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穆王见西王母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西王母和周穆王的爱情故事)

周穆王见西王母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西王母和周穆王的爱情故事)(1)

其实这一篇我已经开始计划写褒姒了,但是想了好久,还是先写一写西王母这个角色吧。

我一开始以为西王母这个角色偏向于神仙,没有什么“凡缘”,我要写的是女人,不是女仙,所以最初西王母并不在我的写作大纲之中。

但是最近阅读西周的一些史料,我改变了看法,特别是《穆天子传》这部书彻底打动了我。

从《穆天子传》中不难看出西王母不是一个完完全全的神仙,她曾是一个实实在在的人,一个充满了传奇的女人,一个背负着复杂情感的女人。

渐渐地,我对这个人产生了极大的兴趣,并开始搜集关于她的相关资料。

周穆王见西王母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西王母和周穆王的爱情故事)(2)

今天我就要为大家讲述一下我心中的西王母到底是什么样子的,还有要说的就是她的形象是怎样被神化的。

在对《穆天子传》这部书的研究上,学者们分为两派。

某些学者认为《穆天子传》纯粹是演义氏的伪作。所以认为这次周穆王的西巡根本不存在。

我个人比较赞成著名学者常征在1977年完成《穆天子传新注》一书中提出的观点。

常征发现《穆天子传》中所记山川村落都可一一考出。他又与《水经注》对照,有郦道元据《穆天子传》注释有关山川的明显痕迹。

由此可以证明,《穆天子传》中所记录的故事是确确实实存在的。

况且伪造史书在晋朝是犯罪,有哪个人会费这么大力气干一件受累都不讨好的事情呢?而且关于周穆王西巡这段历史,在其他正史记载中多少也是可以找到旁证。

《左传.昭公十二年》中说:“昔穆王欲肄其心,周行天下,将皆必有车辙之迹。”以至“祭公谋父作《祈招》之诗,以止王心”

由此可见,周穆王的“周行天下”,实有其事,而且遭到过大臣的反对。

某些专家提出司马迁在《史记.周本纪》没有提到过周穆王西巡的事情,所以认为无西巡此事。

我在前边说过,司马迁面对很多疑惑的史料,并不会在关于这个人物或朝代的正传中给与记载,而是会把这个故事写在别的传记中,这次也不例外。

大家来看看《史记.赵世家》中的记载:“造父取骥之乘匹,与桃林盗骊、骅骝、绿耳,献之缪王。缪王使造父御,西巡狩,见西王母,乐之忘归。”

周穆王见西王母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西王母和周穆王的爱情故事)(3)

有的专家对此仍旧表示怀疑,说这个“缪王”不是指周穆王而是秦穆公。

好,就算上面的史料是说的秦穆公而不是周穆王,司马迁没有记载这个故事也是正常的啊。

大象怎么没来,还在冰箱里关着哪。

司马迁为什么没记载,因为那时史料还没出土呢。

《穆天子传》是在《史记》完成很多年后才出土的,司马迁不知道这件事情也是很正常的。

我的观点是历史的真实性和司马迁记载不记载这件事没有直接的关系。倒过来说就是,即便司马迁不记载这件事,这段历史也不能说它是假的。

我个人认为某些专家在这个问题上的争论是没有什么意义的,在很多史料和其他旁证的证明下,我认为《穆天子传》绝对可信,而且具有极高的史料价值。

我花了这么多时间来为大家考证《穆天子传》的真伪,不是我对这个问题情有独钟,而是我想告诉大家,这本书中的女主角西王母是一个在历史上确确实实存在过的女性。

再来说一说《穆天子传》中的男一号,也就是周穆王,上期让他出过场,这期给他来个特写。

周穆王是西周成立后的第五位君王。

周穆王是一个精力旺盛的君王,他即位时,已经五十岁,在位五十五年,活了一百零五岁,这个绝不是我胡说的,而是正史记载。

《史记.周本纪》说:“穆王即位,春秋已五十矣……穆王立五十五年,崩。”

周穆王见西王母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西王母和周穆王的爱情故事)(4)

《尚书》上也说他“王享国百年”。

周穆王在《史记.周本纪》中只做了三件事命伯、征犬戎、修刑。

命伯就是说他当时任命了贤臣当官,《史记》注释中说“伯”是个大臣的名字。

征犬戎是对外族侵略者的一次战争,事实证明,周穆王的军事决策的正确性,西周王朝最后就是由犬戎灭亡的。

修刑就是制定刑律,《尚书》中的《吕刑篇》写周穆王采纳宰相吕侯的意见制订刑律的事,也验证了这个记载。

从上述的记载来看周穆王是一个十分有作为的君王。

但是,很遗憾大家好像对这些事不太感兴趣,就像正史的电视剧收视率总比不上哪位皇上的微服私访记一样。

周穆王的故事为民间所知的是他那次著名西巡。

他这次巡游我个人认为应该是他征服犬戎之后的事情,因为他巡游的方向正是犬戎部落经常出没的地方。在没有彻底扫除危险前,周穆王没有理由泛险。

根据《穆天子传》里的说法,我简单的说一下周穆王这次西巡都干了些什么。

穆王十三年,他亲率七萃之士,驾八骏(注释1)之乘,以柏天为先导,造父为御者(司机),长驱万里,开始了以开拓北方和西方为目的的西巡。

穆王的西行路线,我认为是这样的,从洛邑出发,北行越太行山,经由河套,然后折而向西,穿越今甘肃、青海、新疆,最后到达帕米尔地区。

给大家整理一下周穆王的西行日志。

第一站:在渗泽,他们猎到了许多獐狍野鹿,还捕获了纯白色的银狐和纯黑色毛的貉(hao,二声);

第二站:在阳纡(yu,一声)山下,把珍贵的碧玉和猪、马、牛、羊沉入黄河,祭奠水神河伯;

第三站:在休与山,周穆王见过性情平和温良的帝台;

第四站:昆仑山,他观览了黄帝当年住过的宫殿;

第五站:舂山,他观赏了许多珍禽怪兽:赤豹、白虎,还有能用巨爪掀起犬羊的猛禽(好像到了侏罗纪公园,笑)。

第六站赤乌国,据说这里出美人,长得如花似玉,貌似天仙。赤乌国王献给他两个美女,穆王大为高兴,立即把她俩封为嬖(bi,四声,当宠爱讲)人。领导就是好啊,到哪里都有人给你送点你喜欢的东东。赤乌“献二女于天子”。二位美人甚合天子心意,穆天子嘉許道:“赤乌氏,美人之地也。”

第七站:在黑水,周穆王封赏了殷勤接待他的长臂国人

第八站:群玉山,遍地宝玉啊。周穆王下令在这停留四天,命令手下去采玉。估计当时每个人都想到了两个问题,第一个是没带更多的车马来,第二个是为什么只有四天。

终点站:西王母之邦

在这里周穆王如愿见到了西王母。

周穆王见西王母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西王母和周穆王的爱情故事)(5)

现实中的西王母到底是一个什么样的女人呢?

有学者说西王母就是《圣经.列王纪》中的示巴女王。

我个人不同意这种观点,理由很简单-------沙漠。示巴女王的王国和大周朝中间隔着阿拉伯沙漠。

就当时的条件来说阿拉伯沙漠绝对是一个不可逾越的障碍,如果周穆王派使者穿越沙漠去见西王母是可以理解的,如果是一位君王亲自泛险,我觉得这就太不符合逻辑了。

我的理解是这样的,西王母国是一个远在西方的半耕半牧的国家,它与我国西部接壤。西王母是昆仑山下一片绿洲也就是帕米尔高原上的女王,她的国家以凶猛的虎豹作为自己的图腾,他们常常带着老虎或豹子等猛兽的面具去祭祀。所以后来中国古籍中记载的西王母的长相才会如此怪异。

《山海经》上说:“西王母其状如人,豹尾虎齿,善啸,蓬发戴胜,是司天之厉及五残。”

对于老虎图腾在清朝时还有,比如《聊斋志异》中的《向杲(gao,三声)》就是讲的人化虎的故事,而《苗生》、《二班》的故事是讲虎化人的。这些其实都是远古虎图腾对中国文化意识的影响。

历史的文献记载,不容否认从五帝时代开始,西王母国就存在了。这个国家,从有记载的文字分析,她们从黄帝开始,直到周穆王时代,约有2000余年的历史。当然,它不一定是个国家,也可能是个少数民族部落,不过这个部落的规模和影响一定很大。

周朝与西王母国的友好邦交要追溯到更远的年代。夏代,在西北地区兴起的周部落同西王母国山水相连,亲邻相帮,和平共处。此时,西王母国的政治中心已移于泾河上游的泾川、平凉一带。

当时周的领导人公刘曾和儿子庆节同去西王母国访问(甲骨文记载),互相交换庄稼、林果种籽。

西王母国人民积极学习周人农耕技术,一部分人由游牧逐渐走向定居,由牧业转向农业。从此以后,西王母国民族开始出现分化。一部分同中原接界地区的牧民,转向农业,与汉民融合,一部分远在黄河上游的民族仍然过着不断迁徙的游牧生活。

西周初期,由于周人早已南下,西北五戎便越过陇山,向东侵犯。这五戎即义渠戎、郁郅戎、乌氏戎、朐衍戎、彭卢戎。周穆王曾率大军征讨,虏五戎王,后又将五戎安置于大原地(即今陇东黄土高原)。这五戎原先实际也属西王母国国民。他们进入中原以后,实行耕种,生产得到很大发展。后被义渠国统一,建立了春秋时期显赫数百年的西方郡国。在西周王朝的步步进逼下,西王母国虽然已经分裂成许多股少数民族部落,难以统一指挥,但国家的主体仍然存在。

虽然西王母国的威风不在,但是军事实力也决不可小觑。

正是由于民族间友谊的源远流长,西王母很可能在周穆王与西方诸国的战争中,武装调停。令周穆王得以快速平灭周边国家对于周朝的威胁。

所以周朝和西王母国的感情还是很深厚的。

周穆王见西王母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西王母和周穆王的爱情故事)(6)

周穆王为什么要亲自远来到帕米尔高原会见西王母呢?

说法有三种:

第一,征西胜利,顺带访问邻国

这个记载是在《竹书纪年》上:“十七年,王西征,至昆仑丘,见西王母。”

第二, 专程前往

这个是《穆天子传》里主要表达的意思。

第三, 西王母邀请,建立东西同盟

这个记载见于《列子.周穆王篇》:“宾于西王母,觞(shang,一声)于瑶池,王和之,其辞哀焉。”

我个人感觉,周穆王亲自来到西王母国,除了很深的政治原因外,我在上期提到过的一个原因也很重要。

那就是周穆王的两大业余爱好,“美女”与“旅游”

只有这种双重因素的诱惑,再加上完美的政治理由,才会使这位君王亲身泛险来见这位离自己很遥远的邻国女王。

西王母的长相不可能是《山海经》里说的那种恐怖的样子。

她一定是一个异族的美人。

周穆王见西王母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西王母和周穆王的爱情故事)(7)

我想西王母的长相应该与我们东亚不太一样,估计是西亚女性的长相。如果你看过成龙演过《神话》,那里边的女演员给大家印象最深的除了金喜善外,就应该是印度女影星莫莉卡.赫拉瓦特。

我觉得西王母的长相应该和她很相似,当然这只是我的猜测。

周穆王见到西王母后,一件很有意思的事情发生了。

不是西王母先尽地主之谊,而是周穆王反客为主,主动在瑶池宴请西王母,这个记载来自《穆天子传》,我觉得周穆王的这个举动颇有点不厚道,很有点为展现中华大邦的气派,而故意这么去做的味道。

关于这个会见的地点,也就是瑶池的位置,历史学家也多有不同的看法。

一、王母宫山,位于泾川县城西一华里的地方,这个记载主要见于当地颂碑的记载。

二、青海西宁,日本著名学者古田武彦认为:“中国古籍在秦以前讲“里”,指的是短里,每里约合今77米。秦汉以后讲里是长里,每里约435米。根据《穆天子传》所记里程,周穆王与西王母会见之地,当在西宁附近。”

三、新疆天山天池位于新疆阜康县境内。据民间传说,天池,即是瑶池,是西王母的沐浴地,又说是西王母梳妆台上的一面银镜,还说是西王母举办“蟠桃盛会”的地方。

四、在昆仑山附近,位于青海、新疆、西藏境内。这是现代学者对于各方史料做的一个最大范围的推测。

周穆王见西王母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西王母和周穆王的爱情故事)(8)

其实在哪举行的这次世纪聚会并不重要了,在瑶池之上到底发生了什么事才是大家最关心的。

有人说周穆王和西王母进行了一次正常的邦交会谈,还有人说瑶池相会是历史上一次著名的“浪漫事件”。

我个人认为,两个人很可能是政事也谈了,对对方的爱慕之情也表达了,自己对祖国的热爱之情也抒发了,可谓是成果累累。

据《穆天子传》记载,西王母和周穆王都是歌唱家,他们用歌曲表达了自己的意思。

西王母先唱道:“白云在天,山隆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

周穆王听后唱道:“余归西土,和治诸夏,万民平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

西王母听后唱道:“徂彼西土,爰居其野。虎豹为群,于鹊与处。嘉命不迁,我惟帝女,彼何世民,又将去子。吹笙鼓簧,中心翔翔。世民之子,唯天之望。”

大家不要看就这么几句话,我们也基本上能看懂,但这里面的意思可深了去了。

周穆王见西王母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西王母和周穆王的爱情故事)(9)

这里为大家先作一下煽情版解读:

西王母唱道:“重重的山啊路途遥远,道道的水啊艰险漫长,它们把我们阻隔两地!啊,假如你平平安安度过了难关,你还愿不愿意再回到我的身旁?”

周穆王唱到:“我不得不回到我东方的国土,我一定能联合起各地的诸侯!平定叛乱,我要尽快地解救百姓的苦难,为了见到你,我再旋风一般回头!我向你保证,最多三年,三年一到,我就会再跨进你的国都!”

西王母又唱道:“你长途跋涉来到我这遥远的西方,可我这里是这样的简陋、荒凉!只有鹊儿鸟儿叽叽喳喳地同我住在一起,而凶猛的虎豹在我们四周游逛。只要你美好的誓言不再改变,我也永远是你贴心的娇娘。啊,那是一些什么样的百姓啊,竟使你忍心离我去为他们奔忙?这管弦笙歌吹唱的是我的愁苦,我的心早已悬在半空飘飘荡荡!啊,你这个爱民如子的君主啊!我只有遥望着长空把你怀想。”

从其中我们多多少少可以感受出两个人表达了西王母和周穆王的惜别与期望和那种朦朦胧胧的爱情。

如果您还觉得不够煽情、不够通俗,不足以理解他们的爱,好那我再翻译的通俗一点吧。

西王母的唱道:“跑马溜溜的山上,几朵溜溜的云呦;莫说青山多障碍,万水千山总是情;今日离别后,何日君再来?”

然后周穆王唱道:“你问我何时再回来,我也轻声问自己。不是在此时不知在何时,我想大约会在三年后。”

然后西王母高声唱:“你快回来,我一人承受不来,你快回来,生命因你而精彩。”

我写历史很少有演义的成分,这段是我演义的,绝对的山寨版情歌。

周穆王见西王母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西王母和周穆王的爱情故事)(10)

周穆王与西王母到底有没有再相见呢?

有两种说法,这是句废话,也就两种说法,一个是见了,一个是没见。

周穆王见西王母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西王母和周穆王的爱情故事)(11)

《穆天子传》记载是这样的:“天子遂驱升于弇(yan,三声)山,乃纪丌(qi,二声)迹于弇山之石而树之槐。眉曰西王母之山。”

周穆王在太阳所入的弇山种下一棵槐树,找了块大石头,在上面题字“西王母之山”,以此纪念自己生命中的这个女人。从这则记载来看,周穆王似乎是没有机会再见到西王母了,所以刻字立碑以表思念之情。

唐代著名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这样说道:

“瑶池阿母绮窗开,黄竹歌声动地哀。八骏日行三万里,穆王何事不重来。”

周穆王见西王母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西王母和周穆王的爱情故事)(12)

从这些史料看来周穆王是没有遵守自己的约定,没有再回去看望西王母。

但是和《穆天子传》同时出土的《竹书纪年》上说: “穆王十七年,西王母来见,宾于昭宫。”

西王母之后东来,朝见了周穆王。作为国宾,周穆王把她安排到昭宫下榻,好生招待了一番。

其实这两个记载也并不矛盾,周穆王没再去西方,不代表没和西王母再见过面,西王母来到了大周朝也不代表就和周穆王又见了面。所以,两个人的爱情故事是否有圆满的结局,还是由大家去评判吧。

但是可以肯定的是周穆王利用周与西王母国世代友好的关系,直接和“西王母之邦”建立同盟,震慑和牵制周朝西方的少数民族,周朝既从情感上笼络,又在封地上厚待西王母国,西王母国在西边成为了周朝的重要屏障,从此周朝西边的威胁,减少了很多。

关于西王母的民族现在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呢?

另据专家考证,直到民国时期,昆仑山南北仍存在着大量的女王部落。

《西游记》里有个女儿国大家记得吧,那很有可能就是西王母国的一个遗存的国家,这些国家里不是只有女人没有男人,而是这个国家是由女王直接统治的。

但是由于多方面的原因,在很多年之后,西王母国主体已经土崩瓦解了,族人或是归附中原王朝,或是继续散居于帕米尔高原之上,还有一部分迁徙到了中国的西北部,成为了中国的一个重要的少数民族羌族。

西王母国,这个曾经在西方称霸一时的强国,最终沦落到了尘埃之中。

周穆王见西王母的故事告诉我们什么道理(西王母和周穆王的爱情故事)(13)

《夜狼文史工作室》特约撰稿人:大胡子二零/文

大胡子二零,原名尹剑翔,著名历史作家,出版作品有《稗官女史》系列、《青铜时代的妖娆》、《他们曾经这样狠》、《曹魏乱世智囊团》,长篇悬疑小说《鉴宝》、《绝望的密室》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