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个改变拖延症的小妙招(7个超有效的方法)

我是子佩,点击右上方【关注】 ,专注分享读书心得和生活感悟,和你一起成长进步。

16个改变拖延症的小妙招(7个超有效的方法)(1)

【图片来源/子佩】

文:子佩 | 排版:子佩

你有过这样的经历吗?

本子上列的任务清单总也完成不了,工作上要做的任务总是往后推,生活中的一些目标从来没有实现,甚至都没有尝试过。

而在之后的日子里,又会觉得悔恨不已,内疚、失落,进而觉得自己的人生很失败。

当“拖延”已经严重影响到情绪,出现强烈的自责情绪、负罪感,不断地自我否定、自我贬低,并且伴生出焦虑症、强迫症、抑郁症等心理疾病时,我们将其称为“拖延症”。

拖延现象已成为心理学家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

我们当中的大部分人虽然没有到达拖延症的程度,但是或多或少都有些许拖延的症状。做事情拖拖拉拉,想要做的事和定下的目标总是达不成。

我曾经也是个很拖延的人,本子上的计划总是列得满满的,心里想做的事多得数也数不过来,然而一年过去了,计划还是那个计划,进度却没有丝毫进展。

以至于自己一度觉得十分挫败,甚至想要开始摆烂。我意识到这样下去不行,于是开始积极地寻求解决办法。

最后我总结出来了这几个超有效的方法,让自己的生活变得焕然一新。

现在子佩把它分享出来,建议大家点赞收藏这篇文章,学会这7种方法,彻底摆脱拖延症。

01、设置明确目标,清晰人生规划。

在《小狗钱钱》中有这样一句话:“为自己做个梦想相册,每天不断看看照片。”

在人生道路上,我们时常会有许多想要做的事情,然而那些目标却太散,太过于模糊不清了。

有时候,我们连自己都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所以首先,我们得先问问自己,究竟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

在这个基础上,再去确认人生目标和规划。

当目标被清晰地写在纸上,我们每天看到的时候,都会立刻回想起来,就会愿意去付诸行动。

02、写下时间清单,制定合适的任务量。

确定了大方向之后,我们需要把大计划分成一个个切实可行的小目标。

可以先把简单的事情做完,然后再一步步攻克难关。

在完成小目标时,我们内心还会获得一种成就感,可以让自己的积极性变得更高。

在这个过程中,我们可以借助时间清单,将每天要做的事情一件件写下来。

明确自己在什么时间要做什么事,防止时间偷偷从指缝溜走。

比如在几点到几点,要完成什么任务,上午九点到十点,两个小时内要写完一篇文章。

当定下一个完成时间和最后的期限,就可以给自己紧迫感,督促自己完成任务。

不过有一点要提醒到的是,这个时间清单的任务量一定要切实可行,不能太简单,也不能太难了。

任务太容易的话,会让人分心去做别的事,太难的话,则会让人不自觉地想要放弃。

把握好这个度是很重要的,大家可以多尝试看看,适合自己才是最好的。

03、专注一件事,学会奖赏自己

在一段时间内只专注完成一件事,就会更加高效率,质量也会随之提升。

在任务完成之后,还要学会奖赏自己。

“只学习不玩耍,聪明的孩子也变傻。”是美国很流行的一句谚语。

如果人们在一段时间内只工作,中间没有休息,那么不仅效率会变低,同时心里也会产生厌烦和倦怠的情绪,其实这也是我们的身体发出的警示。

每当工作一段时间,要记得起来活动一下身体,或者闭目养神休息片刻。

时间清单上也要设置好休闲时间,这样在工作时间内,我们会觉得更有动力。

在达成一个目标后,要记得给自己奖赏,去吃一顿好吃的,下单自己喜欢的物品,精神奖励或者物质奖励都可以,这个步骤不能省。

有奖励才会让我们进行下一个目标更有积极性,激励自己早日完成任务。

16个改变拖延症的小妙招(7个超有效的方法)(2)

04 不要追求完美,先完成再优化

拖延症最常见的一个原因就是有完美主义倾向。

我也是如此,每当要完成任务时,总会想要将它做得如何完美,最好不要出现任何错漏。

然而实际情况是,我经常会觉得难度太大而将事情一直拖延下去,因为根本没人可以做到完美。

以前在写小说的时候,我总是喜欢反复修改句子,常常一个小时过去了,我还在那一百个字里磨,弄得自己精疲力尽,任务量也没能达成,整个人变得沮丧又气馁。

于是我只好经常告诉自己初稿都是垃圾,修改才是王道,先完成再优化。

不然我的文章根本写不下去,就在那里一直改。

事实上,我不纠结了之后,写稿子的速度会快上很多,而且在完成的第二天再去修改,常常会比我第一遍磨蹭半天写出来的文字还要好上很多。

所以先完成才是正事,对自己要求不要太高,只有先完成了,我们才可能会进步。

如果我们连尝试都未曾有过,那也永远不会有成功的概率。

5 减少干扰,建立仪式感。

当我们身边摆着其他有趣的东西,例如手机,我们就会不自觉地被吸引过去,很快一整天就被刷过去了,等到回过神来时又会懊恼不已。

这时就需要建立仪式感了,比如在打算写作前,先将桌子清理干净,多余的杂物挪开。

需要用到的资料整齐得摆好,放在手边就可以够到的位置,以减少自己起身的次数。

注意力就会集中到眼前的工作上,提升我们的专注力。

06、21天一个周期,养成好的习惯

行为心理学研究表明:21天以上的重复会形成习惯,90天的重复会形成稳定的习惯。

也就是说,同一个动作重复21天就会变成习惯性的动作。

当我们将每日任务固定下来,坚定不移地去执行,就可以为自己有计划地塑造好习惯。

好的习惯可以让人受益一生,相信坚持一段时间,你就可以看到效果。

07、五分钟定律,打造强大执行力

我是个行动力很差的人,每次都在脑子里想要怎么怎么做,经常会因为思虑过多,最后干脆放弃了。

王阳明先生提倡知行合一,即认识事物的道理与实行其事,是密不可分的。

事实上知行合一是很难的,就算我们知道什么是对的,却难以付出实际行动,这一切都是因为我们的执行力不够。

这时我们就不能给自己太大压力了,可以选择先做五分钟,给自己一个试试的机会。

真实情况是,我们一旦选择了尝试,就会迅速进入工作状态。

灵感并不是等来的,而是写着写着就会有新点子和想法出现。

比如我不想写文章的时候,就会先把电脑打开。

当我坐在旁边刷手机的时候就会想,先写五分钟好了,当真正开始写作时,我就会专注于眼前的事情上,常常不知不觉间就写完了一篇文章。

其实拖延很大一部分原因就是心理因素造成的。

我们由于害怕被指责,担心事情做不好,从而将事情一拖再拖,给自己带来了诸多负面情绪,造成恶性循环。

最后子佩想告诉大家的是,人生会有很多这样的五分钟,我们可以选择慢慢来。

不用着急,也不要给自己太大压力,事情总会完成的,快一点或者慢一点都没有关系,不要和别人比较,在自己的道路上稳步前进就行了。

林肯曾说过,我走得很慢,但是我从来不会后退。

希望你变得越来越好,直到闪闪发光,照亮这一方天地。

16个改变拖延症的小妙招(7个超有效的方法)(3)

谢谢你看到这里,如果觉得有用的话,请随手点个赞,支持鼓励我一下,你的点赞是我持续更新的动力,关注我不会走丢哦 ^_^

小伙伴们想看什么分享也可以在评论区留言呀,子佩会认真去看的,比心心ღ( ´・ᴗ・` )

作者介绍:

子佩,95后自由撰稿人,学过画画,写过小说,心理学爱好者,INTJ型人格。最最喜欢的还是看书,相信开卷有益,生活即修行,修行即生活。心若向阳,所到之处皆充满阳光,愿你不惧风雨,肆意生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