琉璃厂的来历及传说(琉璃厂故事183翠微校史)

夏和顺

点校二十四史,是中国学术史和出版史上一项重大工程,从上世纪50年代末《史记》出版,至1977年《宋史》校竣付梓,断断续续历时近20年。而从全国各大院校、科研院所征集大批专家学者,集中于北京复兴门外翠微路2号院西北楼中华书局宿舍,专注于点校工作,被学界称为“翠微校史”。

琉璃厂的来历及传说(琉璃厂故事183翠微校史)(1)

△1959年版《史记》之三(全十册)

翠微校史始于1963年,据罗继祖在《学林往事》中说,最早集中住宿于中华书局者有10人:南开大学郑天挺,中山大学刘节,武汉大学唐长孺及助手陈仲安,山东大学张维华、卢振华、王仲荦,山西教育学院王永兴与吉林大学罗继祖,后又加入中央民族学院傅乐焕。其他尚有若干人不住宿,每逢开会必集中。

中华书局招待殷勤周到,专家学者生活待遇很高。“其住宿楼内,人各踞一室,有专人供茶水洒扫。三餐特别午晚皆雇专厨供餐,不入中华公伙,于是宾至如归。”这是罗继祖的描述。赵珩在《逝者如斯:六十年知见学人侧记》中也说,那时三年困难时期刚刚过去,条件相对好转。专家们在中华大食堂吃小灶,“鸡鸭鱼肉每顿都有,还经常能吃到外面买不到的大黄鱼、海参、对虾什么的,伙食相当不错。早点也有牛奶、豆浆、稀饭之类。”

琉璃厂的来历及传说(琉璃厂故事183翠微校史)(2)

△《陈书》1972年出版,全二册

相对于丰厚的物质条件,专家学者们可能更看重其乐融融的工作环境,罗继祖称为“以文会友”之乐。中华书局古代史编辑组同事承担编务工作,校勘所需要参考图籍,由他们负责借阅,有时甚至要向北京其他图书馆转借。专家们劳逸结合,工作之馀尚可往不远处的后勤剧院观戏。

翠微校史时期,琉璃厂尚有可观可购之物,也成为专家乐趣的重要源头。罗继祖杂记中,有两则与厂肆有关的轶事。一则涉及郑天挺与谢刚主(国桢),两人交谊甚笃,“一日谢丈从厂肆得《宣南诗社图》,即留观,想藉以考见林文忠公有无参加吟社”。宣南诗社建立于嘉庆九年(1804),参加者有陶澍、顾莼、夏修恕、吴椿、洪介亭等人,均为嘉庆七年同榜进士,且供职于翰林院。林则徐是嘉庆十六年(1811)年进士,在京期间也曾参加宣南诗社活动,曾作《题潘功甫舍人宣南诗社图卷》,诗中有句:“偶喜追陪饫文字,敢擅风骚附述作。”

另一则涉及山东大学教授张维华。“张教授好搜集其山左乡邦文献,每与我相携游厂肆,有所契,辄购归共享”。他又常与罗继祖同游玉渊潭公园,每每品茗长谈。

琉璃厂的来历及传说(琉璃厂故事183翠微校史)(3)

△《宋史》全四十册,1977年出版,是翠微校史的最后一项工程

校史小组楼台近水,专家们亲眼目睹由吴晗《海瑞罢官》剧本引发一场运动,待姚文元发表《论〈海瑞罢官〉》,大家逆料一场浩劫不可避免。傅乐焕教授是傅斯年的侄儿,运动初期受到批斗,于1966年5月23日投湖自尽,成为运动中最早殉难者之一。罗继祖说:“傅教授受其单位迫胁,又以历史有问题,惧而蹈陶然亭水捐生。于是校史小组遂不得不草草收兵而各自归校听审。”

1971年春天,翠微校史工作重开锣鼓,那是后话。

审读:谭录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