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个民族的衰落必先是从文化开始(当一个民族忘记自己文化时)

读书与识人颇多相似,这也正是全部的乐趣所在。如除过有预谋的读书计划外,我们明天将读什么书同明天将遇识什么人,都是未知的;我们会记住或忘记一些书,同于我们将会记住或遗忘一些人;某些书容易使我们想到另一些书,而有些书则是各自抱拳独立的,这又同于我们与他人相交的情景;我们会对某些书“一见钟情”,将它们印在心上,同于与人的一见钟情与铭心印象。这样看来,世间很多事物的原理是彼此相通的,想通了这点,真令人有种豁然通透、如沐春风之感。

于我而言,过往的读书印记多已斑驳模糊。类似前文这种豁然畅快的读书体验的,莫过于今年的阅读之路。我从这种不可预测而又充满奇遇的体验中,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充实与喜悦。最为重要的是,对一个本就孤陋浅薄的读者,2016为他开启了一扇扇热情的大门,大门内是一个个奇异、广阔无比的世界。

正如今年阅读已故的被誉为中国神话学大师的袁珂先生与中国现代著名历史学家、思想家、教育家的钱穆先生,他们二人是今年读书最振奋我心的遇见,皆感“相识恨晚”。初读钱穆先生,虽受益匪浅,却不敢妄谈。故此仅谈阅读由他讲授、由他学生叶龙先生记录整理的《中国社会经济史讲稿》一书的收获。

钱穆先生

据钱的学生叶龙先生在《中国社会经济史讲稿》序言中讲,他于1953-1956四年间曾随钱先生在新亚书院学习,前后修读“中国经济史”“中国通史”“庄子”“中国文化史”“中国文学史”“中国社会经济史”共六门课,至2015年,他已将以前的学习笔记整理出版,计有《中国经济史》(由后浪出版公司/香港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中国文学史》(由新华书局/香港商务印书馆先后出版),现2016又出版《中国社会经济史讲稿》(后浪出版公司出版)一书,即我眼前所读一书。另余“中国通史”与“中国文化史”,后续或可面世。

针对中国经济史的研究,钱穆先生在《如何研究经济史》一文中写有这样一段话,“故我们要研究中国政治史,或社会史,或经济史,只当在文化传统之一体性中来作研究,不可各别分割。我们当从政治史、社会史来研究经济史,亦当从政治思想、社会思想来研究经济思想,又当从政治制度、社会制度来研究经济制度。在此三者之上,则同有一最高的人文理想在作领导。”因此这本《中国社会经济史讲稿》所讲从上古至清代之经济、政治与文化诸领域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

《中国社会经济史讲稿》开篇通过引用《诗经》《补亡诗》《吴越春秋》《易经》《孟子》《礼记》《说文解字》《晋书地道记》《康熙词典》《广雅》《管子》《庄子》《周礼》《左传》《尚书》《国语》《穆天子传》《荀子》《墨子》等古典著作的内容,钱先生经考证推理,得出两个说法:上古中国一是氏族社会,二是黍(shu)稷(ji)经济。古时人民为避免水灾,居住在山丘高地上。“氏”字亦有山丘的意思,高山上更适宜种黍与稷这两种庄稼,因此,那时没有今天的小麦。黍与稷这两种庄稼,在《诗经》等著作中频频出现。

一个民族的衰落必先是从文化开始(当一个民族忘记自己文化时)(1)

孔子

♦ 春秋战国时期:封建贵族社会与游士社会

武王伐纣灭殷商后,创建西周。此后订立、推行宗法制度与井田制度。宗法制度维护巩固了贵族阶级的世袭特权,父亲去世后,嫡长子继承原有地位与特权,设立宗庙、定时祭祖,其余二子、三子等兄弟不可为宗,只能授受封地。

春秋时,土地为贵族所有。西周始实施的井田制可以说是地权平均的最早模型。井田制即一整块田被分为900亩田,中间100亩为公田,其余800亩为私田。私田分与人们独自耕种经营,公田则由大家一起耕种。人们私田肥沃丰收而公田贫瘠荒废,导致井田制的破坏。井田制后,继之以“履亩而税”的政策。也就是将土地平均分与人民,各家收成后按规定交税。

两周时期,是“士、农、工、商”并存的四民社会。进入战国后,文化异常繁荣,诸子百家齐放争鸣,这是中国历史上少有的“自由社会”。当时士人地位渐渐提升,临于“农、工、商”之上。而且,士人在诸国间是可以自由活动的,如连横策略的代表张仪本是魏国人,却两番为秦宰相,期间为麻木、离间楚国王臣,也曾入仕楚国;合纵策略的代表苏秦也曾游说六国,配有六国相印,这些故事都为大家所熟知。

战国时期,除文化繁荣外,水利工程、船运、钱币及工商等方面都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七国争雄的过程中,城市也随之兴起。据书中描述,如当时齐国的都城临淄为天下第一大城市,城市居民有七万余户、超过50万人口,富裕殷实,热闹非凡,商人名士云集。孟子就曾在齐之临淄开堂讲学,学术风气极盛一时。齐国除天下名都临淄外,另如陶城、孟尝君封地薛城也都呈现出极其繁荣的景象,可见中国当时社会之发达。

一个民族的衰落必先是从文化开始(当一个民族忘记自己文化时)(2)

汉武帝

♦ 汉朝时期:郎吏社会

毛泽东在其著名词作《沁园春·雪》中历数各代风云领袖时提到“秦皇汉武,”他不说汉高祖而独提汉武帝,大抵因其雄才伟略要胜过高祖的缘故。汉朝时北有劲敌匈奴,不时侵略中原,祸患不浅,文帝、景帝时也毫无办法。景帝刘启将社稷交与儿子汉武帝手中后,大汉蒸蒸日上。面对早期中原只能借和亲与岁贡而委曲求全的死敌匈奴,汉武帝采取了强硬的“铁血政策”,也只有以牙还牙、以战争换和平。历经数十年,最终大大分化并削弱了草原帝国匈奴,直接导致了匈奴的衰落,直至最后走向灭亡。不得不说,汉武帝能够施展抱负,将国家推向鼎盛的巅峰,有多重因素,其中最重要的条件是文景之治后为国家打下的坚实基础,另一个就是他任贤用能。“时势造英雄”与“英雄适时势”是一点不假,彼时英才辈出,辅佐明君,方才成就伟业。

汉高祖时,重要政治人物多是追随他的旧部。汉初也缺乏对士人的重视,打破了战国时士人引领时代的局面。及至汉武帝时,连年征战不休,对国库的耗损十分巨大,而当时工商业发展繁盛。为了充实国库,增强国力,在董仲舒与晁错主张重农抑商的建议下,将民间盐铁经营权收归国有,开始掌控几大重要的经济命脉。并且,董仲舒提议罢黜百家、独尊儒术,自此,士人再次登上政治历史的舞台。

读书人做官年俸2000石,相当于贵族,只是这特权不是世袭的。汉朝中央设立太学,郡、县也各设学校。成人(18岁)可被推举进入太学学习,一年后选择参加甲科或乙科。甲科毕业后可留在中央做郎,乙科毕业后派往地方政府做吏。地方做吏政绩优异者,可受察举做郎。这套人才培养的系统为国家发展提供了重要保障。

自从匈奴被削弱后,也就失去了对西域的控制能力。汉朝不仅夺回河西地区,也打通了中原与西域诸国间的通道。从长安出发,经河西地区抵玉门关,进入西域这条路线也成为后世丝绸之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据说,张骞奉命出使西域时,了解了西域各国风情与资料,他的属下最远曾抵达地中海地区。历史记载,当时西方的大秦国(古罗马)保有当时与中国交易所得的丝绸与瓷器。丝绸之路的开通,开始将东西方连接起来,世界不再是天圆地方观中的独立部分,整个世界逐渐开始融为一体,进行政治文化交流与经济贸易。

♦ 魏晋南北朝:门第社会

春秋为封建贵族社会,战国为游士社会,两汉是郎吏社会。《论语》云:“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汉武帝时开设太学堂,培养士人,这种郎吏政治体系一方面为国家提供了人才储备,历史得到知识分子的推动;另一方面也久生弊端,读书人做官,俸禄高,在古之宗法制的影响下,士人奉行“敬宗恤族”的传统,扶持、提携、维护家族子弟。长久下来,便形成了家族的“郡望”。因东汉时有察举(选举)制度,有“郡望”的家族子弟才有被选举的资格。加之古时书籍造印不便,知识无法像今天这样通行、传播,须得传抄才行。因此造就了“累世经学”的家族,便也造就了“累世公卿”。如三国时期袁绍家族被称“四世三公”。起初,国家为自身所需设立的制度,逐渐导致了后世社会不公平现象。这是无法言说的。

两汉时,陆上丝绸之路与海上丝绸之路为贸易提供了便利。至三国时期,国家战乱不断,全民皆兵。因为战争的需要,曹操、诸葛亮、孙权都曾实行屯田制度。南北战争也促进了造船业与水运的发展。

一个民族的衰落必先是从文化开始(当一个民族忘记自己文化时)(3)

清明上河图

♦ 唐宋元明清:科举社会

唐代始,实行科举制度,参加考试可自由报名,只是对商人有所限制。这是通往仕途的一条道路,对中国后世的影响深远。科举制度经历唐、宋、明、清等数朝,至清代时,被细分为乡试、府试、省试与殿试,人才由低到高,经过层层选拔,通往中央朝廷的政治核心。

唐宋时丝绢纺织业、雕版印刷术、造纸业,宋元明时的陶瓷、棉织业都取得过辉煌的成就。丝绸、瓷器、茶叶等产品在中国历史上充当了最为重要的角色。

在中国历史演进的几千年中,有存在最久、影响最广泛的四大古都:北京、南京、西安、洛阳。北京是辽、金、元、明时的首都;南京为六朝古都,历经三国吴、东晋、宋、齐、梁、陈等时代(古时称“建康”)。西安古称“长安”,与洛阳并称为“东西二京”,曾经长久作为中国政治、经济、文化的中心,对华夏文明产生过深远影响。

笔落至此,我再引用钱穆先生的一段话:“穆意大陆终为今日,吾等在港者一归宿之所,此事已在前年与弟及新亚同人谈及,盼能常存心怀,并在学业上好作准备,先忧后乐,书生报国,惟在此。弟此行感触,即是做学问一大方向,如何转移风气人心,乃属学人大责任所在,千事勿忽。穆虽老,亦当追随努力也。”(这段话是钱穆先生致唐端正学长一函中的一节)钱之学生叶龙也在序言中谈及自己整理出版上世纪五十年代的笔记文稿,实属继承钱师志向,达到弘扬传统文化的目的。我以为,“转移风气人心”虽然艰难,往往徒劳无功。然而纵是萤火之光,其志仍可嘉奖,况钱先生皓月之光,令我今人晚生常怀感慰、欣喜若狂。

有一文友读书三十年,忧不敢称自己是“读书人”,非是不够读书人的格,实为对知识心怀敬畏,面对知识的浩海汪洋,常感自己浅陋鄙薄而已。彼之心胸与志向,乃我等求知者之模范。

日已薄暮,行文散乱,只能聊慰我对钱先生博学广才的敬慕。这是一篇《中国社会经济史讲稿》的狭隘总结,实在是管中规豹,汪洋取一瓢,如欲了解学习中国社会及经济发展脉络的广阔图景,请自研读本书与钱先生的其他相关著作。

注:更多文章发布于公众号:空台十年剑(kongtaishinianjian) 欢迎关注。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