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地方特色简介(带你走进网红城市重庆的前世今生)

重庆市地方特色简介(带你走进网红城市重庆的前世今生)(1)

重庆夜景/图源自网络

作为一个土生土长的重庆人,我无比热爱我的家乡。这两年承蒙全国人民的喜爱,重庆也挤身于网红城市,光“10.1长假”来重庆旅游的人次就多达3000多万人,与重庆市总人口数量相差无几。以致于官方天天给我们本地人发短信,让我们不要出门添堵,把重庆城让给广大外地游客尽情玩耍,这一波宠客操作还上了热搜。

重庆除了人民热情好客,美食丰富可口,美女美景养眼以外。你们可否知道重庆的历史由来?从今天开始,我将为大家讲述咱们重庆的历史,以供想来重庆旅游的朋友们更深入地了解重庆这座古老名城,到时再来游玩,定有一番别样感受,而不是走马观花地“到此一游”。

更让我们重庆本地的朋友更好地了解自己家乡,探索本土文化起源,搭建起与重庆历史的桥梁,为建设好新重庆提供历史文化参考,让家乡变得更好。

好,废话少说,小板凳就位,前排瓜子、花生、矿泉水供君享用。

一、远古起源

话说在两亿三千万年以前,整个川东地区还是一片汪洋大海。随着地壳运动,海水逐渐退却,但万万没想到,浮出海面的并不是银色沙滩,亦或是平原大陆。而是无数的丘陵和山脉(这就是山城的诞生,如今的3D城市正是拜它所赐)。

但神奇的是,那些海水中的盐分,沉积在群峰之中,随着山泉溢出地表,吸引着大批史前动物,同时也引来了南方古猿。

20世纪80年代,有考古人员在巫山县庙宇镇的龙骨坡上,发现在两颗二百万年前的猿人牙齿,以及散落在周围的旧石器工具。根据这些线索,考古人员确定,距今二百万年以前,这里就生活着猿人族群。

由于这些猿人都会打制和使用“砸击石锤”、“凸刃砍砸器”等等工具,于是被考古界认定为“直立人巫山亚种”,是为“巫山人”,比元谋人还早30多万年。

考古人员顺藤摸瓜,又在龙骨坡五十公里外的奉节县兴隆洞,发现了十四万年前的智人化石。而且在这些远古智人的身边,居然还出现了象牙雕和骨哨。

重庆市地方特色简介(带你走进网红城市重庆的前世今生)(2)

骨哨/图源自网络

与是考古人员得出一个结论:当时的雕刻艺术和音乐造诣已经深入这些智人的日常生活。说不定天天在山洞里面开party。而且这些智人的体貌特征,已经和现代人几乎无异,因为他们就是现代人的直系远祖。

二、走向文明

距今六千年前,一些巫山先民聚集在三峡腹地,生活在巫山县大溪镇一带。当时还处在母系社会后期,人们“只知有母,不知有父”,所以非常尊重女性,首领都由女性担任。这也是川渝地区最早的“粑耳朵”形成原因。

她们将石块研磨成各式各样的石器工具,制作得精致绝伦,所以被考古界称为新石器时代。

重庆市地方特色简介(带你走进网红城市重庆的前世今生)(3)

新石器/图源自网络

在大溪人出现以后,人们开始认识父亲(老父亲流下了热泪,终于可以喜当爹了),逐渐由母系氏族往父系氏族过度,男权戚力得到彰显,父系社会逐步形成。男人终于当家作主了。

当时所有的氏族成员,都各尽其能,平均分配,没有剥削,没有压近,也没有属于个人的财物。他们每天都用石刀石斧与野兽博斗,在危险中获取一点点食物,虽然也吃不太饱,却也能维持氏族的存活。

后来他们又把目光盯在了一些食草动物身上,生擒活捉回来让女人们饲养。心灵手巧的女人制作圈舍,采集牧草,饲养出一批批猪、牛、羊、鸡。从此养殖业开始兴起。

有些族人狩猎归来,还会磨制骨器,纺织粗麻,纺织竹篓等等,由此而呈现出许多精美的手工制品。这些手工制品,便是远古文明的源头。

又有人利用本地红泥,烧制成各种红泥陶器,他们除了在陶器上描绘精美图案之外,还刻划出许多象形符号。这些符号,便是新石器时代的原始文字。

以上种种文化现象,被后人称作“大溪文化”。

三、氏族划分

大溪人靠近江河,所以都在浅水里寻找小鱼小虾,生活水平非常低下,只能勉强维持不被饿死,但他们却非常懂得感恩。

为了感激那些养育他们的鱼虾,他们开始自称鱼人,并将鱼类作为本氏族图腾。

据说古时候巴、鱼同音,所以鱼人就是巴人。在今天的川东地区,还有人把鱼篓称为“巴篓”,把鲢鱼唤作“鲢巴郎”。而那些依靠打鱼为生的人,也就以鱼为姓,被大家称作巴姓。

后来有人发明了弓箭,开始把箭矢伸向水中,收获了更大的鱼类,生活也因此得到改善。而这些用弓箭射鱼的部族,被后人称作“弓鱼巴人”。

弓鱼巴人几经辗转,又迁徙到渭水河畔建立部落,也就是西周时期的“弓鱼国”。

在今天的宝鸡市、城固县和洋县一带,考古人员就发现有许多鱼巴人的墓葬,后来又在宝鸡市茹家庄,发掘出国王“弓鱼伯爵”的陵寝。

重庆市地方特色简介(带你走进网红城市重庆的前世今生)(4)

弓鱼国出土文物/图源自网络

一些喜欢思考的巴人,常常眺望茫茫江河,想像着如何能进入大江中心,捕获更多、更大的鱼类。

他们通过反复观察,发现有许多断裂的树木横卧江中,漂浮在水面上随波逐流。

根据树干漂浮原理,大家就采用火焰焚烧、石斧砍凿,把那些放倒在地面的一截截树木,凿制成一条条独木轻舟。终于完成了“水上飘”的技能升级。

独木舟的发明,完全就是一次生产革命,就算遇到狂风恶浪的袭击,被掀翻的小舟也会随着江水漂往下游,停滞在一些“回水沱”中,等待着自己的主人带它回家。

人们驾着轻舟,游弋在浩瀚的水面,开始从岸边走向江心,用麻线纺织的鱼网捕鱼,收获颇丰。

自然界有一种水鸟,可以潜入水中捕鱼。这一“捕鱼神器” 的发现让巴姓渔民兴奋不已。

于是他们又开始训养水鸟,将这些水鸟取名“鱼凫”,然后再利用鱼凫的天性,捕捉大量的青鱼、鲢鱼、鲟鱼和鲫鱼。

从此鱼人悠闲自在,稳坐在独木舟里收获成果。为了表达对鱼凫的感恩之情,鱼人将鱼凫奉为图腾。

重庆市地方特色简介(带你走进网红城市重庆的前世今生)(5)

鱼凫形象文物/图源自网络

这些信奉鱼凫的先民,被后人称作“鱼凫巴人”。

这些鱼凫巴人的部落,曾经在奉节县一带栖息。当他们迁徙到枳邑(今涪陵)以后,便分化为两大支系,一支留在积邑生活,另一支却继续西迁,定居在四川温江一带,建立起赫赫有名的“科技大国”鱼凫城。并留下著名的“三星堆文明”。

想知道更多关于三星堆文明的详情,可打开今日头条APP,在上方搜索栏输入“三星堆文明”,即可查看到一系列的内容资料,了解更多“三星堆文化”的历史资讯。

重庆市地方特色简介(带你走进网红城市重庆的前世今生)(6)

川东地处崇山峻岭,气候温暖潮湿,很适合各种蛇类生存,所以在巴人居住地,山上山下群蛇乱舞。想像力丰富的巴人,居然还意淫出一种巨蛇,将它称为众蛇之王。

巴人敬畏巨蛇,把它奉为图腾。甚至在巴人传说中,他们的先祖就来自蛇类。所以人类始祖伏羲、女娲,也都被描绘成人首蛇身

重庆市地方特色简介(带你走进网红城市重庆的前世今生)(7)

伏羲女娲图源自网络

而这些信奉巨蛇的巴人,被人们称作“龙蛇巴人”。

在今日川东地区,还有视蛇为祖宗的习俗,如果发现屋里有蛇,必定认为是这家祖宗显灵,于是全家人恭恭敬敬、小心翼翼地先把蛇送走以后,才能恢复日常活动。

随着巴文化进入中原,巨蛇又附上了许多其他动物的特性,逐步形成呼风唤雨,变化无穷的神龙,成为中华民族的象征。

重庆市地方特色简介(带你走进网红城市重庆的前世今生)(8)

图源自网络

所以龙的故乡,就在三峡腹地。

而这些龙蛇巴人,当时就生活在洞庭湖北岸,常常和当地的东夷族人发生争执,打打群架,拌拌嘴。

随着东夷族群的壮大,龙蛇巴人已不是他们的对手。惹不起,还躲不起吗?于是龙蛇巴人被迫翻越大巴山,进入到广袤的川西北大地。

还有一部分龙蛇巴人,则悄咪咪退回三峡腹地,融入到本地的巴人族群。

因为他们使用木制盾牌,耍得有模有样,所以被后人称作“板楯蛮”。

当时的大溪人,已经懂得种植水稻,为了防止洪水侵袭,他们把村子和稻田都安置在漂流阶地或台地之上,并将这些小块平地呼之为“坝”。所以重庆才有这么多如“沙坪坝”、“李子坝”之类的地名。

五、巫的起源

因为有了农业,雨水非常重要。氏族首领就会带领大家举行仪式,祈求神灵普降甘露。这些有任务的首领,便是最早的神职人员.

在那个远古时代,人们对自然现象充满好奇,特别留意“出生”和“死亡”。

每当有妇女临产,众族人都要载歌载舞,欢庆本氏族的孩子降生。规格基本和如今的春晚差不多。

可一旦氏族中有人死亡,大家又会惶恐不安。纷纷围着逝者,为他跳起悦神的舞蹈,乞求鬼神保佑。反正就是要跳舞就对了,远古巴人就这么热爱文艺,难怪现在坝坝舞(广场舞)经久不衰。

因为鱼是最好的食物,大家都习惯用鱼随葬,所以族人逝世以后,众人便在他的尸体两边摆放大鱼,或者让他口含大鱼,希望他在另一个世界也能吃饱饭,顿顿有鱼吃。

当这一切摆放完毕,首领就开始边舞边唱,仿佛在与本氏族信仰的神灵沟通。

他们还把死去的亲人屈腿捆扎,摆放成婴儿在母亲腹腔内的姿势,认为只有这样,才能让逝者尽快投生。

这种与神灵沟通的行为,被大家称为“巫”,而俱备这种能力的人,就被众人唤作“巫师”。因为巫师都由首领担任,所以在他们治下的部落,全都被唤作“巫部落”。

再后来,人们为了祈愿逝者在另一个世界继续捕鱼,继续过着生前的生活,于是又增添了逝者使用过的渔猎工具和独木舟随葬。从而演变为船棺葬,在泛巴地区广为流行。

重庆市地方特色简介(带你走进网红城市重庆的前世今生)(9)

船棺/图片源自网络

上世纪50年代,就有考古人员有九龙坡区的东笋坝一带,发掘出一批“巴人船棺”。而这些船棺的制作方法,全都是用火焚烧、用斧刨凿,与巴人当时捕鱼的船只一横一样。

重庆市地方特色简介(带你走进网红城市重庆的前世今生)(10)

船棺/图片源自网络

这就是我们巴文化的起源,我们的祖先虽处于蛮荒时代,但他们善于思考,创造劳动工具,择良地而居,体现出但却用极高的生活智慧。

如想了解更多重庆历史故事,请关注我哦!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