,让家长意识到孩子自主管理能力培养的重要性和良好习惯延续的重要意义。同时,利用具体化的“习惯养成作业”来要求学生,要求学生根据实际情况安排自己认为最合理的假期学习生活计划,并严格执行,请家长进行监督签字,或者在家长微信群里汇报孩子在家的表现情况,周一或者假期结束后由老师点评,此举使得学生在学校养成的良好学习和生活习惯得以延续,自主管理水平会有明显提高。

其五、监督和评价——自主管理的机制保障。规则的执行效率最终由学校的监督机制决定。监督机构——政教处可实行双线管理,一条线为学生自管会考评制,由团支部委员兼任,每天对全校各班情况作以量化评分,包括纪律、卫生、学习、好人好事等各个方面,并将检查结果公布于栏,每周作小结;另一条线为班级量化评分制,量化评分制度是根据班级在遵守纪律、学习、卫生保持、劳动和好人好事等方面进行量化评分,做得好的班级加分,做得不好的班级减分。并由专职或者值班老师将每天的检查结果公布于栏,以引起全校师生的注意。每周对检查结果进行汇总并在学校例会上进行通报,同时结合自管会考评结果每月对班主任工作作综合考评。这样自上而下的垂直管理,集中有效地督导了班级管理工作,更是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能力的长效机制。学生自主管理是学生自主发展教育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需要外在的良好的环境和氛围,需要以多样化的健康活动为载体,需要以人性化的制度来约束,需要以全面、客观的评价机制作保障。它是当前学校教育中一种较为可行的教育管理模式,有利于学生的终身发展,有利于国民素质的整体提高。这种教育管理的结果是,学生会从自律前提下的自信走向自主,从自主走向自立,从自立走向自强,最终从自强走向自如,即能够灵活自如地适应社会的发展并推动个体和社会的不断发展。

实施学生自主管理教育,并非是任学生自由发展,教师的引导作用不可忽视,也就是说,教师的监控要与学生的自主管理和谐统一。在不超出学生当前心理承受能力、自我调节能力的范围内,凡事教师都要敢于“放”,在学生误入迷途难以自拔的边缘教师要及时“收”。教师只有收放得体,学生才能具备创积极性和创造力,才能闯出一片即有益于自己又造福社会的天空。

在引导学生自主管理时,第一,需要注意自主管理不等于放手管理; 第二,自主管理不等于纪律、卫生的自主管理;第三,自主管理不等于部分人的自主管理,我们提倡人人参与的班级自主管理,每位同学都要在班级管理中确定自己的岗位,做到人人有岗,人人定岗。

学生既是教育的客体,又是教育的主体。教师应把学生视为班级的主人,应该让全体学生进入到自己工作的决策过程当中来,无论是制定计划、贯彻执行,还是检查监督、总结评比,都要让学生参与,使他们了解班级工作的上下环节,明确自己应该承担的各种义务。只有这样,学生才会具有主人翁的意识,才会把教师建议完成的工作当作自己的使命,学会做班级、学校的主人。

我们的核心素养紧紧围绕“立德树人”的要求,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涉及文化基础,自主发展和社会参与三个领域。其中自主发展,即自主性,包括培养健全的心理、人格等。斯宾塞在《教育学》中曾指出:“记住你管教的应该是一个能够自治的人,而不是一个要别人来管理的人。”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我们应该认识到学生主体在教育管理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有意识的培养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整体素质,让每个学生都能拥有一个幸福、快乐、满载收获的校园生活。我坚信,只要我们用心去做,用心去培养他们,学生的自主管理能力一定会更强,当真正到达“不待扬鞭自奋蹄”这一境界时,作为老师的我们也将体会到满满的成就感。(张伟 李彩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