峄山碑中所有字(发自肺腑恭敬您)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是一句耳熟能详的古装剧“常用语”,“奉天”也好,“承运”也罢,在古文字学家的眼里,“奉”和“承”是一对儿“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好兄弟。

《说文解字》如此解释“奉”:“承也。从手从廾,丰声。”“承”是什么意思呢?《说文解字注》补充解释说: “承,奉也,受也。”如此解释,你该如何理解呢?

我们还是先聚焦一下“奉”字。

“奉”字始见于西周金文

峄山碑中所有字(发自肺腑恭敬您)(1)

是会意兼形声的字。上部为“丰”,表声,也可以理解为所捧之物;下部为两手形(“廾”,读作gǒng)。

“奉”的小篆字形是

峄山碑中所有字(发自肺腑恭敬您)(2)

除了上部演变成三横一竖的“丰”外,下部还比金文字形多出来一个 “手”的字形,进一步突出“奉”是手的动作。

“奉”的隶书字形是

峄山碑中所有字(发自肺腑恭敬您)(3)

其隶书字形的笔画渐渐平直,显示了与小篆的一脉相承关系。

仔细端详一下“奉”字的金文字形,恰似双手捧起一物之意,表示用手承受、捧着,这个意思后世则用“捧”字表示。“奉”字从金文到小篆,字形多了一个“手”字,也是对该意思的一种体现吧。

与单手持物相对应,双手捧物隐含了一种恭敬之意,所以“奉”引申为“进献”、“献上”,进一步引申为“供给”、“供养”。由“供给”又引申表示“俸禄”,即古时候朝廷发给官员们的物质待遇,这个意思后来用“俸”表示。

两手捧着的东西,既可以表示“进献”,也可以表示刚从别人那里接受过来。如果是接受高贵人士的馈赠,为了表示恭敬,肯定需要两手捧着。所以“奉”既有“敬献”的意思,也有“敬受”的意思。如今常说的“奉命”,就是指接受上级的命令,进行某项工作,其中的“奉”也就是恭敬接受的意思。

后来进一步引申,两手捧着的意思没有了,只剩下“恭敬”的意思,于是就虚化成为一个敬辞。这个敬辞一般用在同别人对话时,用在自己的动作涉及对方的时候。如“奉陪”就是恭敬地陪对方,“奉劝”就是恭敬地劝告对方,“奉还”就是恭敬地归还对方。对父母或其他尊亲的赡养,当然也必须是恭敬的,所以叫“奉养”“侍奉”。遵照执行国家的法令或上级的指令,也含有恭敬的意味,所以叫“奉行”。“奉公守法”就是奉行公事、遵守法令。其中的“奉”就是奉行。“克己奉公”就是克服个人的私欲,恭敬地把公事办好。

信仰某种宗教或某一学说,当然也含尊敬的意思,因此也可以用“奉”,如“信奉佛教”。这个“奉”就是信仰、尊奉的意思。“奉为经典”的“奉”也是这个意思。

对“奉”字还有一种特殊的解读。 此说认为,“丰”意为“植物在春季生长了三个月”。“奉”的金文字形是“丰省”,从“二”从“”丨,意为植物在夏季又长了两个月。“丰”与“丰省”联合起来表示:“在春生夏长”这一为期6个月的生长期中,植物已经连续生长了5个月。这是什么意思呢?表示植物已长高,接近高度极限。引申为最后阶段的长高、提升高度到极限。

根据此种解释,“奉”字的常用义是“提升高度到极限”。例如:“奉书”、“奉图”,是用手把书和图抬升到和眉毛齐平处(古人以眉毛的高度为高度极限,金文有所谓的“眉寿”,指极度的高寿)。“奉手”是指年轻人低头弯腰,把老人的手握捧到眉毛的高度。“奉献”是指把贡品抬升到眉毛的高度献给君主。

双手捧物也好,抬升齐眉也好,归根结底一句话:发自肺腑恭敬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