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川菜好吃(川菜好吃是不是事实)

为什么川菜好吃(川菜好吃是不是事实)(1)

网络配图

不经意间,迎春花就吐出了黄芽,宅家日久的朋友禁不住开始了踏春的轨迹。看到朋友圈贴出的照片,原来那些充分享受阳光的玉兰花居然已经先行怒放,随手就赞了一回,并问询如今的春游是不是特别爽。

没想到友人淡然回答:就那么回事儿,和往年相比,真没有特别的感觉,倒是闷家时日长了,很是念想四川火锅,“不知道火锅店啥时候重新开张。”

这神回复太南辕北辙了,让我难以和自己提出的问题关联。一个年过半百、味蕾残缺的老头,至于如此这般地迷恋川式味道吗?再说了,川菜(味)有那么诱人吗?

川菜好吃是事实!不是吗?

朋友知道我出生蜀地,认真而坦诚地说。

作为有意识之始就接受川味熏陶和染色,并因之建构起美味知觉的人来说,他者对川式味觉的肯定本来是必须支持的——有很多年本人听到外省人这种由衷的赞誉,心中确实是有窃喜的。原因很简单:一方面是有蜀地的故乡情愫,另一方面是想着自己从小就领享口福,飘飘然地会自认是幸福之人。

然而,在踏入现实社会以后,随着东西南北到处乱窜岁月的日积月累,尽管俨然固化了的舌尖记忆难以抹去,但我思想认识还是产生了脱胎换骨的升华:每个地方的食物自有各自特色,正所谓一方水土养一方人。也就是说,“味道”追求第一的巴蜀菜肴,“最好吃”的论调固然为广大食客(包括众多的川外美食家)接受并持有,但我依旧以为如此这般的定义是不能归类到“事实”范畴的,因为这样的判断,只不过是个体的口感叙事而已,仅仅是人们的观念(观点)之词。

怎么说呢?这里的意思当然不是指关于味道——想象一下,粤菜哺育的岭南群类多半不会认可川西美食甲天下的说法,而是说,舌尖感觉层面的优与劣,纯粹是主观判断,而不是对客观事实的呈现。

以川味而论,我们说麻辣特色突出,这个无疑是明显的事实,但“好吃”与否的界定,的确不能当作“事实”来认知。就像辣椒,我们可以用叫作史高维尔(Scoville Units)的辣度单位来给出某一辣椒到底多辣的事实描述,越辣对味蕾越刺激可能也有事实元素,但越辣越好吃,或者稍微有点辣才好吃之类,无疑属于主观的感受,表达的是观点。

绕了点弯儿,其实我想说的不是美食的事,而是关涉“事实”和“观点”的认知判断。很多时候,人们(窃以为是大多数和我同处一个文化共同体内的人)并不去认真解析事实和观点的不同,甚至认识不到二者的差异。

换个命题。比如当气温超过摄氏35度的时候,人们说“天气太热了”,相信一定有很多人会同意这句话是事实描述,遗憾的是,这,真不是事实,而只是观点。只有当我们说“今天气温超过摄氏35度”的时候,这才是事实描述,至于在这样的高温环境里,你的感觉是不太热,还是太热,都不过是个人主观的不同意识观念而已。

而像前面提到的,菜肴的味道好坏,撇开味蕾刺激下个人的不同选择,即便是群体的认知判断,那也仍旧不是事实,而是观点,是主观体验。“川菜好吃是事实”实质上是不能成立的。

诚然,以哲学家对“客观事实”认知的执迷,或者还有对语言精准的偏执,“事实”的描述(判定)或许是不可能完备的。虽然如此,但我们仍然需要知道,“事实”是没有对错,没有优劣的。“观点”就完全不同了,它可能是正确的——无论完备与否,也可能是错误的,或者是有局限性的。对此,我们必须有清醒的认识。如若不然,一当以情绪化的对错思路看待事实,或者基于个人偏好,将观点与事实混为一谈,那么,我们对人,对世界的认知,以及锚定在这些认知基础上的判断,很可能就会遭遇触碰南墙的困局。

老话说,他乡遇故人是人生一大幸事,我看有不少学问家拿这句话当“事实”来阐述,疑问是,倘若您遇到的故人是仇人,您真会觉得幸运吗?

我们面临的最大问题并不是把事实视为观点,而是把观点当成了事实。

声明:转载此文是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权益,请作者持权属证明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谢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