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氏尚书公家训(尚书周书牧誓学习之三十)

《尚书·周书·牧誓》学习之三十

武王戎车三百两,虎贲三百人,与受战于牧野,作《牧誓》。

译:周武王率领战车三百辆,勇士三千人,与商纣王受决战于牧野,史作《牧誓》。

议:孙子(孙武,字长卿)《孙子兵法·作战篇》:“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兵家之事,必须请教兵家。由此可知,勇士是三千人。

牧野在今河南省鹤壁市淇县南、卫河以北,牧野之战,是《尚书》中最为精彩的战例,不但精彩,而且充满了惊险和不确定性,尽管《论语·泰伯》孔子曰:“三分天下有其二,以服事殷。”但实际上,真正能够豁出去不怕淫威,公然与殷商对抗的并不多,本篇记载的仅周邑与八个联盟国共同抗衡,可见,这个战斗胜负确实难料。所以知道八国联军加周邑确确实实都是怀着必死之心参战的,这点不用怀疑。

牧野之战,一是人员以少敌多。而且是《诗经·大雅·文王之什·大明》:“肆伐大商”,什么是“肆伐”?“肆伐”是指“袭伐”或者说是“疾伐”,也就是说,二是奇袭之战。三是阵前倒戈,若阵前不倒戈,就算是殷商兵不动,杀伐都会使人手软而导致失败。

《河南鹤壁——朝歌文化园》照片有头条提供,敬谢!

时甲子1昧爽2,王朝至于商郊牧野,乃誓。王左杖黄钺3,右秉白旄以麾4,曰:“逖矣5,西土之人!”

王曰:“嗟!我友邦冢君御事6,司徒7、司马8、司空9,亚旅、师氏10,千夫长、百夫长11,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12人。称13尔戈,比14尔干,立尔矛,予其誓。”

译:周历文王十三年二月四(甲子第1位)日即将黎明时,周武王早早率领六军到商都城郊的牧野,誓师。武王左手持权杖为黄钺,右手执令旗是白旄牛尾指挥,说:“远劳了,西方将士们!”

周武王说:“嗨!我友邦的君主邦国大臣,司徒、司马、司空,亚旅、师氏,千夫长、百夫长,以及庸、蜀、羌、髳、微、卢、彭、濮的将士们,举起你们的戈,贴近你们的盾,立起你们的矛,我宣誓。”

注:1.前篇《尚书·周书·泰誓》戊午(55位)是正月二十八,至甲子(1位)是二月四日。

2.昧爽:天将晓而尚暗时。昧:暗,不明。爽:明,亮。

3.黄钺(yuè音月):饰以黄金的长柄斧子。天子仪仗,亦用以征伐。

4.白旄:白旄牛尾。麾:(huī音灰)指挥军队的旗子。

5.逖:(tì音悌)远。6.冢君:邦国君主。御事:邦国大臣。

7.司徒:掌管民(人)事三公之一,也是宰相。

8.司马:掌管兵事三公之一。

9.司空:掌管天文地利(三公之一,如果仅指水利就是六卿了,这是区别三公与六卿之要点)。

10.亚旅、师氏:上大夫、中大夫。

11.千夫长、百夫长:军营设置是伍长(五人)、什长(十人)、百夫长、千夫长是根据人数来的。

12.庸、蜀、羌(qiāng音枪)、髳(máo音毛)、微、卢、彭、濮(pú音菩):周族西南方的八个诸侯国。《易经·坤卦》卦辞:“西南得朋,东北丧朋。”“西南得朋”就是周文王在羑里的最大心得与收获。

13.称:举。14.比:密。

议:古代官员设置,也是根据五行而设,因为确认大地是五日一侯,人的手是五指,只有五之内才能掌控。司徒、司马、司空(掌管天文地利的)是三公,如果按方位排列就是:

南司马;中央司徒;北司空。其中司徒按东西分,就是司农(稼穑位置中)、司士(察士之官位置东)、司寇(司法、刑狱位置西)那是指六卿了。中间位置既是宰相,司徒,司农在其中,所谓民以食为天。

八国庸、蜀、羌、髳、微、卢、彭、濮,周邑与八国联盟军,西南是块根据地,参战国家也少得可怜。尽管《尚书》、史家写得很是热闹,但我们从中要感受到他们的艰难和困苦,起来反对没有那份血性、胆识、谋略,还要加那么一点点运气是不行的。

周氏尚书公家训(尚书周书牧誓学习之三十)(1)

《山东滨州——武圣孙子》照片有头条提供,敬谢!

王曰:“古人有言曰:‘牝鸡无晨;牝鸡之晨1,惟家之索2。’今商王受惟妇言是用,昏弃厥肆祀弗答3,昏弃厥遗王父母弟不迪,乃惟四方之多罪逋逃4,是崇是长,是信是使,是以为大夫卿士。俾暴虐于百姓,以奸宄于商邑5。今予发惟恭行天之罚。”

译:周武王说:“古人有言:‘母鸡不司晨;母鸡司晨,家会衰落。’今商王受只听信妇人之言,不问祖宗祭祀,不用同宗旧臣,竟对逃亡四方的罪人,推崇与尊敬,信任和使用,做大夫、卿士。使用暴虐对待百姓,在商都犯法作乱。今我姬发奉行老天的惩罚。

注:1.牝:雌。牡:雄。2.索:空,衰落。

3.昏:轻视。肆祀:以全牛全羊祭祀祖先。

4.多罪:犯有重罪。逋(bū)逃:逃亡的罪人。

5.奸宄(guǐ音轨):犯法作乱。奸:内乱为奸。宄:外乱为宄。

议:这是临战前最后一次声讨,目的就是为了显示正义之师,激起将士们与周武王同心一德,这把合众人之力挥出去的利剑才能所向披靡,战无不胜。这便是“得民心者得天下”的道理。

周氏尚书公家训(尚书周书牧誓学习之三十)(2)

《周武王青铜簋——国家博物馆收藏》照片有头条提供,敬谢!

“今日之事,不愆于六步、七步,乃止齐焉。勖哉夫子1!

不愆于四伐、五伐、六伐、七伐2,乃止齐焉。勖哉夫子!

尚桓桓3,如虎、如貔4、如熊、如罴5,于商郊。弗迓克奔以役西土6。勖哉夫子!尔所弗勖,其于尔躬有戮!”

译:今日之战,军队前行不超过六步、七步,就要调整步伐。努力啊将士们!

击刺时不超过四伐、五伐、六伐、七伐,就要休整一下。努力啊将士们!

威武如虎、如貔、如熊、如罴,直到商都之郊。不要禁止来投降的将士可以帮助我们。努力啊将士们!你们如果不努力,就会被杀害!”

注:1.勖:(xù音旭)努力。2.伐:击刺。3.桓桓:(huán音环)威武貌。

4.貔:(pí音皮)似虎,似熊。喻勇猛的军士或军队。5.罴:(pí音皮)熊。

6.迓:禁止。役:帮助。西土:指周朝。

议:这是一篇精彩的战前临时动员令,军纪严明,队形整齐,爱护将士之心昭昭。且看人与人之间的距离是不超过六、七步,军人一步大概一米,那始终处在五步范围内,在冷兵器时代,长矛的距离一般为5~6米,保证间距,可以相互援助,并且可以只安心对付前面的敌人,或者仅对付旁边一面的敌人,别的不用考虑,大大增加了生存的机率。

第二长矛击刺时,不超过四、五、六、七伐,也完全是为了互相可以救援;并且队伍始终是铁板一块,让对方军队无懈可击。

这些便是《孙子兵法·军形篇》:“不可胜者,守也;可胜者,攻也。”军队出击先做到自守而无破绽,才能攻击他方之弱,获得胜利。

这一战是《尚书》中最精彩的战例,想必武圣孙子在其中一定学到很多东西,才完成他兵家之经典《孙子兵法》。

丁酉年七月二十八

周氏尚书公家训(尚书周书牧誓学习之三十)(3)

《河南开封——清明上河图》照片有头条提供,敬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