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情节影评(叙事风格行云流水)

张艺谋在02年开始转型拍摄商业片,在此之前《红高粱》、《菊豆》、《大红灯笼高高挂》、《秋菊打官司》等作品,让他三次提名奥斯卡、五次提名金球奖。在转型拍摄商业片《英雄》、《十面埋伏》、《满城尽带黄金甲》及《金陵十三钗》后,虽然这些商业大片更符合现代观众的观影需求,可是也意味着过于迎合观众,这些商业作品的艺术性的确欠缺。

《归来》是14年张艺谋导演拍摄的文艺电影,这部电影改编自严歌苓小说《陆犯焉识》。编剧邹静之将小说改编,截取了小说后面的部分,由陈道明、巩俐、张慧雯等主演。

电影情节影评(叙事风格行云流水)(1)

这部电影主要讲述了知识分子陆焉识与妻子冯婉瑜随着时代变迁的际遇的故事。该片是张艺谋再次回归文艺风格后的首部,首次采用了4K制作技术,是中国电影史上真正意义上的首部IMAX文艺片。

三十多年前,中国文坛流行一种叫做"伤痕文学"的独特文学类型,这种类型的文学作品多数是描写文革的小说,这些小说有很多都被改编成了电影剧本,比如《芙蓉镇》。这些文学作品改编的电影就被称为"伤痕电影",而张艺谋的《归来》,就是一部典型的伤痕电影。

其实"伤痕文学"在大众认知和评价上来说,都是有着时代的局限性的文学作品,因为它是针对这一特定的历史时期展开的文学创作,很多作品的局限是十分明显的,现在能够流行于市面上的伤痕文学作品,大多都是思想上较为肤浅的作品,这些作品对这一历史时期的认知不够深刻,或者说受限于此,而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也因为某些原因,不在大陆流行,这些作品对于历史批判的略显过激,虽然打破了局限性,但是又陷入了主观意识之中。这一类作品在海外较为流行,也获得了很多的国外奖项,但是对于国内来说,是很少有这些作品的。

由于剧本本身对于历史事件的思考不够深刻,所以在电影作品的表现上就显得较为幼稚,很多的小说甚至连语言都未摆脱时代影响,更无法说对于现实的客观看法。而《归来》这部作品所依据的原著是严歌苓的小说《陆犯焉识》,这部作品显然与那些作品不同,张艺谋成功地把故事的残酷拉低,更突显伤痕文学的气质,在这一背景下,反其道而行之,用煽情的手法赢得了很多观众的喜爱。

电影情节影评(叙事风格行云流水)(2)

不得不说电影在技术层面是可以的,把这样的一个残酷的故事,从情感的角度出发,利用老练的手法更加凸显情感的可贵,虽然我们都知道这一时期对于文人的压迫,大环境之下总有一些人是身不由己的,但是仍可以看到张艺谋的艺术修为,总有几个镜头可以透过屏幕刺痛你,让观众无法不被电影中的情感影响着。

例如陆焉识读自己过去写给冯婉瑜的信,这些信很遗憾的都是没有寄出过的,信里写的都是他那些年想要分享给她的故事。有一封信是讲述春天来了,母马生小马驹的故事,当小马驹从地上站起来时,陆焉识感到春天来了。春天从小时候就一直是生机的代表,无论是从书中还是人们对于春天的描述,而电影里对春天的描述,似乎是最生动的描写。

不过电影的确是做了一些改编,这些改编或许是刻意的,虽然在这个构建的历史时期来说,是经不起推敲的。例如说劳改的犯的家属有多居室住房和钢琴,老陆平反回来居委会安排一间空房给他,冯婉瑜夜不闭户等他回来,当时的环境下,我国城市治安或许达不到这个水平。这些细节上是精心设计的,或许是为了这个电影的温情主题,尽量为这部影片抹上温暖的色彩。从过去的血泪中还能看出人们之间存留的温情。

电影情节影评(叙事风格行云流水)(3)

《归来》是一部浪漫的"爱情戏",国产电影在很多时候都喜欢用跌宕起伏的经历来塑造人物,为了追求戏剧上的冲突,使主人公受尽苦难,每个主人公总要经历常人所不能经历的,这些苦难落到普通人身上简直是诛心的灾难,在主人公面前,总是在一番痛苦挣扎后成功逃离这一困境,再向着下个困境进发。煽情总要情感上的碰撞,人物也需要脸谱化,好让冲突过于激烈,吸引观众目光。好人就好到底,坏人就无恶不作,虽然近几年来说,人们对黑化的主人公表达出了极大地宽容和喜爱,对于曾经的影片来说,这几乎是不可能的。

生活其实有太多微妙之处,举报父亲的女儿是孝顺的女儿,在路边水洼里洗脸的男人,是弹得一手好琴,说得流利法语的优雅男人。人生是充满变数的,每个人的身份、所扮演的角色也是不断变化的,如何定义自己也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生活或许比艺术更加充满戏剧性,所以我们总说艺术来源于生活而不高于生活。

电影情节影评(叙事风格行云流水)(4)

在这部电影中,不得不说巩俐和陈道明真的是好演员,和老戏骨对戏一直都是小鲜肉们的噩梦,先不说能不能接住老戏骨递给他的戏,现在很多演员连背台词都成了问题,又怎么要求他们在台词上表演给观众戏剧的张力。看这些老戏骨对戏就是非常过瘾的地方,在演戏上收放自如,记得有一场戏是陆在弹钢琴,冯听到琴声而来,眼中似乎充满了感情,下一秒又恢复了冷漠。整个电影的基调就是收得多、放得少,文艺片很多时候也不喜欢用太多的台词。压抑人性的时代遭遇了不公的待遇,但是一生是值得的。 爱情可以称得上是"信仰",电影里久别重逢,两个白发老人静静拥抱着,不会说那些情爱,也不会有太多情感的爆发,时间已经过去了那么久,再见彼此已是白发苍苍,千言万语不及一个拥抱。

其实这个故事真正矛盾的是冯婉瑜对陆焉识的感情,她对他的归来是既期待又害怕。冯婉瑜被陆焉识专案组成员逼迫,两人的关系持续了一段时间,因此丹丹的心理也是有一些问题的。她们母女对老方和陆焉识都有一些记忆和思想的重叠,对于冯婉瑜来说,这两个人都与自己有关系,虽然不是出于自愿,可是生活记忆还存留着,在被他伤害有也有了一些创伤。

所以冯婉瑜失忆后弄混了这两个人,而丹丹排斥陆焉识,是一种正常的感觉,毕竟小时候他记忆中的形象不是陆焉识。其实这虽热没有着重笔墨,可是这残酷的故事,并不能像电影里那样被淡化到若有若无。矛盾冲突被抹平,残酷自然就被温情消解,《归来》用失忆消解文革,从而使这一敏感的历史时期变得虚化,整个故事里和这个历史事件有关的情节,直观的只有陆焉识跑回来的那一段戏。张艺谋选取《陆犯焉识》的这一小段情节,不得不说是精心挑选过后的,这个历史时期是吸引人的,也可以吸引一大批经历过这段故事的观众,也可以吸引一些对这段讳莫如深的历史感兴趣的观众。张艺谋聪明的一点就是把它拍成一出即使失忆,也不忘爱情的感人故事,这既符合了那些年长观众对于那一代人的感情,也符合了年轻观众对于爱情的神圣期盼。很多影评人批判这部电影是在玩弄伤痕,接着幌子来成就自己的文艺归来。

电影情节影评(叙事风格行云流水)(5)

这部极简主义风格的电影,是一部具有浓郁悲剧意味的作品。虽然它是用了含蓄的手法揭示一段令人难忘的创伤历史,导演自己也在这段历史中感悟许多,所以他比任何一个人都明白,经历过这段历史的人都会留下深刻的印象,都会以自己的记忆来填补这段含蓄与简约。当然,对于年轻观众来说,可能会因为故事设置的简略性,接受这段单调的故事线。很多的外国观众可能无法理解,为什么一个知识分子会有这样的经历和遭遇,虽然他们对这段历史也很感兴趣,但多数都是带着有色眼镜来审视,无法正视这段历史也是他们无法理解的一个原因所在。

电影情节影评(叙事风格行云流水)(6)

《归来》是一部典型的张艺谋作品,在剧情的设计上和故事桥段的把控上,都能看见张艺谋的用心之处。但这部作品与他的早期作品相比,还是缺少了那种灼热的情感。电影一开始把环境设置在火车站,这是一个代表性的建筑,虽然不缺紧张感,可是故事是可预测的,甚至是无新意的,情节设置得非常机械化。对于电影来说,这段剧情是毫无意义的,作为一个文艺电影,就在这一出踌躇许久,浪费了整整20分钟,这是很可惜的,有那么多好的故事可以拍,为什么浪费在这个地方。

冯婉瑜两次表现出的犹豫情绪,或许是在像观众传达一个问题,她与陆焉识之间的爱情是珍贵的,可是对于忠诚二字的定义,却无法斩钉截铁的回答,因为他们在这段时间遇到的故事,在很多人眼中已经玷污了爱情与忠贞,这个问题其实是矛盾的,在很多艺术作品中,这个问题都是一个矛盾的存在。

电影情节影评(叙事风格行云流水)(7)

这部电影的叙事风格行云流水,只是剧情方面太过直白,没有太多深刻的主题使电影很难让观众习惯静下心来观影,艺术片本身就是需要节奏和剧本来支撑,过度的删减使得这个作品让观众集中看下来,是比较困难的。

张艺谋近年来的作品,已经让人看不到曾经《红高粱》、《活着》这些优秀电影带给人们强烈的价值冲击。现在的电影除了商业片就是一些浅白的作品,这并不像我们最开始看到的张艺谋,内心炽热,现在的他表现出的隐忍、低调、平淡究竟是保守还是退步,都很难用几句话来概括评价,《归来》的给人的感动是短暂的,回味也略显寡淡,不过这部作品还是要强于商业片,7.9分是这部作品最好的归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