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孩子做家务小游戏(让孩子爱上劳动)

近日,教育部正式印发《义务教育劳动课程标准(2022年版)》。

带孩子做家务小游戏(让孩子爱上劳动)(1)

根据学段为孩子制定了整理与收纳、家庭清洁、烹饪、家居美化等目标。

带孩子做家务小游戏(让孩子爱上劳动)(2)

同时,教育部还规定了劳动课每周不少于1课时,并于今年9月开始施行。

劳动课将正式成为中小学的一门独立课程。

这意味着:培养孩子家务劳动的能力,已经成为了一项重要的教育需求。

带孩子做家务小游戏(让孩子爱上劳动)(3)

做家务的孩子,能力更强

哈佛大学一项长达20年的研究表明:

“爱做家务的孩子,长大后的就业率是不爱做家务的15倍,收入比后者高20%。”

做家务训练的是孩子的动手能力,包括逻辑思维能力、观察能力、独立生活能力等,让孩子做事更有规划性和条理性,在同龄人中具有更强的领导力。

做家务的孩子,品格良好

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说:“培养身心两健的人,必须在体力劳动中完成。”

爱做家务的孩子,拥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指数和家庭幸福指数,往往拥有冷静、理智、善良、感恩、体谅、责任等优点。

做家务的孩子,学习成绩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相关调查显示:

“爱做家务的孩子跟不爱做家务的孩子相比,成绩优秀了27倍。”

可见家务劳动更有利于孩子智力的发展,某种程度上推动孩子学习进步。

人民教育家陶行知说过:“生活即教育。”

最好的教育,就是从生活中来,再到生活中去。

家务劳动中,藏着的是无穷的智慧和财富。

今天小沐给家长推荐15个家务小游戏,让孩子爱上劳动。

带孩子做家务小游戏(让孩子爱上劳动)(4)

客厅家务活

任务1:收玩具

可将玩具桶或收纳箱(盒)分类编号,如此将玩具收起来时,简单、不占空间。告诉宝宝自己的玩具分别在哪,下次要玩从哪拿出来还要再放回去,培养宝宝的秩序感。如拼图、积木等小型组装玩具,可用数字在背后编号或用贴纸贴。

任务2:擦茶几

可以让宝宝帮助擦拭茶几,让不该在茶几上的东西放回原处,并将茶几上的东西进行摆放,帮助宝宝养成东西放回原位的意识。

任务3:收椅垫

可先跟宝宝玩椅垫游戏,在游戏结束后,请他跟着你一起将椅垫放回原位。

任务4:收遥控器

找个大的饼干盒,让宝宝将遥控器全部放进去,如果盒子够大,可事先在盒底画遥控器形状,让宝宝依图形去放,一方面收拾,一方面可以让宝宝学会认形状

任务5:收拖鞋

可教宝宝将拖鞋左右配对,插在一起,再放进鞋柜里。拖鞋的大小、颜色不一,可让宝宝学习认识大小、形状,且拖鞋柔软、没有重量,没什么危险性,适合宝宝自己收完,爸妈可放心让宝宝自己收鞋。

任务6:吸地

可以故意丢一些小纸屑,让宝宝学习吸地,吸的时候,跟他说“纸要回家了”,再一起将吸尘器里的垃圾倒出来,这样可培养宝宝的空间存在感,让他知道有些看不见的东西还是会出现的。

带孩子做家务小游戏(让孩子爱上劳动)(5)

厨房家务活

厨房的清洁整理工作较繁琐且危险,建议让宝宝做一些简单又不危险的收拾工作。宝宝在做家务时,大人一定要在旁一边指导,一边照顾。

任务1:收锅具

在工作台下面的储藏柜,可放简单的铁锅、汤匙或抹布等简单又没有危险性的用品。然后和宝宝一起玩“扮家家”,用大人的用具一起玩,之后一起收。

任务2:收调味料

在煤气灶旁加装一个放调味料的置物架。每次烹调完毕,可带着宝宝将一瓶瓶的调味料放回去,还可同时教宝宝认识瓶子的形状。

任务3:垃圾入箱

告诉宝宝,垃圾要放进垃圾袋或垃圾箱,可和宝宝一起玩“垃圾投篮”游戏,当然,要记得告诉宝宝把扔到地上的垃圾再捡起来放进垃圾箱去哦。

带孩子做家务小游戏(让孩子爱上劳动)(6)

房间家务活

任务1:铺床单

可以教宝宝角对角、边对边等概念。

任务2:收袜子

教宝宝利用袜子分类的方式学习配对,折完后可带他一起投入篮中或抽屉中,宝宝会更有兴趣。

任务3:整理绘本

给绘本贴上标签,小班的孩子可以用图形,中大班的孩子可以用数字,让宝宝将同一种标签的书放在同一个书架格子里,帮助宝宝认识图形和分类。

带孩子做家务小游戏(让孩子爱上劳动)(7)

浴室家务活

任务1:帮玩具洗澡

孩子出去玩耍时总会带一些玩具,回家后可以让宝宝给自己的玩具也洗个澡,不可水洗的玩具可以用消毒湿巾进行擦拭。

任务2:洗内裤、袜子

每次洗澡后,可以自己清洗自己的内裤和袜子,看着自己洗干净的小衣服,孩子会很有成就感的。

任务3:收瓶瓶罐罐

让宝宝有一个自己专属的沐浴收纳容器,每次洗完澡后,可以一瓶瓶收放好,除了养成物归原处的好习惯,还可教宝宝认识瓶子的形状及颜色。

带孩子做家务小游戏(让孩子爱上劳动)(8)

儿童心理学奠基之作《孩子:挑战》这本书中也指出:“绝对不要替孩子做他自己能做的事情。这个规则非常重要,所以必须一再重复。”

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

有远见的父母,爱孩子,更舍得用孩子。

家长向后退一步,孩子才能进一步。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