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球的七种发力(台球的魅力在于发力)

台球发力

说到发力,有人就会想到使劲。打大力使大劲,打中力使中劲,打打小力使小劲。这可就大错特错了!其实,台球的发力在大多数情况下是不使劲的!换句话说,持杆手小臂肌肉要放松,肘关节和腕关节也要放松,握杆不能死,手指也要放松。用球杆打球和用拳头打人可大不一样。拳击手出拳时务必绷紧肌肉和关节,并要握紧拳头。台球出杆正相反,全部都要放松。为什么?原因如下:

一、球杆的重量很轻,分担在持杆手上的重量不到一斤,用手指托住球杆后,根本用不到肌肉的力量。

二、击球力量的大小主要取决于球杆打到母球时的速度。手臂放松出杆才快,绷紧出杆反而变慢。

三、放松出杆,靠球杆的惯性击打,入力才纯,出杆才会稳,才会直。使劲只会添加无用的外力,导致出杆不稳不直,或无谓带塞(明明没想加塞,却加了很强的塞)。

有人说,打台球最好的发力就是不发力。他想表达的意思就是不要用肌肉的力量,不要“使劲”。

常规击球正确的发力

台球常规击球正确的发力,是通过手指带杆,并由小臂的摆动,手腕的抖动,及手指的抓挤来完成的。小臂摆动过程中,肘关节,腕关节和小臂肌肉的放松是必须的。在球杆击到球的瞬间,手腕的抖动(或甩动)和手指抓挤球杆(逐渐握紧球杆)是重要的,击球完成后小臂和大臂夹紧。

一、常规击球:

所谓常规击球是指,通常大多数情况下,小力、中力及大力击球。若是超大力击球,则需用到大臂,甚至腰腹的力量。

二、手指带杆:

有人拇指和食指实握,其它手指虚握(例如罗宾逊);也有人拇指和中指实握,其它手指虚握(例如奥沙利文、潘晓婷);还有人拇指,食指和中指实握,无名指和小指虚握(例如特鲁母普)。这些实握、虚握的方法不存在好坏,但发力有一定区别,你可以尝试一下每一种实握和虚握的方法,看哪一种更适合于你。手指带杆,即用你的实握手指带杆,运杆及出杆。要是你仍然搞不清你该怎样实握虚握,再教你一个方法:你仅用三种实握虚握方法中的实握手指握杆,其它手指松开,看哪一种你运杆和出杆稳且直,你就采用那一种实握虚握方法。

台球的七种发力(台球的魅力在于发力)(1)

三、小臂的摆动:

关节和肌肉放松情况下,小臂摆动的出杆更像什么呢?

1. 更像是把球杆“悠”出去;

2. 更像是把球杆“荡”出去;

3. 更像是把球杆“甩”出去;

4. 更像是把球杆“射”出去;

5. 但不像钟摆;

6. 更不像把球杆“推”出去(某些人甚至还动用大臂和身体推着球走)

你放心大胆地去“悠”,去“荡”,去“甩”,去“射”吧,你不必担心球杆会从你手中脱出,那件事不会发生!

四、抖腕(甩腕):

打乒乓球要抖腕,说再见要抖腕,剁肉要抖腕,扔手榴弹也要抖腕吧。人的手腕相当灵活,上下左右均可发力。唯打台球这种抖腕生活中鲜有参照。其腕力的方向有其特殊性。你可以去看一下马志宇的教程,关于甩腕,他讲的比较清楚。会使腕力很重要,有人打球多年也不会,细腻和犀利的杆法是要靠腕力的。

台球的七种发力(台球的魅力在于发力)(2)

五、手指抓挤球杆(逐渐握紧球杆):

要顺着球杆惯性方向去延伸击球,并抓挤球杆,以确保球杆准确击打到母球击球点并直线延伸。母球对球杆的反作用力,有时会让球杆偏离击球线,手指抓挤球杆,一方面是加大击球力度,另一方面是强制球杆保持直线延伸射出。

六、常规击球的力量来自小臂的摆动,手腕的抖动,和手指的抓挤。如果你的击球有以下几种倾向之一,那你可得坚决纠正。

第一种 小柔杆,又称小尿推。

发力很轻,永远中杆或中高杆。母球慢速滚动撞击目标球,多见于业余黑八玩家。其“理论依据”是:

1、目标球速度慢,进球点宽,即使打偏一点,也能进球。

2、就算打不进,也能养到袋口,下一杆再进。

台球的七种发力(台球的魅力在于发力)(3)

第二种 暴杆

清一色大力击球,能多大劲就多大劲。母球满场乱飞,一杆打完,往往非但目标球不进,其它球也被撞的球位全变

第三种 点射

拉杆距离永远很短,击球无延伸。

第一种,打球无自信,单纯追求赢,胜弱屈强;

第二种,单纯追求痛快,偶尔打进几个大力响袋球,就感到挺爽;

第三种,由于拉杆短,出杆就会比较直,母球打点也会比较精确,所以比较准,

但打不出真正的杆法。比如,远台低杆,强烈高杆都打不出来,碰到难度大一点的走位就不会了。

好了,现在你可以去试试了。看看你用正确的发力能不能把杆出直。如果一开始,不准没关系,但有几条得做到:

1、你是否比以前更放松了?你的击球是不是更轻松了?

2、你的手指能否感觉到球杆击到球时的回传力?

3、你能否听到击球时,球杆发出的颤音?如果你的球杆够好的话,那是很好听的声音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