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人生无奈(张爱玲因为懂得)

《因为懂得,所以慈悲》讲的是张爱玲一生的故事。

作者白落梅在书中评价这本书:我曾告诉过许多人,这册书,是我传记里最为喜爱的一本。时光虽短,情意却深沉,其间的悲伤、感动,唯有自己深知。

张爱玲这个孤傲的女子一生复杂精彩。有绚丽惊世的成名过往,痴心不改的爱情经历,最后抛下上海滩风华绝代的自己,远离故国,在他乡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

世人对张爱玲的远离诸多猜测,殊不知她的离去却是一种无奈。

谁不愿意岁月静好,余生安稳呢?

生活总有许多不得已,谁也不要去苛责谁。人生只有一世,怎能不为自己而活呢?

以“落梅风骨,秋水文章”而深受读者喜欢的作家白落梅,用婉约清丽的文字,非常诗意写尽了张爱玲的一生浮沉。

张爱玲人生无奈(张爱玲因为懂得)(1)

1

冷傲,只因太过缺爱

以前总以为像张爱玲这样的世家贵族女子,她的童年一定是幸福的。

事实上张爱玲的童年其实很不幸。

张爱玲的父亲张延重是个旧派人物。他与许多世家子弟一样,失去施展自我的舞台后,颓废到日日抽大烟。而她的母亲黄素琼跟张延重不同,她是个新式女性。她很接受不了张延重如此堕落的人生态度。

黄素琼劝诫张延重不得法后,也冷了心,干脆自己找乐子去了。她花心思学钢琴、读外语、裁减衣服,再不管张延重如何云里雾里的抽大烟。

有人说:婚姻必须势均力敌才会走得更远。

三观不同的人,纵然被绑在一处,也不会过得幸福的。

如果黄素琼是那种甘于做传统女性的女子,或者张延重是个积极对待人生的男人,两个人的婚姻在旧时代是完全能走下去的。

但两人偏偏是一个上进,一个堕落。这样的婚姻注定是不会幸福的。

不幸福的婚姻伤害的不仅是当事人,子女更是首当其冲。

黄素琼借小姑张茂渊出国留学时,也一块跟去了。那时候的张爱玲才四岁。正是需要父亲母亲陪在身边的时候。

虽然有父亲在,可实际上张爱玲和留守儿童并没有区别。因为父亲在家是什么事也不管的,只管自己快活。

一个缺失父爱母爱的孩子,内心一定是受伤的。

父母对孩子最好的教育除了陪伴,还有不伤害。

虽然后来母亲回国,但一家人也仅过了几年舒坦日子,最后还是以离婚而收场。张爱玲在这样离离合合的家庭中成长,习惯了分别,习惯了孤独。不是她想如此,而是不能避免。

她的作品里常常流露出一种冷漠,缺少温情和悲悯。文如其人,张爱玲的字影射了她的心境。

如果父母婚姻幸福美满,张爱玲的内心也必然是充盈的,柔软的。

张爱玲人生无奈(张爱玲因为懂得)(2)

2

离去,只因看透真相

遇到胡兰成,是张爱玲的一个情劫。

胡兰成本来是一名普通教书匠,生活穷困潦倒。为了改变现状,他四处谋职。风云乱世,果真让他有了机遇。他的才华被汪精卫的妻子发现,提携了他任伪《中华日报》总主笔。从此好运连连,一路高升。可惜他恃才傲物,让汪精卫不喜。最终被打回原形。

胡兰成就是在事业挫败时知道了张爱玲。

胡兰成第一次拜访张爱玲时,两人居然谈了五个多小时。这对一向不大爱与人交谈的张爱玲来说,简直是一种奇迹。

原本与张爱玲最亲近的姑姑是不愿意她与胡兰成如此亲近的。她认为胡兰成背景太复杂,有妻室老小,外边还有如此多红颜知己,张爱玲这样的清白小姐,怎能与这样的人在一起呢。

但胡兰成是那种一旦相中对方,便会誓死相追的男人。即使张爱玲告诉他以后不要再来找她了,可他依旧来看她。

张爱玲再冷清的性子,遇到这样的男人也被陷了进去。

胡兰成长得并不帅气,但他身上有一股说不出的魅力。是风流倜傥?是才华横溢?总之胡兰成这样的男人最终让张爱玲放下所有的骄傲,变得很低很低,低到尘埃里。

童年缺失的爱,有时候会不自觉地拿爱情去填补。张爱玲对胡兰成的爱深厚到不管不顾,多少有对从前缺爱索求的嫌疑。

两人婚后,着实过了好几个月甜蜜的日子。胡兰成这个野心勃勃的男人,注定不可能流连于情情爱爱中。不久,他被应邀去了武汉,接手《大楚报》,留张爱玲在上海一人独处。

最开始胡兰成是全心全意爱着张爱玲的,可他的情感世界注定是绚烂多彩的。他很快被汉阳县立医院的姑娘小周吸引了。

同样的套路用在这个年轻的姑娘身上,小周很快也被胡兰成俘获了。有了可人的小周,张爱玲一下成了旧人。

女人的第六感是很精准的。张爱玲知道了小周的事情。虽然内心十分伤痛,但她也有自己的骄傲。

与胡兰成结束是她给自己的留的最后体面。

张爱玲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的,胡兰成给了她爱,她也还了对方情。她在感情中总是拎得这样明白。

活得明白的人,才能干脆利落做出对自己正确的选择。虽然会很痛,但不会太久。

张爱玲人生无奈(张爱玲因为懂得)(3)

3

投身孤独,离群所居

张爱玲的离开是明智的,毕竟与胡兰成再牵扯下去,她必然要受到民众的审判。

张爱玲决心离开上海,到香港读书。可惜她因为仓促去了趟东京,导致复读破灭。好在她也不是为读书而来的,她只是想脱离曾经的生活而已。读书不过是她的一个借口。

书读不成,为了生活,她开始到处谋职养活自己。历经波折,总算找到了一份翻译的工作。

她在香港足足生活了三年。这三年过得并不像别人说的那样美好。人情冷暖实在让她一言难尽。最终她决定离开香港去美国。

没人能知道她是如何想的,非要离开这片土地远渡重洋。也许是因为在故土上,她失去了太多,活得也太过窒息;也许是从前母亲与姑姑的留洋经历给了她美好的温情回忆。

不管是哪种思量,她离去是欢喜的。故土给予她太多沉痛的回忆,离开或许会是新生活的开始。

只是来到美国后,生活并没有想象的美好。为了生存,张爱玲先去了救世军办女子宿舍,但这个地方终究不是长久可呆的,随后她向文艺营发出申请,希望可以在那里度过一段日子。

这个出身高贵的女子,为了生活不得不向外界求助。文艺营是她想到比较适合她的地方。

这里安静,许多艺人都在此创作。

她和赖雅就是在这里相识的。赖雅是个极散漫随性的男人,曾有过一段婚姻。他很有文学天赋,与张爱玲一样卖字为生。

张爱玲认识赖雅时三十六岁,而赖雅此时六十五岁了。但年龄的差距这并不影响两个孤寂的人相处的投缘。独自在异乡的张爱玲深深被赖雅的智慧和涵养折服。

张爱玲曾这样形容他们:我们很接近,一句话还没说完,已经觉得多余。这是张爱玲第二次向一个男人敞开心扉。

本来张爱玲并不打算嫁给赖雅,但她怀孕了。赖雅知道后十分欢喜,他要娶张爱玲,但要求张爱玲打掉孩子。

没有人知道张爱玲是怎么想的,她答应了。并且十分欢喜地做了赖雅的妻子。

比起第一段婚姻,这一段的婚姻更让人唏嘘。与张爱玲结婚后第二个月,赖雅就中风了。此后,家中所有的经济压力全压倒在张爱玲身上。为了改善困窘的境地,张爱玲再次回了香港创作电影剧本。

这次的回归写作,只是为了生活。每天十多个小时的写作,让她十分痛苦。身体诸多不舒服还得硬撑着,只为了那笔能够让她改善生活的稿费。

只可惜她写的《红楼梦》剧本最终没有按时定稿。穷困无比的张爱玲选择回美国,无论前路如何,她都不肯再留下来了。美国是她追寻的彼岸,是她最终的归宿。

在此后许久,张爱玲一直为生存奔波着。直到遇到了她的贵人平鑫涛。张爱玲的作品在台湾陆续出版了。

这个才女的一世才华,在台湾掀起了热潮。她终于再次回归文坛巅峰。

这回,张爱玲不需为生存而烦恼了。她所得的稿费足以令她衣食无忧,安享晚年。

赖雅去世后,张爱玲开始独自索居。

很多人很想一赌张爱玲真容,但张爱玲只想遗世独处。为了避免被打扰,她的晚年搬过很多次家。

平鑫涛评价张爱玲:撇开写作,她的生活非常单纯,她要求保有自我的生活,选择了孤独,甚至享受这个孤独,不以为苦。

张爱玲就是这样一个女子。老天爷给了她绝世才华,却也让她受尽人间苦楚。在世人眼中她终是与旁人不同的,孤独才是她最终的追求。

张爱玲人生无奈(张爱玲因为懂得)(4)

4

白落梅笔下的张爱玲虽然清冷,但十分接地气。

年少失爱,经历婚姻背叛,离国后为生活奔走的凄苦,晚年的独苦,这一生的行走真是不易。

正如她所说的: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

有多美好,就有多吸血。

不管她经历了多少风霜雨露,仍表现得十分高贵与骄傲。她没有因为痛苦而向三毛一样选择自杀,而是微笑着走下去。

不经历苦难,又怎能回归最真实的自己呢?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