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书写的人间百态(张爱玲传:驳杂的成长底色)

张爱玲书写的人间百态(张爱玲传:驳杂的成长底色)(1)

亲爱的书友,本次我们共读《张爱玲传》第一部分的内容:驳杂的成长底色

战乱纷纭的20世纪40年代文坛,张爱玲用极富标志性的文字和情感,创造了一个奇异的末世世界。

虽然距今过去了一个世纪之久,她的传奇,她笔下人物的传奇,在骨子里与我们今天依旧神似,仿佛一切时代中人们以同样的方式活着,活着为了同样的内容。古今人们都相似,但我们又都是孤独的。

1920年的上海,9月 30日。张爱玲来到人世,父母给她取乳名小煐。

这个古怪精灵的女孩子有着显赫的身世,外曾祖父李鸿章官至文学殿大学士,祖父张佩纶是著名的清朝御史。

在她诞生时,祖上的荣光早已一去不复返。而祖上那一脉温热的血缘,则骄傲地在血管里静静流淌着。

父亲张廷重,一生落寞守成,碌碌无为。母亲黄素琼(后改名逸梵)聪慧漂亮,虽出身官宦世家,因为接受了新式教育,思想极为开化,是那个时代的新女性。表面般配的父母,思想精神上格格不入,所以很疏离。

父母的感情一直不好,从幼儿时代起,张爱玲便在父母对立的夹缝中成长,父亲和母亲唯一的共同点是对文学的爱好,文学成为她生命中唯一肯定的、一贯的、持续的存在,成为她一生唯一的支柱、快乐的源泉、父母共同赞同的行动。

这实在是个天才的女孩子,3岁能背唐诗,7,8岁写小说,14岁写出了《摩登红楼梦》,仿佛就是为了文字而生的。

她是个文学天才,而文学往往是清高、忧伤、悲苦的;这个活跃、伶俐、聪慧外加一点别出心裁的女孩,并没有因为少爱,变得孤寂郁悒,因为大家庭,家族众多的人事,大大吸引了她的注意力,在这里有太多的生活内容与乐趣可以寻找。

因为母亲的影响,爱玲同很多女孩子一样,极喜欢美衣。她太爱漂亮衣服了,有时甚至为此做错了事。5岁时,父亲的姨太太因为替她做了件顶时髦的短袄长裙而逗问她,跟母亲比更喜欢谁?爱玲说:喜欢你。说这话时并没有说谎,所以她后来想起来总觉耿耿于怀,对不起母亲。

以后在《更衣记》里写到:再没有心肝的女子说起她去年那件织锦缎子夹袍的时候,也是一往情深的。

除了美衣,爱玲喜欢美食。对吃,很喜欢很在意,凡是属于生活的内容,她自小便懂得如何细细领会其中的妙处。

她爱吃甜的烂的,一切脆薄爽口的,如腌菜,酱萝卜,蛤蟆酥,都不喜欢,瓜子也不会嗑,细致些的菜如鱼虾完全不会吃,是一个最安分的“肉食者”。

童年的生活是活跃恣肆的,她是家庭里娇贵的小姐。虽然表面泼辣恣肆,可这早熟女孩的内心是敏感脆弱的,有着奇异的自尊心。

十来岁的爱玲,比哪个小孩都懂得礼貌和矜持,懂得感情的节制,连对父母的爱都是这样。在父母甚不融洽的感情中成长着,爱玲有时觉得依偎物质要比投靠感情更稳妥,在个性上她是理智胜过感情的。

在父母离婚当真成了现实的时候,她心里虽然惆怅失落,但当她在母亲房间里见到生在地上的瓷砖浴盆和煤气炉子时,就觉得可以安慰了,多奇怪的可安慰的条件!

对于她来说,爱有多深,距离就有多远,她在文艺的园地里坚贞孤独地长成了她自己。童年的一切都给了她一种沉默的无条件的支持,看似无用、无效,却是这个作家最需要的,她一辈子摆脱不了也不想摆脱的需要,是她的长处,也有人说,是她的短处。

关注我,一起读好书,改人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