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提升(让每个孩子近享优质教育)

“人大附中经开学校作为经开区最早的高中,同时也是人大附中在北京南城最出色的分校之一,真正做到了立足经开区,一心一意做教育。”今年7月,在2022高考交出满意答卷后,学校官微发布的一篇文章中这样写道。

学生人数从两千余人迅速增多至六千余人,陆续有学生进入清北等名校,学校成为北京市内为数不多、拥有“三金”社团(指北京市金鹏科技团、金帆书画院、金奥运动队)的学校……自2017年加入人大附中联合总校以来,人大附中经开学校的发展驶入快车道,不断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取得了一系列教育教学成果。

站在2022年的时间轴上,回望人大附中经开学校的办校历史,可以看到一所基础薄弱校如何一步步成长为家长心目中的好学校,如何让就近入学与享受优质教育可以兼得。而在学校快速发展的背后,站着一个始终坚持幸福教育的“大家长”——校长王教凯。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提升(让每个孩子近享优质教育)(1)

自2016年起,王教凯已执掌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六年。受访者供图

从“温暖”开始,让老师重拾信心

“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这句话放在中小学校身上,依然适用。没有名师的学校如何称之为名校?

2016年初,在人大附中工作了12年之久的王教凯,带着人大附中这所名校的“光环”,调任北京二中亦庄学校(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前身)担任校长。

“来之前我搜过,整个区的好学校名单里,搜不到这所学校。”王教凯初次踏入京城南部的这所学校,就感受到了和人大附中完全不同的氛围,“说实话,失去了我在人大附中的那种感觉。但也真的感受到了责任很大,因为很多事情都要改变。”

想要尽快熟悉学校情况、确定发展方向的王教凯决定:设置“校长倾听日”,每周一上午所有的时间,都用来倾听老师们的想法。“学校在几年里经历了转制、更名等,对于老师们来说,学校变动太多心里就没底,新校长能在这里待多久呢?反映在面上就是对教学缺热情,对人也少温度。”王教凯决定先从“温暖”开始,让老师们重拾对这所学校的信心。

王教凯将自己在中国人民大学的编制直接转到了现在的学校,给老师们吃了一颗“定心丸”,也断了自己的“后路”,坚决要在这里做出点儿成绩。王教凯还陆续解决了众多老师的“烦心事”:申请公租房。此外,他还给老师写生日贺卡,三八妇女节为女教师送花,配备运动器材让老师可以锻炼身体,解决老师子女入园难的问题,等等。

点点滴滴的小事就像一颗颗石子投入沉寂已久的学校,激起了一圈圈的涟漪。老师们渐渐安下心来,对新校长有了信任也有了期待,渐渐的,越来越多的老师愿意跟着王教凯一起作出改变。

“我就带着一批老师抓教学,先从高三开始。”在山东从教了15年、在人大附中教书12年的王教凯,在执掌新学校的第二天,就和所有的高三老师开会,不断调动老师的积极性,让老师们愿意、相信通过努力可以创造奇迹。

2016年夏,送走高三学生后的暑假,也是王教凯在这里的第一个暑假,他组织了全员的教师培训。在此之前,学校教师多是去外区参加培训,而且规模比较小。王教凯利用自己在人大附中积攒的资源,请来了语文特级教师于树泉等众多教学名师和专家。

“很多老师反馈说特别受益。”此后,人大附中经开学校每逢寒暑假就进行全员教师培训的模式传承了下来,同时,还有各种小规模的学科类教师培训,每年举办教育教学年会。渐渐地,学校老师的积极性调动了起来,愿意花更多的时间琢磨教学这回事儿。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提升(让每个孩子近享优质教育)(2)

人大附中经开学校的老师们在集体教研。受访者供图

2017年加入人大附中联合总校后,学校的老师们开始有机会全员进入人大附中联合总校的教师培训项目中,深度参与培训,人大附中的管理团队和老师也越来越多地给予了这所学校支持。“像于老师,给我们的老师做讲座培训,还到课堂听课,一起做教研。他还给我们学校捐了很多书。”人大附中经开学校的老师们甚至直接与本部老师结对、拜师,学习人大附中的教学经验。

王教凯深知办学一定要有强大的教师队伍,在不断提升学校原有师资力量的同时,他还从全国各地引入优秀老师,并从国内知名高校招聘优秀的毕业生。目前人大附中经开学校有正高级教师11人、特级教师25人、硕博毕业生290人。

老师肯钻研、学生出成绩。近年来,人大附中经开学校中高考捷报频传,高考平均分在北京市名列前茅,学校增值力强,学生人均提升名次在北京市领先,在全区高考中连续创造了高考史上最优秀成绩,让首都南部教育强力崛起。

让课程变得“色香味俱全”

在2016年王教凯到校之初,学校的课程设置更多局限于完成学业。但在王教凯看来,完成学业只是学生生活的一部分,“课程就是营养,学校有什么样的课程、学生就吸取什么样的营养。”王教凯始终认为,学校的课程不仅要有营养,还要“色香味俱全,真善美都有”。

作为一名“人大附中人”,王教凯的教育理念深受时任人大附中联合总校校长刘彭芝的影响。“刘校长一直说的是‘爱与尊重’,我要在这里把这四个字发扬光大。”王教凯同样认为,爱是教育的最高境界,爱是自然流露的奉献,尊重是教育的真谛,尊重是创造的源泉。“我们的办学理念是要‘办温暖的、负责任的、舒展生命的幸福教育’。与人大附中的办学理念一脉相承,但也有基于我们所在的经开区未来发展的考虑。”同时,王教凯还提出了培养自信、自由、自主、自省、自然的“五自”少年的目标。

在这样的背景下,不断丰富学生的课程供给成了必然的结果。

熟知人大附中的教育教学,带着人大附中本部几百名选修课的课程开发经验,王教凯一步步在人大附中经开学校把自己认为适合学生的特色课程“复制”了过来,同时结合学校师生的实际情况,做了改良。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提升(让每个孩子近享优质教育)(3)

人大附中经开学校的校园里有各种各样的书,学生们可以随意阅读。受访者供图

“我来学校半年时间里,就招聘了一批特别优秀的年轻教师,有的教师是做工作留下来的。”王教凯认为,有时候一个老师就能改变一所学校。集聚了一群优秀教师,科学、艺术、体育等不同种类的特色课程也渐渐有了模样。其中,家长点赞最多、最让学生受益的莫过于体育课程。

2017年,王教凯开始在学校小学部推行“零点体育”,即孩子们每天在上文化课之前先上一节体育课。这节课的时间是从每天上午8点到9点,在这期间学校设置了趣味性、竞技性、拓展训练等课程内容,学生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运动项目进行锻炼。

体育带给学生的改变十分喜人。“我前几天随机到小学一个班里去听课,突然发现这个班没有一个戴眼镜的学生。”王教凯心里止不住的开心,通过体育锻炼,学生的近视、肥胖等问题以及肺活量等指标都有所改变,最让人高兴的是学生学习更专注,思维更活跃,解难题的能力更强了。

2019年,人大附中经开学校确立了六大育人领域(家国情怀、国际视野、科学素养、人文精神、技术创新、品质生活),打造三维六域“魔力课程”,让每一个孩子都接受适合自己发展的教育。

数据显示,除国家课程外,学校每年开设校本课百余门,其中近40门为科技类课程,学校主编的《人工智能与科技智造创新实践》读本已正式出版。

记者在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小学部的特色课程介绍中发现,“魔力课程”有基础类学科课程、拓展类特色选修课程和综合类项目课程三大类,人开诗词大会、人开演说家、科技、棋类、非遗类等等。学生特色课程的成果也展示在教学楼大厅、教室走廊两侧,五彩斑斓、特色鲜明的作品,引人驻足。

“我记得有一个老师来办公室找我,要组建足球社团。听完老师的方案后,我说行,我一定支持你。”随后,在王教凯的鼓励下,各种各样的社团开展起来,也让学校在更大的舞台上得以被看见。

2021年,北京市教委公示全市高水平学生社团,人大附中经开学校揽获“三金”:金鹏科技团(电子与信息分团)、金帆书画院(书法)、金奥运动队(跆拳道)。同时拥有三个高水平学生社团的学校,在整个北京市也并不多见。

善用区域优势,把课堂搬进企业

“大黄蜂”、无人机、无人驾驶汽车……细数人大附中经开学校这几年的重大活动,会发现浓浓的“科技感”。

“你知道经开区有多少家企业吗?”王教凯向记者提问。“三万多家。”他笑着说,这恰恰是经开区最大的特点,也是学校要充分利用的优势。

2017年,人大附中经开学校确立了“三强两优一领先”的战略目标,其中“两优”指的是要利用好两个优势,一个是学校十二年一贯制的办学优势,面向孩子的未来办教育,一级一级地助推他们的成长;另一个是利用好学校地处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核心区的优势,把课堂搬到企业,把企业引进到学校,让孩子们热爱科技,更好地去创新。“一领先”则是实现办一所科技领先学校的目标。

“刚开始提出这个目标的时候,很多人都觉得这个目标像口号一样,很平常。实际上绝对不是。”王教凯说,“科技领先,我们就要培养一批科技爱好者。这就意味着学生不仅仅要了解科技相关的知识,还要自己发明创造,并且能够说明自己的发明创造。”

让王教凯印象深刻的是一名学生高考后在分享经验时提及了自己参与科技社团的经历,“原先他是话都不敢说的人,后来在科技社团里得到了各方面的锻炼,有了自信,到后来高考成绩在全区领先。”

“近水楼台先得月”。背靠拥有三万余家高新技术企业的经开区,人大附中经开学校索性把课堂搬到了企业里。疫情防控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高一学生每周五下午都会进企业参观学习。同时,人大附中经开学校还和企业合作开发众多科技课程、建立实验室,让学生可以深度了解企业文化、了解企业发展史、感受企业的先进科技,让学生真正感知“改变世界”的力量。

乡村小规模学校教育质量提升(让每个孩子近享优质教育)(4)

人大附中经开学校的学生们在世界机器人大会上展示科技作品。受访者供图

今年8月,在2022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人大附中经开学校金鹏梯队学生向公众展示了电影院智慧管理机器人、智慧教室管理机器人、多功能折叠尺、蔬菜水果自助称重售卖机器人等14件科技作品。这已是该校第四次在世界机器人大会的舞台上展示学生的科技梦想。

“这些年,虽然也苦也累,但我觉得特别幸福。这种幸福来源于学校的变化、整个区域教育的变化。”王教凯认为,老百姓看到了孩子的变化、感受到了学校的发展,进而就会对整个区域的教育更有信心,“在经开区,家长们一说到‘人大附中经开学校’还是挺骄傲的。”

带领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团队至今已有六年多,王教凯自认自己的力量微不足道,但“人大附中”的金字招牌在经开区已经响当当。

按照《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十四五”时期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十四五”时期,经开区将结合亦庄新城城市十大功能组团布局,推进教育组团式布局、集团化发展,实现十大功能组团中每一个组团内部至少建成一所高水平学校,家门口都有好学校,让每个孩子就近都能享受优质教育。

“一所真正的学校,其实就是一个温情的校长,带着一群有温度的人,干着一件温暖的事。”在人大附中经开学校官方微信公众号每条推送的末尾,都有这样一句话。而今,已经在人开学校当了六年多“大家长”的王教凯依然在做温暖的事,依然走在让优质教育资源落地生花的幸福教育路上。

“加入人大附中集团是我来到这里之后的第一个梦想,让更多的孩子在家门口享受到优质的教育资源。现在这个梦想已经实现了,但我还有一个梦想,就是把学校打造成一所国际领先的学校。这个梦想我可能见证不了。但我相信,未来它一定会成为这样的学校。”10月17日,深秋的北京阳光暖暖,在人大附中经开学校的会议室,王教凯坚定地说出这句话,嘴角的笑意渐渐绽开。

【同题问答】

新京报:未来,你希望在哪些方面推动教育发展?

王教凯:一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政策上要落实好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社会尊师重教。二是深入推进五育并举,确保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三是促进教育优质均衡,办好家门口的教育,高度重视基础学科建设。四是教育、科技、人才齐推动,着力造就拔尖创新人才。五是教育大计,教师为本,建设更高质量的教师队伍是关键。

新京报:展望未来五年,你认为教育领域将有哪些新变化?

王教凯:一是从导向到教育实践,彻底从教书向育人转变,在育人的根本——立德上下功夫,发展素质教育。二是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到教育、科技、人才联合驱动,加快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三是从培养人才到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质量的转变。四是学校更像学校,校园更文明、书香、创新、智慧、和谐,学校更安静,成为一个可以安放心灵的地方。五是教师更优雅幸福,不再为了分数,为名次,为职称,为荣誉焦虑,坦然但执着,温暖又坚定,有尊严地幸福生活。六是学生是健康阳光、身心有力、德才兼备的,眸子里闪烁着自信,内心充盈,充满激情地拥抱未来。七是课堂是温暖欢动的,不再只是知识的海洋,而是生命的港湾。教学互动,协商对话,不仅是个人认知的交流,更是生命的交融。

新京报记者 杨菲菲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柳宝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