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内部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为何会失败)

1894年,日本借着援助清朝平反朝鲜内乱的“面具”,进而实质入侵中国从而掠夺中国利益的侵略战争,此场战争耗时七个月,最终以中国惨败以及签订《马关条约》为战果,但作为每一个历史的明白人,都清楚当时的中国即清朝,是完全有实力与日本抗衡,尤其是军事力量,毕竟持续三十年的洋务运动,一支像样的北洋海军还是能建设出来的,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内部原因?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内部原因(甲午中日战争为何会失败)

甲午中日战争失败内部原因

1894年,日本借着援助清朝平反朝鲜内乱的“面具”,进而实质入侵中国从而掠夺中国利益的侵略战争,此场战争耗时七个月,最终以中国惨败以及签订《马关条约》为战果,但作为每一个历史的明白人,都清楚当时的中国即清朝,是完全有实力与日本抗衡,尤其是军事力量,毕竟持续三十年的洋务运动,一支像样的北洋海军还是能建设出来的。

但残酷的事实告诉我们:中国惨败了,那支让李鸿章引以为豪的北洋海军全军覆没了,顺便一提,台湾也没了。

前面提到,军事实力不相上下,但战果为惨败,那么问题来了,原因是什么?就拿日本武士的经典场景来说:一把再锋利的武士刀给到一个新手武士,他可能连块木头都砍不断,而一个实力高强的武士,给他一把木刀,他甚至可以砍断一根铁柱子。 原理很简单,武器再厉害也没用,关键是看个使用者会不会用。而放眼回甲午中日战争,中日军事实力虽说不相上下,但还是有距离,只是未到悬殊的地步,比如战舰火炮的无烟炮弹,中国那些肯定是劣质,十发可能两发才是有效的。

接着看军队,这也是最关键的,无论是中国的洋务运动,还是日本的明治维新,双方的军队都能配备上西式枪支,那么,最关键的时刻来了,根据某一参加当时战役的日本兵的战争笔记里描述到:“我方与中方在一条桥上形成对峙态势,我方士兵时不时向对面的中方发起攻击,原先都是向前射击两枪,接着蹲下身子躲避对面射击,后来慢慢地发现,中方射出的子弹都是向天空飞,而且持续不断,大概过了五分钟,我方发现中方已无声音,并当机立断发起进攻,我方损失少数,但把大多数敌人歼灭。”

子弹向上飞,这个描述不禁让身为中国人的我们想起,中国古代数场触目惊心的战役,两边威严的军容相互僵持着,双方的弓箭兵向着天空射出自己的利箭,接着抛物线原理让箭落到对方,从而击杀敌人。好吧,一个受人敬畏的军景道出一个滑稽的真相,甲午中日战争,我方军人拿着西式枪支,抱着古代射箭的错觉,很干脆利落地把枪向着天空发射子弹,并只用数分钟把子弹射完,最终日方冲过来,我方无弹药可言,只能肉身搏斗,最后惨败。 好好地一支先进的西式枪支,你不用它去击杀敌人,而是拿它去射天空的大雕,而且还射不落一只雕,真的是活该被灭。甲午中日战争的失利活生生地反映出国人的愚昧,而且还是不思进取,威海卫战役的败北已经突显出国人病态式的懦弱,盲目避战,真的不得不用现代话来吐槽一下:能不能像个爷们去拼一下,哪怕是必输无疑。

甲午中日战争的失败以及它滑稽的失败真相,随着时间,慢慢地淡出我们的视野,但是它无时无刻地提醒着我们:落后就要挨打,时刻保持据危思安的姿态。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