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商业街区(4个商圈打造国际消费体验区)

北京日报客户端 | 记者 陈雪柠

“城”为空间,“市”为活力,商业消费空间建设对首都北京至关重要。9月16日,《北京市商业消费空间布局专项规划(草案)》在市规划自然资源委网站公示,广泛征求社会公众意见。《专项规划》提出,2035年将北京建设成为“中国潮”“国际范”与“烟火气”共融共生的国际消费中心示范城市。

3个关键词明确发展目标

《专项规划》明确了商业消费空间中长期发展的总体目标,2035年将北京建设成为“中国潮”“国际范”与“烟火气”共融共生的国际消费中心示范城市。

其中,到2025年,构建起层次结构清晰、空间布局高效、功能业态完善、空间品质宜人的商业消费空间体系,初步建成便民优质的社区消费网络,有效拉动经济增长,促进城市高质量发展。

到2035年,整体形成国际消费有魅力、城市消费有实力、地区消费有活力、社区消费高便利的全市商业消费空间新格局,充分展现首都风范、中华风尚与时代风情,助力首都政治中心、文化中心、国际交往中心、科技创新中心的功能实现。

4个商圈打造国际消费体验区

《专项规划》提出,全市构建“四级两类多维”的商业消费空间体系,整体形成“国际消费体验区、城市消费中心、地区活力消费圈和社区便民生活圈”四级商业消费空间结构,服务市民公众多层次消费需求。

其中,国际消费体验区以面向全球、辐射全国、引领京津冀为目标,服务国际超广域和国内广域消费人群,坚持消费国际化与在地性并重,着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影响力和美誉度的国际消费金名片。规划打造4片国际消费体验区,以国际交往功能突出、传统文化魅力鲜明的城市消费中心为依托,联动辐射周边地区活力消费圈,具体包括王府井、西单、前门区域,CBD、三里屯区域,环球影城、大运河区域,丽泽、首都商务新区区域。

国际商业街区(4个商圈打造国际消费体验区)(1)

城市消费中心重点面向全市及京津冀城市群消费人群,创新塑造新消费、新业态下的核心场景,以30至45分钟公交可达服务市域及京津冀地区,将城市消费中心建设成为具有突出商业实力、特色消费活力和广泛影响力的城市消费新地标。29个城市消费中心里,包括17个更新提升型和12个新增培育型。

国际商业街区(4个商圈打造国际消费体验区)(2)

地区活力消费圈重点面向地区消费人群,强化商业类型的多元化与商业消费空间的社交性,依托15至30分钟慢行范围均衡打造公共活力中心。

《专项规划》提出,构建80个地区活力消费圈,包括36个更新提升型和44个新增培育型,将地区活力消费圈建设成为服务承载多样生活场景的地区宜居综合体。具体包括五道口、崇文门、太阳宫、祥云小镇等。

国际商业街区(4个商圈打造国际消费体验区)(3)

社区便民生活圈重点面向社区居民,引导商业消费空间发展重心下沉,以5至15分钟步行服务范围实现全市城镇社区便民生活圈全覆盖,将社区便民生活圈建设成为保障“七有”“五性”与品质生活的社区交往会客厅。

“一区一单”推进规划实施

《专项规划》明确,下一阶段重点以“一区一单、一圈一策、一街一库、一店一案”的模式推进规划实施,引领全市商业消费空间高品质发展,引导释放消费活力,为更高水平推进北京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提供有力支撑。同时,鼓励商业消费聚集区各商业主体结合自身发展诉求提出“一店一案”发展实施方案。

本市将加强多维度、差异化精细引导,构建多元特色的消费场景。从历史文化、文体活动、自然生态、休闲旅游等多个方面,塑造可感知、可体验的多维消费场景,构建特色鲜明的多元主题商业消费聚集区,打造“商业消费聚集区×历史文化”“商业消费聚集区×国际交往”“商业消费聚集区×科技创新”“商业消费聚集区×文体休闲”等一系列魅力消费名片。

据悉,《专项规划》由市规划自然资源委会同市商务局共同组织编制,规划期限为2022年至2035年,近期到2025年。

附:全市商业消费聚集区分级分类名录

国际商业街区(4个商圈打造国际消费体验区)(4)

国际商业街区(4个商圈打造国际消费体验区)(5)

国际商业街区(4个商圈打造国际消费体验区)(6)

国际商业街区(4个商圈打造国际消费体验区)(7)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