姑苏城外寒山寺霜叶红于二月花(姑苏城外寒山寺)

姑苏城外寒山寺霜叶红于二月花(姑苏城外寒山寺)(1)

赴任途中,游览苏州寒山寺

张继(约715-779),字懿孙,襄州(今湖北襄阳)人,自幼博览群书,天宝十二载(753)考取进士,取得了做官的资格,却没有通过吏部的铨试,未被授予官职,只能回归乡里。直到唐代宗宝应元年(762)十月,才被录用为员外郎征西府中供差遣,从此走上仕途。

姑苏城外寒山寺霜叶红于二月花(姑苏城外寒山寺)(2)

张继画像

大历十三年(778),张继被擢为洪州(今江西南昌)盐铁判官。这本来是件令人开心的事,张继却开心不起来。安史之乱虽已过去十多年,但战乱造成的破坏仍在持续,稍有灾荒便民不聊生。张继此去洪州,目的是逼百姓交粮交钱,这差事干得窝心哪!

姑苏城外寒山寺霜叶红于二月花(姑苏城外寒山寺)(3)

苏州寒山寺

赴洪州上任的路上,张继停停走走,走走停停,深秋时节来到了苏州境内。运河夹岸是一排排的枫树,与白墙灰瓦的村舍相映成画。将至苏州西阊门,行船从枫桥下穿过,一座寺庙出现在张继眼前。这座寺庙叫寒山寺,相传为梁武帝天监年间(502-519)所建,原名妙利普明塔院。唐开元年间,著名禅师希迁改建塔院,因为天台高僧寒山子早年曾在这里筑草棚居住,遂起名为寒山寺。寒山寺座东朝西,面向运河,濒临官道。张继将船停靠在枫桥边,下船进寒山寺游览,欣赏了寺里的古迹收藏。眼见得夕阳收起最后一丝光芒,天空渐渐暗了下来,张继决定就在枫桥船上过夜。

姑苏城外寒山寺霜叶红于二月花(姑苏城外寒山寺)(4)

寒山寺古塔

一夜无眠,写出千古名诗

月亮挂在蓝幽幽的天空,秋风吹过,河面微波荡漾,小船轻轻摇晃。潮湿的空气似乎都凝结成了霜,冷冷地糊住了整个天空。连落在枫树上过夜的乌鸦都被冻醒了,呀呀地啼叫着。张继躺在船舱里,翻来复去睡不着,索性推开舱门,向外观瞧,河面上捕鱼的小船灯火点点,随波摇曳。这时,一阵"铛铛铛"的声音送到飘摇的小船上。张继循着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那是黑魆魆的寒山寺。苏州寺院都有半夜撞钟报时的习俗,张继明白,那声音是寒山寺僧人敲响的定夜钟。

姑苏城外寒山寺霜叶红于二月花(姑苏城外寒山寺)(5)

《枫桥夜泊》诗意图

半夜了,张继关上舱门,仍然没有睡意,于是掌上灯,将刚才的所见所感,写成了一首《枫桥夜泊》:

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这首诗精确而细腻地讲述了诗人对江南深秋夜景的观察和感受,塑造出了月落乌啼、霜天寒夜、江枫渔火、孤舟客子的意境。山寺的钟声不但烘托出半夜的宁静,更轻轻地撞击着诗人的心灵,让人感到时空的永恒和寂寞,产生出有关人生和历史的无边遐想,具有中国古典诗歌的典型意韵。

姑苏城外寒山寺霜叶红于二月花(姑苏城外寒山寺)(6)

《枫桥夜泊》诗意图

武宗爱诗,发下诗碑魔咒

张继这一宿的失眠,堪称一次伟大的失眠。他到洪州上任一年多就病逝了,但这次失眠写就的《枫桥夜泊》却千古传诵下来。

姑苏城外寒山寺霜叶红于二月花(姑苏城外寒山寺)(7)

寒山寺外的张继塑像

唐武宗李炎崇信道教,打击佛教,下令拆毁寺院,僧尼还俗,没收寺院土地。苏州寒山寺也未能幸免,寺内的古塔被砸了个稀巴烂。而这首写寒山寺的诗却极受唐武宗喜爱。当时,宦官弄权十分严重,唐武宗非常不满,又无能为力,心中惴惴不安。当他读到《枫桥夜泊》时,感觉到了一种与世无争的宁静,内心焦躁得以短暂平息。会昌六年(846)二月,他敕命京城第一石匠吕天方刻制《枫桥夜泊》诗碑,自己升天之日,要将这块石碑一起带走,并且发下遗咒:只有朕可以刻《枫桥夜泊》诗碑,后人不可与朕齐福。若有乱臣贼子擅刻诗碑,必遭天谴,万劫不复!

姑苏城外寒山寺霜叶红于二月花(姑苏城外寒山寺)(8)

唐武宗画像

流传日本,寒山寺声名远扬

后来,日本遣唐使把《枫桥夜泊》带到了日本。短短的几句诗,引起了日本人情感上的共鸣,受到日本人喜爱,并收入了日本小学课本。寒山寺因此声名远场,那口响彻夜半的钟也受到格外垂青。据传,明代嘉靖年间,倭寇袭扰苏州,将寒山寺的钟抢去日本,后来不知所终。日本僧人曾在国内大力搜寻,却始终劳而无功。1905年,日本僧人山田寒山铸成二口铜钟,一口留在日本馆山寺,另一口则赠送给了苏州寒山寺。

姑苏城外寒山寺霜叶红于二月花(姑苏城外寒山寺)(9)

寒山寺内的钟

清光绪三十二年(1906),陈夔龙任江苏巡抚,偶然巡视到枫桥边,见千年古刹一片荒芜,乃发心修建,加宽大门,加盖三堂,整理古迹。由于《枫桥夜泊》诗碑已经不存,便请著名学者俞樾手书《枫桥夜泊》,刻成诗碑,竖于寒山寺内。

姑苏城外寒山寺霜叶红于二月花(姑苏城外寒山寺)(10)

《枫桥夜泊》诗碑

诗碑魔咒,吓退日本强盗

1937年11月,日本侵略军的铁蹄踏进了苏州,裕仁天皇的弟弟载仁亲王特地来到寒山寺,身穿军装在《枫桥夜泊》诗碑前拍照留念。裕仁天皇见到弟弟的照片后,非要亲眼看看诗碑,便下诏给上海派遣军司令松井石根,让他把《枫桥夜泊》诗碑运到日本。

姑苏城外寒山寺霜叶红于二月花(姑苏城外寒山寺)(11)

裕仁天皇和弟弟

松井石根知道《枫桥夜泊》诗碑是中国国宝,为避免给人"强盗"的印象,只宜"智取",于是在报纸上刊发消息,说在日本举办的东亚建设博览会特意仿造了一座寒山寺,为逼真起见,需将苏州寒山寺的诗碑运去展览,等博览会闭幕后再运回中国。寒山寺住持静如法师识破"借碑"把戏,就请刻碑师傅钱荣初重刻了一块《枫桥夜泊》诗碑,准备巧实调包之计。不料,就在仿碑运往寒山寺时,被南京汪伪政权特务头目朱君仁截住,用专车运到南京,放进了当时的"总统府"。为保住诗碑,静如法师只得另想办法。

姑苏城外寒山寺霜叶红于二月花(姑苏城外寒山寺)(12)

钱荣初在刻石

日军"借碑"前一天的清晨,寒山寺门口发生了一起诡异的命案。死者年龄相貌跟刻碑师傅钱荣初极其相似,口袋里还塞着一张纸条,写着"刻碑、亵碑者死"的血字。纸条很快被送到松井石根手里,松井石根是位中国通,听说过唐武宗发下的诗碑魔咒。他搁下繁杂的军务,扎进故纸堆,查阅有关诗碑的记载。这一查,惊出他一身冷汗,凡是书写或刻制《枫桥夜泊》诗碑的人,都遭到了报应。第一位是北宋翰林院大学士王珪,刻碑后暴亡;第二位是明朝书画家文徵明,受尽病痛折磨;第三位就是现存诗碑的作者俞樾,书写诗碑后三月辞世。松井石根认为诗碑魔咒很可能会真的应验,给自己招来杀身之祸,而且殃及天皇。于是他电呈裕仁天皇,劝他打消了一睹诗碑真容的念头。就这样,《枫桥夜泊》诗碑得以留在了寒山寺中。

姑苏城外寒山寺霜叶红于二月花(姑苏城外寒山寺)(13)

松井石根和《枫桥夜泊》诗碑的合影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