抑郁症被误诊为双相的后果(双相患者久治不愈)

很多人听说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但也有很多人误解了PTSD,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抑郁症被误诊为双相的后果?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抑郁症被误诊为双相的后果(双相患者久治不愈)

抑郁症被误诊为双相的后果

很多人听说过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但也有很多人误解了PTSD。

网络上甚至出现了“PTSD梗”,形容一个人经历了某些恐怖或尴尬的事情后,对此心有余悸;比如“年底加班PTSD”、“收到老板信息PTSD”等等。

如果只是作为一个网络上的玩笑,这无伤大雅。但如果是真正的PTSD,症状可比这些梗严重得多,对患者生活的危害也大得多。

而且很多家长缺乏相关的基本知识,从没意识到孩子有可能出现了PTSD症状。甚至部分精神科医生也缺乏辨别意识,一不小心漏诊了,导致孩子错过了最佳的干预时机。

如果你发现孩子突然变得容易紧张、警惕性高、做噩梦,经常流泪和恐惧,这就很有可能与PTSD有关。

我们拍摄了视频从科学精神心理学的角度,深入科普了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相关知识。点击浏览:PTSD到底是什么?受到创伤后该如何应对?

以下为大家总结3个与PTSD相关的要点。

第一,目前主流精神科对PTSD的理解和诊断标准不够完善;并不一定非得经历过重大的、危及人身安全的创伤事件才会出现PTSD症状。

从个体主观感受的角度来说,不管事件在外界看来重不重大,只要对于他们自己来说非常重大,并出现了PTSD的症状,其实就满足了诊断标准。

比如学生遭遇校园欺凌,不一定是身体上的伤害,也可包括遭受了语言暴力、精神伤害;

比如个体遭受了性骚扰、性侵,就算可能从法律和大众角度看情节不严重,但对于当事人的心理冲击也可能是巨大的;

比如儿童、青少年在考试中严重失利,或某次遭到父母严重的打骂,这都有可能导致其出现PTSD症状。

用现在的网络语言来说,很多创伤事件“伤害性不大,但侮辱性极强”,虽然不会直接导致个体的身体受伤,但也可能形成巨大的心理创伤,从而出现PTSD。

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孩子出现了视频中所说的症状,但最近又没有发生过重大的负性事件,那就要留意了。

这可能是孩子隐瞒了一些重大创伤事件,也有可能是大人眼中的一些“小事”对孩子造成了重大伤害。

图片来源于网络

如果孩子愿意说出实情,家长千万不要说“这种事情有什么好害怕的、有什么好难过的”之类的话。而要及时采取行动,修复孩子的创伤。

第二,如果孩子被诊断抑郁症或双相障碍,但久治不愈、病情反复,那么要警惕孩子是否被漏诊了PTSD。

尤其是症状不典型的双相障碍患者,或因暴躁易怒、打人砸物而诊断双相障碍的“泛双相”患者。他们之所以性情大变,像头暴怒的狮子,甚至有歇斯底里的表现,这很有可能是重大心理创伤被激活了。

父母要改善亲子关系,与孩子深入沟通,了解其是否有过重大心理创伤。如果有再跟精神科大夫积极沟通,由医生判断孩子是否罹患了PTSD。

PTSD如果一再发展,其症状与抑郁症、双相障碍有一定相似性,易被混淆。但PTSD与抑郁症、双相障碍的治疗方案不同,病因也不同,正确的诊断和干预有利于及时控制患者的病情,令其更快康复。

当然,如果PTSD持续的时间长,再结合其它心理社会因素,患者也很可能患上抑郁症和双相障碍。这种情况就更加复杂了,除了导致PTSD的重大创伤外,患者往往还遭受过叠加性心理创伤,有其它的病理性记忆。

而且,若孩子遭受的重大心理创伤是来源于他人的侵害,正确的诊断(即PTSD)更有利于后续的维权,能更好地证明孩子目前的症状就是源于他人的侵害。这一点我在视频和过往的文章里已经解释过了。

第三,除了PTSD外,还有以下几种心理创伤相关的精神心理障碍,但更加容易被大众忽略。

根据精神科的诊断标准,当个体遭受重大创伤后(1个月内),如果出现相关症状,一般先诊断为急性应激障碍(ASD)。如果1个月后,病情得不到有效的缓解,就会发展并诊断为PTSD。

比起ASD,PTSD的治疗难度更大,预后更不理想,患者可能终身都受到负面影响。从另一个角度看,如果患者从ASD发展成PTSD,那很可能说明其受到的心理冲击更大,又或者其未能及时接受正确、科学的干预。

所以,如果孩子遭受重大心理创伤,父母一定要高度重视和关注。若出现了ASD,最好及时寻求医疗干预,尽量避免ASD演变成PTSD。

另外,还有一种与创伤相关的障碍,叫做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这是一种经历了具有威胁、可怕性质的事件后发生的障碍,最常见的是长期或重复的创伤事件,比如长期家庭暴力、童年时期多次遭受虐待等。它的特点是长期的、反复的创伤事件所致。

另外,知名心理创伤治疗大师、波士顿大学医学院的精神科教授巴塞尔·范德考克(Bessel van der Kolk)还提出了发展性创伤障碍(DTD),认为很多患者的精神心理症状其实与过去大量叠加的心理创伤有重大关联。这与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的概念有一定相似性。

也就是说,国外很多研究心理创伤的专家已经意识到了PTSD的局限性,开始重视长期、反复的多个心理创伤对个体的影响和伤害。

我们基于多年的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尤其是结合大量的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临床心理干预经验,也提出了一个与创伤相关的诊断——创伤后应激反应失调(PTSRD)

创伤后应激反应失调(PTSRD)是病因学诊断,至少包含了现有的急性应激障碍(ASD)、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以及发展性创伤障碍(DTD)。

这些疾病都与个体所遭受的心理创伤有关,而根据认知神经心理学,心理创伤属于病理性记忆的一种。

所以,通过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技术(TPTIH),能够精准化、高效化修复相关心理创伤,令患者的症状大幅度缓解,更快走向康复。

其实从病因学的角度来看,很多抑郁症、焦虑症、恐惧症、惊恐障碍、强迫症,还有不典型的双相障碍患者也符合创伤后应激反应失调(PTSRD)的诊断。

虽然他们表现出来的症状符合这些障碍的诊断标准,但如果追溯病因,尤其是通过深度催眠进入人的内隐记忆层面,其实也是叠加性心理创伤所致,只不过很多创伤表面来看并不严重,而且还有很多创伤尤其是成长时期的创伤进入人的内隐记忆层面,患者本人、家属和医生都没有意识到。

现在,在精神医学、科学心理学领域,越来越多人意识到创伤对于我们的精神心理状态的影响。但很多父母仍然缺乏这个意识,未能及时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在无意中给孩子带来了叠加性心理创伤。

希望父母们及时学习科学的精神心理学知识,更新科学的家庭教育方式,懂得识别、应对和修复心理创伤,预防孩子出现精神心理问题。#精神心理# #抑郁症# #PTSD#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