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枫桥新经验内容(新时代枫桥经验)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以来,广州市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推进了一批新时代“枫桥经验”广州实践示范创建单位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广州开花结果,我们在“广州政法”新媒体开设《新时代“枫桥经验”——广州实践》专栏,刊发广州市、区、街(镇)三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推动的实践创新案例,供各地区各部门参考借鉴,更好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全面提升广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助力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新时代枫桥新经验内容?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新时代枫桥新经验内容(新时代枫桥经验)

新时代枫桥新经验内容

编者按:党的十九大以来,广州市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坚持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加快推进基层社会治理现代化,推进了一批新时代“枫桥经验”广州实践示范创建单位。为进一步推动新时代“枫桥经验”在广州开花结果,我们在“广州政法”新媒体开设《新时代“枫桥经验”——广州实践》专栏,刊发广州市、区、街(镇)三级党政部门、企事业单位及社会组织推动的实践创新案例,供各地区各部门参考借鉴,更好地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实践,全面提升广州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助力广州实现老城市新活力。

“跨字诀”助力“十三行”焕发新活力

一、工作背景

荔湾区岭南街地处闻名海内外的“海上丝绸之路”发源地十三行,商贸文化底蕴深厚,从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就成为服装、中药材、电子电器三大类商品集散地,辖内有专业批发市场58个、个体工商户3万多户、从业人员20多万人。地区贸易活动活跃,党的十九大以来,广州市全面贯彻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精神,在荔湾区岭南街推动落实“跨字诀”,以“绣花功夫”推动基层社会治理出新出彩,有效激发老社区新活力,有力推动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创新的巨轮在千年商埠“十三行”扬帆起航、迎风破浪。

二、主要做法

(一)以跨领域党建为“舵”,为社会治理校准航向

大海航行靠舵手。新时代基层社会治理的新航程,必须坚持跨领域的党建为“舵”,牢牢把握基层社会治理理念、目标、工作布局、体制、方式、政策、能力现代化的方向。

一是加强区域化党建,夯实城乡基层战斗堡垒。推行街道“大党工委”和社区“大党委”组织体系,吸纳驻街有关单位党组织负责人进入街党工委担任委员,吸纳辖内机团单位、物业服务企业、辖内重点企业、社会组织等单位党组织负责人等担任社区党委兼职委员,构建“以街党工委为中心,社区党组织为基础,辖区单位党组织共同参与”的区域化党建组织体系,建立街道党群服务中心,成立街道党校,打造“功能突出、党味突出、作用突出”的党代表工作室,形成大事共商、资源同享、优势互补的区域党建工作格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为基层社会治理提供有力的政治保障。

二是引导市场化联动,鼓励企业参与破解难题。以区域化党建组织体系为纽带,发挥广州十三行博物馆作用,传承和传播诚信、务实、创新、共进的新粤商精神,激发企业的社会责任意识,发挥自身优势参与社会共治,破解治理难题。一批辖内企业聚焦制约社区治理难题,主动在企业经营发展过程中关注社会效益、回应社区需求。如有的企业投入研发了“掌上十三行”综合性大型物流信息平台,整合资源破解制约十三行商圈发展的物流问题;有的企业专注专业市场手推车噪音扰民问题,投入研发低噪音手推车。此外,督促共享单车经营企业落实管理责任,建立人民南周边地区共享单车电子围栏管理,破解辖内共享单车管理难题。

三是推行社区化协商,实现社会治理人人参与。社区党委以社区居民群众关心关注的焦点难点问题,以议事协商切入点,建立党员民情议事会、社区建设管理委员会、居民自治议事组等协商议事平台,引导和组织社区居民广泛参与各类形式的社会治理活动,变“为民做主”为“由民做主”。如在老旧小区微改造、旧楼加装电梯等方面,通过议事协商,广泛征求意见、寻找最大公约数,有效提升群众获得感、幸福感。

(二)以跨地区协作为“帆”,为市域治理固本强基

直持云帆济沧海。基层社会治理事关城乡基层和谐稳定,牵一发而动全身,必须以跨地区协作为“帆”,破解行政区划的约束,为“一盘棋”的市域社会治理稳固根基、打牢基础。岭南街位处越秀、荔湾、海珠三去交界地,成为广州市推动跨地区协作的先行区。

一是联勤执法跨域共治。在全市推行“一支队伍联勤执法”模式的背景下,荔湾区岭南街与一路之隔的越秀区人民街建立联勤执法共治机制,两个街道分别统筹整合公安派出所、市场监管、城管执法、交警等执法和监管力量组建联勤执法队伍,建立统一的“联合巡逻、联合执法、前台共处、后台分流”的制度,定期开展联合执法行动、实时通报执法动态、及时给予辅助执法支持。在处置人民南周边地区发生的重大问题过程中,两个街道联勤执法队伍相互为对方提供协同支持,由有执法权的专业执法人员开展执法,公安民警负责核查身份信息和制止各类暴力抗法行为,交警负责管理和疏导交通,其他人员协助做好人员劝导、秩序维护、证据固定等工作。2019年以来,岭南街联勤执法队伍共处理案件1747宗,确保了街区干净整洁平安有序。

二是资源经验跨域共享。根据人民南周边地区日常管理的需要,按照相关审批程序,广州市视频建设管理部门授权荔湾区岭南街和越秀区人民街共享人民南周边地区视频图像资源,通过“雪亮工程”综治视频应用平台,分别向越秀区人民街、荔湾区岭南街账户推送对方街道已联网共享的视频资源,实现人民南周边地区视频资源共享共用,解决行政区域交界处视频监控覆盖空白的难题。两个街道大力加强视频资源应用,在线上巡逻、联勤执法、隐患排查、人流管控、共享单车管理、“五类车”整治、“住改仓”监管等方面深度挖掘,有效提高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精准度。此外,依托综治视联网系统,岭南街综治中心与全市各级综治中心实现网络状互联互通,天河区车陂街和沙河街、白云区太和镇大源村、番禺区东环街等广州市新时代“枫桥经验”示范点的经验做法通过综治中心实现跨区域交流,为岭南街基层社会治理创新提供有益的参考。

三是产业模式跨域升级。2019年以来,广州市与清远市合作,部署推动中心城区优化升级、有序疏解非中心城区功能。岭南街积极引导商户改变“三现”(即现金、现货、现场)交易传统批发经营模式,将物流、仓储、加工等环节转移到中心城区外,积极应用“工厂直接到客户”电子物流模式,促进大宗货运与经营洽谈点分离、实体市场批发与电子物流运营线上线下双向融合发展,推动专业市场向集商品展示、分销代理、洽谈接单、物流配送于一体的现代批发经营模式转型升级,破解制约辖区干净整洁的核心难题。

(三)以跨行业协同为“桨”,为共建共治聚合动力

众人划桨开大船。新时代的基层社会治理不是哪一个部门哪一个行业的“独角戏”,需要坚持以跨部门跨行业的协同为“桨”,推动不同部门不同行业开放共治,凝聚成为共建共治共享的巨大合力。

一是政府部门“令行禁止,有呼必应”。2019年以来,广州市部署推进“令行禁止、有呼必应”基层治理模式建设,荔湾区和岭南街组建“你呼我应”综合指挥平台,制定“呼应”问题清单,理顺社区“收集问题”、街道“统筹指挥”、部门“随时响应”的“呼应”关系,实现区—街—社区三级响应联动。依托以网格为基础“收集问题”,通过热线电话、电子巡查和实时监控,及时督促办理群众举报投诉问题,在社区和群众之间、街道和区职能部门之间实现“你呼我应”,“事事有回应、件件有着落”,不同层级、不同部门之间形成跨层级、跨部门联动融合的格局。

二是市场商圈“行业自治,有序参与”。按照“疏堵建管结合、综合治理、标本兼治”的思路,充分发动市场商户积极参与社会治理工作,在不同行业批发专业市场引导成立西堤管委会、十三行管委会、清平中药材市场公众咨询委员会、电子行业协会等行业自治组织,以民主协商共治的方式,推动市场、商户实现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辖内专业市场经营企业联合建立轮值制度,每个企业按规模比例派出保安人员组成巡查队伍,开展市场及周边地区治安巡逻、交通引导、隐患排查等工作,实现基层有效的社会治理。

三是社会组织“精细服务,有力支持”。荔湾区在电子市场等4家专业市场设立专业市场法律顾问室,聘请律师事务所专业律师团队制定“订单式”服务制度,科学定制“普法”菜单,为商户和市场管理方提供全方位法治宣传和法律服务。引入中立法律服务社,设置中立公共法律服务站,开设军人军属、妇女儿童、外来务工、诉前联调、劳动争议、社区矫正、村居法律顾问等一系列法律服务。岭南街建立“两室一站一热线一中心”,即街道建立“心灵畅谈工作室”,在辖内中小学协商建成“未成年人心灵畅谈室”,与广州市惠爱医院共建“情感服务工作站”和“心灵畅谈热线”,与荔盟会共同创建“心灵甘露志愿服务中心”,为群众提供“个性化”心理健康服务。

(四)以跨专业支撑为“桅”,为平安有序提速增效

先见桅杆后见船。桅杆意味着事物的先兆,是晴雨表和风向标。新时代的基层社会治理要注重源头治理、主动治理,以互联网 、人工智能等跨专业支撑为“桅”,提高预测预警预防能力水平,推动基层社会治理的大船朝着科学化、智能化、精准化的方向前进。

一是汇聚基础信息数据,增强大数据支撑。2017年以来,广州市部署推进深化平安有序规范城市管理专项行动,全面推进建设全市统一的标准作业图、标准建筑物编码、标准地址库、标准基础网格(“四标”),核实全市实有人口、实有房屋、实有单位、实有设施(“四实”),以此为抓手推动基层社会治理数据资源整合共享。2019年上半年,开展人民南周边地区“四标四实”基础信息大排查会战,按照“1 3”(1名网格员 1名民警、1名出管员、1名城管队员)模式开展排查,全面清理核准“四实”、“八查”底数,采集了大量社区环境基础信息,将相关信息数据汇入“数字广州基础应用平台”,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数据池”,为运用“大数据”提高治理精准化水平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撑。

二是建设综合业务平台,实现智慧化调度。整合将街道视频监控系统、12345政府热线、社区网格化服务管理平台、天翼可视化对讲指挥系统、街道热线电话和公众微信群等6个信息数据系统,组建综合指挥平台。建立“1名值班领导 1名值班干部 1名调度指挥员”实行“7×14小时”常态化值班制度,统一受理、统一办理、统一流转,实现一个平台管调度,及时预防化解各类治理问题。构建“掌上十三行”综合性大型物流信息平台,运用“互联网 ”技术整合申通、中通、苏宁、韵达4家快递公司和16家优质货运公司资源,组建辐射全国的物流分销网络,实现快递、物流、用户之间高效对接,从源头上预防和化解因专业市场物流造成的辖区道路交通拥堵、噪音扰民等问题。

三是推进网格化管理,强化互联网 应用。岭南街将辖区划分为98个网格,整合配置网格服务管理力量,把定期排查与不定期排查、日常排查与集中排查结合起来,实现一个网格管排查。通过网格员日常排查,把网格内特殊人群、城市管理黑点、矛盾纠纷和安全隐患、消防隐患、违建信息、12345热线投诉等各类信息上报综合指挥平台,由综合指挥平台统一受理处置,实现“小事不出社区、大事不出街道、矛盾不上交”。2018年全街网格员上报2337宗事件,办结2337宗,办结率100%。此外,以街道政务服务中心“一窗式”服务为平台,推进线上公共服务与大数据应用深度融合,设立点对点远程实时服务视频室。开展法律援助“点援制”以及中立法律服务站“线上询”服务,群众可以对数据库的律师在线“点名”,提供实时服务。

三、主要成效

(一)社区公共安全环境不断改善

岭南街辖区社会环境持续改善,排查整改了一批安全隐患,“六乱”、“五类车”、共享单车等问题得到有效遏制。大力整治寄递物流业,采取明察暗访、联合执法、突击检查等方式进行清查整治,加强整治市场秩序。推行“两书五制”商标长效监管模式,依法查处商标侵权、虚假宣传违法行为。2019年1—4月,岭南辖区案件类警情同比下降20.3%,其中,人民南周边地区“四类”可防性警情同比下降28.6%。

(二)社区治理效能得到有效提升

将不同部门数据信息进行梳理融合、快速传输、综合应用,实现“文在网上传、会在网上开、事在网上办”的信息化应用实效。依托“你呼我应、三级联动”六网合一综合指挥调度平台,遇到基层治理中疑难问题,由带班领导对疑难问题及时组织研判处理,大大减少社区与居民之间、社区与街道之间、街道与区级部门之间的沟通成本,让居民办事、反映问题少跑弯路,数据多跑网路。

(三)地区公共参与更加活跃有序

加强与越秀区协同配合,多次联合开展整治行动,形成整治合力。借鉴复制“十铺联防”经验,依托十三行管委会,西堤管委会,由街平安促进会协调市场经营方,市场轮流派出管理人员及保安力量,参与十三行公共区域巡逻管理。通过召开市场开办方、经营方和业主联席会议、社会面宣传、派发单张给小业主等多种方式,让整治深入人心,发动经营者、从业人员、居民群众、志愿者等力量共同参与到整治工作中来,形成共建共治共享良好局面。

来 源:广州市委政法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