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打的秋上衣(妈妈手中线学子身上衣)

“缝补、改衣价格:免费”最近,一条“小广告”在四川省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师生的朋友圈中刷屏,点赞、“表白”热度持续不减一个助人奉献的暖心故事,由此在校园里传开了,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妈妈打的秋上衣?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妈妈打的秋上衣(妈妈手中线学子身上衣)

妈妈打的秋上衣

“缝补、改衣。价格:免费。”最近,一条“小广告”在四川省西昌民族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师生的朋友圈中刷屏,点赞、“表白”热度持续不减。一个助人奉献的暖心故事,由此在校园里传开了。

发“小广告”的人叫冯雁,是西昌民族幼专图书馆的一名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她发现不少学生因为衣服破损或大小不合适而烦恼。“想到了自己的孩子”,冯雁萌生了帮助学生的想法。

说干就干!因为义务缝补,冯雁与不少学生结下缘分,大家都亲切地叫她“冯妈妈”。去年9月,“冯妈妈爱心缝补店”正式“开张营业”。

简洁的工作室里,一台缝纫机、一个挂烫机、一张储物桌,还有一些针线、剪刀之类的物品,这些都是冯雁缝补必用的工具。“缝纫机”是几十年前图书馆的订书机,随着学校硬件设施的完善,曾经的补书利器“退休”了。热心肠的冯雁不忍心让这些“宝贝”闲置,在她的巧手改造之下,不少旧物件又“重出江湖”。

除了上班,冯雁大部分休息时间就一头“扎”进缝补店。丈夫说,“她为学生缝补衣物,常常忘了吃饭。要想找她,简单!到缝补店,一定能找到她。”

“网购的一条裤子边角不合适,便送到缝补店。冯老师给我量尺寸,认真备注修改信息,做事细致入微、严谨负责,让我非常感动。”说起与冯老师因缝补结缘,彝族学生吉克伍呷感触很深。

这样和蔼可亲的老师,吉克伍呷很喜欢,“就像自己的妈妈一样”。吉克伍呷课余时间经常找“冯妈妈”唠嗑儿、学本领,最后成为冯雁的小助手。

在冯雁的工具筒上,经常插满了鲜花。冯雁无私助人,师生们就用鲜花来回赠她。如今,在西昌民族幼专校园里,学生、教职工、退休教师、教师家属纷纷加入各类志愿服务队,无私奉献、助人为乐蔚然成风。

“这是一堂生动的思政课。”西昌民族幼专党委书记石芳说,扎根民族地区、服务民族地区是学校的育人宗旨,“越来越多像冯老师一样的西幼教师,以德施教、春风化雨,将引领更多学子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无私奉献、发光发热。”

《中国教育报》2022年06月20日第3版

作者:本报记者 鲁磊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