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叡死在了司马懿背上(魏明帝曹叡临死前)

239年正月初一,洛阳皇宫内一片肃杀,没有丝毫喜庆之气,原来36岁的魏明帝曹叡已经走到了人生的终点。曹叡“沈毅明敏,任心而行”,虽然有口吃的毛病,但心思缜密,所以他的谥号为“明”。但魏明帝死前,却犯了一个致命错误,导致几十年后江山易主!这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呢?且看【纵横五千年】的编者独孤雁一一道来!

魏明帝曹叡死前,太子曹芳只有8岁,一旦自己撒手西归,国家势必陷入主少国疑的状况,因此必须慎重选择辅政大臣。238年12月,自知病入膏肓的曹叡下达命令,“以燕王宇为大将军,使与领军将军夏侯献、武卫将军曹爽、屯骑校尉曹肇、骁骑将军秦朗等对辅政”。

曹叡死在了司马懿背上(魏明帝曹叡临死前)(1)

燕王曹宇是曹操的儿子,按照辈分是曹叡的叔叔,但俩人年纪相仿,年少时“同止,常爱异之”。曹爽是曹真的儿子,曹肇是曹休的儿子,秦朗是曹操的义子,夏侯献也是曹操的宗族,因此这个辅政班子是绝对可以信任,如果由他们来辅政,曹魏江山是不会出现什么问题的。

曹叡不辨真伪,闻之大怒,刘放、孙资趁机进言,用曹爽才取代曹宇,然后又推荐司马懿一同辅政。人之将死,或许已经丧失了政治上的深谋远虑,曹叡完全采纳了刘放、孙资,“免燕王宇等官,不得停省中”,“以武卫将军曹爽代之”。

此时司马懿征讨辽东刚刚回来,就被召到宫内,曹叡握着司马懿的手说道:“吾疾甚,以后事属君,君其与爽辅少子。吾得见君,无所恨!”司马懿哭着答道:“陛下不见先帝属臣以陛下乎?”虽然曹叡向刘备一样托孤,但司马懿毕竟不是诸葛亮,他犯了一个致命错误!

当写到司马懿进入洛阳时,裴松之评论道:“魏室之亡,祸基于此”。 曹叡一生都在防备着司马懿,临死却犯了这么一个错误。其实曹叡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对司马懿非常信任,其实曹叡在位期间,一直提防司马懿。曹丕死后,司马懿虽然成为辅政大臣,但曹叡一直不让他在中枢参与朝政。

曹叡死在了司马懿背上(魏明帝曹叡临死前)(2)

因此在魏明帝在位的几年见,司马懿一直在地方上领军,先是让他防御东吴的入侵,后来又把他掉到关中,防御诸葛亮的北伐。诸葛亮死后,司马懿又奉命征讨辽东,总而言之,曹叡从未让司马懿履行辅政大臣的职责。在让曹宇辅政后,曹宇也对司马懿很防范,甚至不让他回京城报道。

如果让曹宇辅政,即使江山易主,但天下还是曹魏的,因为这个辅政班子是以曹姓宗室为主的。但曹叡临死前改变了这个决定,犯了一生中最大的错误。膏粱子弟的曹爽根本不是司马懿的对手,高平陵之变后被赶下台。司马懿终于从配角成为历史的主角,曹魏也将成为历史。

---------------------------------

品读千年变革,感悟人生冷暖,更多精彩,请关注【纵横五千年】

纵横五千年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