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公司(科研院所建成果转化平台问答Ⅰ)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公司?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公司(科研院所建成果转化平台问答Ⅰ)

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的公司

(本文由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研究并发布。)

近来很多集团为促进科技成果转化,要求下属科研院所组建子公司。实际操作中,这些院所常在股权结构、人员组织、利润分配、管控模式等方面讨论不清,久拖不决;那些曾建过子公司并运行多年的院所,鉴于之前种种问题,在重新考虑成果转化和产业孵化模式时更是谨慎,顾虑重重。

下面结合与某集团直属大型研究院的相关交流,谈谈复斯专家的观点和技术思路。以期在国家不断出台有利政策之际,对科研院所抓住时机、推进改革有所裨益。

一问:子公司组织架构和股权结构如何设计?

二问:怎么突破工资总额,达到提高员工收入、激励员工的目的?

三问:产业公司做成功的很少,问题出在哪?

四问:除股权结构和人员激励,还要考虑哪些工作?

五问:除子公司,还有其它什么组织形式?

六问:孵化到什么时候,把成果拿出来成立子公司?

七问:业务怎么划分、人员怎么切割?

八问:多种产业化管理模式并存,现行管理体制如何去适应?

九问:这么多工作该从哪入手、抓手是什么?

十问:如何融入集团创新体系,发挥大院作用、稳住科技地位?

一问:子公司组织架构和股权结构如何设计?

【某研究院】

我们院业务来自集团总部的多,现在也有一些比较成熟的技术和产品。但是这么多年来一直苦于没有一个完整的产业链,技术没办法转化成市场。尤其是现在集团强调创新服务于产业和形成创新方向,但我们成果大部分都还在资料室里躺着。

现在最主要的问题是:在产业化的第一步(成立公司)上我们遇到的困难。为什么要成立公司,因为:现在从国家到集团都有很多好的政策,催着下面成立一些公司、促进成果转化;我们也想利用这个机会,成立公司、往前再走一步。

现在也有了很多想法,但大家对新成立公司的组织架构、股权结构把握不住,未来有哪些风险,目前还不是很清楚。

【复斯专家】

成立产业子公司的做法在转制科研院所内很普遍。新近成立的院所和少数转制之初就进入集团的院所,成立子公司相对较晚。在产业公司组织架构方面,复斯公司有过专门研究——《科研院所产业化发展:组织体制与组织架构》。

具体做法上:既有院属科研单位下成立的三级子公司,也有院直接成立的二级子公司,当然也有像你们这样“一套人马、两块牌子”、与院平行的一级产业公司;既有专业性产业子公司,也有同时转化多个专业技术成果的平台性产业子公司;既有研发与经营一体化子公司,也有仅做销售或生产环节子公司(相关研究详见《转制科研院所应高度重视“简单化分权的陷阱”》一文)。

至于股权结构,从过去的实践情况看,以前自然人股东比较多,现在比较单一。首先是,较早成立的产业公司普遍现状不好,发展后劲也不足,员工想退出;另外,上级集团出于业务重组、资产上市等考虑也希望院所的产业公司股权简单一些、好操作。近期情况又有所变化,国家提倡混改,在政策上也鼓励对科研人员进行股权激励,股权结构会多元一些,但就混改而言主要还是以法人股东为主。

从过去20多年的实践情况看,产业子公司发展好的寥寥无几,没有被撤并的也几乎都做成了一般性业务单位。不仅没能持续转化院所形成的科技成果,而且对集团产业创新发展也没起到什么作用——甚至还有反作用,忙自己“小业务”而不安于做集团“大科研”。

成立产业子公司的最大风险是什么?是即便有再好的组织架构和股权结构,也很可能仍然不能实现成果转化和服务集团产业的目的(相关研究详见《[国企改革] 新形势下,科研院所当如何自处》一文)。

(未完,待续。)

****【上海复斯管理咨询公司/品科创说管理专栏】****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