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这本书被誉为什么书(红楼梦被列为死活读不下去的书榜首)

中国红楼梦学会会长张庆善说:我最赞成红学家冯其庸大师的一句话‘应该把喜欢不喜欢《红楼梦》、读没读过《红楼梦》,作为衡量一个中国人人文素养的标志之一'。我认为,《红楼梦》应该作为中国人的枕边书。

2013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搞了个“死活读不下去的书籍排行榜”,对近3000名读者进行调查,得出的结论是:我国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排行前10,《红楼梦》居然是榜首。

红楼梦这本书被誉为什么书(红楼梦被列为死活读不下去的书榜首)(1)

张庆善怒吼:这一调查结果令人沮丧,也令人愤怒、不解。

博主王起秀紧急召集四大名著开会,发言内容公布如下:

《红楼梦》(以下为红):诸位老大,我看到此消息,心里很不舒服。我一查,是年轻网虫扎堆儿“吐”了个狠“槽” 。我们咋是“死活读不下去的书”呢?小弟我竟然当了头一名。我们分析分析,这是怎么回事儿。

红楼梦这本书被誉为什么书(红楼梦被列为死活读不下去的书榜首)(2)

《三国演义》(以下称三):我呀呀呀呀,我也很诧异,真想说几句。回头看看,我们自问世以来,印刷的、手抄的、编成小人书的、搬上银幕的,咱弟兄四个那个不是影响海内外,家喻户晓,童叟皆知,流芳几代。红老弟还成了一门学问,叫“红学”,研究红学的人称为专家。现如今却被一些年轻网虫们“死活读不下去”了!冷静下来想想,这个问题要重视啊。

红楼梦这本书被誉为什么书(红楼梦被列为死活读不下去的书榜首)(3)

《水浒》(以下为水):别着急,这个调查有问题,我们分析一下动机。调查题目加“死活”二字,是语不惊人死不休,是故作爆闻,博人眼球,属于恶作剧。

红楼梦这本书被誉为什么书(红楼梦被列为死活读不下去的书榜首)(4)

《西游记》(以下为西):3000万网虫不代表民意,或者他们压根儿根本就不知道有这四本书。恐怕再列出列几十本、几百本,他们都是死活读不下去的。选择网虫为对象,本身就十分片面、不科学。

红楼梦这本书被誉为什么书(红楼梦被列为死活读不下去的书榜首)(5)

红:搞笑调查的背后,反馈一个严肃问题,阅读环境的改变,导致网虫一族的精神缺失,说明出现了文化危机,我们不要忽视这个现象。

红楼梦这本书被誉为什么书(红楼梦被列为死活读不下去的书榜首)(6)

水:现在有些年轻人,死活都是铁杆网虫,从未想过当书虫,他们家里只有电脑,没有书柜。你就是把所有的名著递给他,也是死活读不下去。们每天只知道在地铁上扣手机,回到家了眼手握鼠标,对着荧屏目不转睛。

红楼梦这本书被誉为什么书(红楼梦被列为死活读不下去的书榜首)(7)

三:他们也只是东张张、西望望,南一榔头,北一棒子。即便是在网上也是心浮气躁,是一群被互联网逮住的小傻瓜、可怜虫。

西:电脑是科技的产物,不能一竿子都打蒙。但不能取代读书,不能错过读书,遗忘四大古典文学名著,意味着忘祖了。

红:网虫的出现,时间不长也不短,网络冲击书店,导致部分青年人浮躁、无知、浮浅。

水:说得对,给个赞。

西:改变这种情况要综合判断、疏堵结合、系统引导,需要愚公的坚定和司马光的智慧,不能急躁。

红楼梦这本书被誉为什么书(红楼梦被列为死活读不下去的书榜首)(8)

三:热衷于古典文学名著的还是大多数。12岁的少年小雷把《史记》读了十几遍;有个大学生把我读了七十遍。对年轻网虫,不必焦虑,老西说得对,多加引导。

红楼梦这本书被誉为什么书(红楼梦被列为死活读不下去的书榜首)(9)

红:对!要有文化自信,我们毕竟的四大古典文学名著,网虫们死活读不下去,更多的人死活也偏偏要读下去,读一两遍不过瘾,甚至放在枕边天天看。我们是根深蒂固、枝繁叶茂,网虫和不看书理解不了。

红楼梦这本书被誉为什么书(红楼梦被列为死活读不下去的书榜首)(10)

王蒙先生总结:现在中国的传媒也在讨论青少年的网瘾问题,如果一代人以上网代替读书,我觉得那会陷入一个白痴时代。不读书的灵魂是干瘪的、粗糙的、麻木的与危险的,因为它太容易上浅薄、自私与鲁莽的当。抓不住自己本身,迷失知性和道德,变成无根草,找不到像人一样活的道路。读书不仅是对知识与学问的丰富,更是对于灵魂的丰富与滋养。

红楼梦这本书被誉为什么书(红楼梦被列为死活读不下去的书榜首)(11)

红楼梦这本书被誉为什么书(红楼梦被列为死活读不下去的书榜首)(12)

池田大作感慨地朗读:

书籍使你成为你自己,

悄悄给我带回来,

那里有你需要的一切,

有太阳,有星星,有月亮,

因为你寻求的光明,

就在你自己的心中,

围绕着书籍的世界,

成年累月探求的智慧,

那时,从哪一页放射光芒,

因为智慧已经是你的。

——德国诗人赫尔曼·海塞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