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

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1)

文、图丨杨振鸣、刘自华、梁志伟

狙击手

素有“战地幽灵”之称

他们临危不乱,以静制动

于无声无息中

让敌人迎接死神的召唤

在毫无防备中

给敌人送去死亡与毁灭

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2)

近日,第72集团军某旅

狙击手强化集训正如火如荼进行

狙击手们在多种复杂环境下

锤炼一枪毙敌的作战硬功

对于他们而言

强大的心理素质和

过硬的军事技能缺一不可

今天就带大家一起来了解下

自带“震慑力”的狙击手——

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3)

狙击手们正在进行训练。

学习枪械理论知识

对于狙击手们来说

是最基本的要求

只有掌握枪械的战技术性能

才能在实战中娴熟使用

更好地发挥其杀伤效果

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4)

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5)

学习理论知识。

教练员详细讲解

各型狙击枪性能参数

以及狙击器材的使用方法

并结合不同空气湿度、风向风速

对射击的影响进行分析

使集训队员们对狙击器材的

使用方法和射击技巧掌握更深

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6)

教练员结合实地环境讲解枪械性能。

训练无捷径,唯有下苦功

成为一名狙击手

远没有电影里看到的酷炫和简单

掌握各种射击姿势

并保持高度的精神集中

是最基础的训练内容

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7)

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8)

多种姿势射击训练。

集训队员们每天进行据枪训练

数小时保持不动

让身体形成肌肉记忆

从而保持最佳的射击状态

长达数小时的绝对专注

是不可轻言的孤独

也是进阶强化的修炼

只有闯过这道枯燥、苦累的难关

才能真正成长

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9)

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10)

认真专注。

超乎常人的忍耐力

沉着冷静的头脑

想要具备这些特质

针对性强化训练必不可少

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11)

增加据枪难度。

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12)

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13)

考验据枪稳固性。

穿米粒,立弹壳

培养耐力、注意力

提高眼神穿透力和瞄准的准确度

他们用多种方法提升据枪稳定性

以及射击抗干扰能力

做到全身静、食指动

人枪合一

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14)

穿米粒训练。

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15)

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16)

立弹壳训练。

透过瞄准镜

视野着眼于方寸之中

目光聚焦于百米之外

心中无杂念

每分每秒的寂静等待

都必须高度警惕

遥远与咫尺

漫长与短暂的强烈反差

是成为合格狙击手的“必经之路”

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17)

眼神犀利,紧盯目标。

帅气背后

是日积月累的付出

皮肤被朔风吹得粗糙

双手被枪械磨砺得坚硬

但丝毫不影响集训队员们

对手中武器和对狙击手身份的

呵护与热爱

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18)

刻苦训练。

战场“幽灵”什么样

静时,他们

避影匿形、神出鬼没

动时,他们

一招制敌、一击必杀

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19)

互相涂抹迷彩油。

潜伏伪装

作为“看家本领”

是狙击手深入敌后执行任务

并能顺利撤退的基础

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20)

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21)

隐匿于丛林之中。

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22)

与周围环境高度融合。

集训队员们

身着吉利服

脸涂迷彩油

结合战场环境

就地取材,迅速伪装

不露声色,不留端倪

与环境融为一体

在关键时刻

给予敌人致命一击

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23)

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24)

伪装训练。

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25)

前出侦察搜索。

便于观察、便于撤离

在合适的位置构设狙击阵地

进行长期伪装潜伏

十分考验狙击手战场感知能力

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26)

构设狙击阵地。

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27)

集训队员合影。

百折不挠终成才

千锤百炼始成钢

狙击手就位

时刻准备战斗

狙击手需要几个人(狙击手就位)(28)

东部战区权威发布

投稿邮箱:dbzqxcj@163

监制 | 张春晖

编审 | 徐承华、谷任红

主编 | 陆雄飞

实习编辑 | 郭晓兵

刊期:2363 期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