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演义中神奇藤甲(盘点演义中的宝甲)

盔甲,又名铠甲。在远古冷兵器时代,它所起到的防御作用,是无法估量和不可替代的。

三国演义中神奇藤甲(盘点演义中的宝甲)(1)

据《唐六典》记载有十三种:即明光甲、缀鳞甲、山文甲、乌锤甲、白布甲、皂绢甲、布背甲、步兵甲、皮甲、木甲、锁予甲、马甲,主要供步骑兵使用。

传说神奇的麒麟宝甲,金鹰宝甲……只能想象,却遥不可及。

而最早的铠甲,由藤木、皮革制成。藤木的铠甲虽然轻,但比较粗糙,有防御不到的地方。适合普通士兵使用。比较名贵的,例如犀牛、鲨鱼的皮革,比较厚,估计有一厘米左右,刀砍不破,斧凿不穿,制成铠甲,比较稀罕,只有位高权重的人物,比如王候将相,才配拥有。

发展到近古时代,铠甲大都用金属制成,如鱼鳞一样,一片一片的,所以又叫鱼鳞甲。它的实战效果更佳,防御能力更好,但也有缺点,份量太重了。一副铠甲起码二三十斤重,虽然防御保护全面,但穿在身上行动不方便。无形中又降低了自身的攻击能力。

所以真正的宝甲,要符合两个条件,除了防御能力强,还要轻便,透气。

下面盘点演义小说中,符合这些条件的宝甲,看哪一件更值得拥有。

1,《三国演义》中,蛮王乌突骨的滕甲兵。

三国演义中神奇藤甲(盘点演义中的宝甲)(2)

这种铠甲是用韧性好的滕条编制而成,他的制作过程是,先把老藤放入水中,先浸泡半个月,然取出来晾干,再晒上三天,然后泡入桐油中,放置一年,再风吹阴干,最后才编成滕甲。

这种滕甲既轻便,防御效果又极佳,据说还能浮在水面当小船使用。但有一个致命缺点,怕火烧。

碰上滕甲军,诸葛亮也很无耐。只能用下策,火烧三千滕甲军,因此折了阳寿,只活到五十四岁。

2,《水浒传》中,金枪将徐宁的雁翎金圈甲。

三国演义中神奇藤甲(盘点演义中的宝甲)(3)

雁翎金圈甲又名赛唐倪。相传此甲是混沌初分,天开地辟,有一位九天玄女,普救阎浮世界到乾宫触地,见一座昆仑山顶上,有一鸟窝,上住着一只大雁,由九天玄女取其翎编织而。

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杨志的祖传宝刀,削铁如泥,杀人不见血,开价三千贯。而徐宁的雁翎甲,花儿王太尉出价三万贯,徐宁都舍不得卖。

徐宁对这件宝甲视如生命,盛入皮匣,悬在屋顶,只怕被盗。

结果,还是出了内贼,他的表兄汤隆串通梁山,宝甲被神偷时迁盗走,为了心爱的祖传宝甲,徐宁才被迫上梁山入伙。

可是宝甲虽好,但也不能面面俱到,总有露在外面,防护不到的地方。

徐宁之死,被一箭射中脖子。“瓦礶难离井上破,将军难免阵前亡”,拥有最佳宝甲防御的金枪将徐宁,偏偏死在了弓箭之下,难免是个笑话。

3,评书《杨士瀚扫北》,杨士瀚的八宝亮银铠。

三国演义中神奇藤甲(盘点演义中的宝甲)(4)

杨士瀚是杨家将后代,杨文广的孙子。他穿的这件八宝亮银铠,虽然是金属制成,但是比其它的金属轻便,估计是渗透了其它物质的特殊金属。穿在身上银光闪烁,夺人二目。而且刀枪不入,箭射不透,不管多么厉害的兵器,都不能破开。

最厉害的是,八宝亮银铠不怕火箭。在混战时,敌军乱箭齐发,包括火箭,毒箭,都不能射穿这件宝甲。

杨士瀚扫北,立下汗马功劳,这件铠甲功不可没。

4,《隋唐演义》中尚师徒的柳叶绵竹铠。

三国演义中神奇藤甲(盘点演义中的宝甲)(5)

尚师徒号称四宝将,为虎牢关总兵。是《隋唐演义》中第十条好汉。四宝中知名度最高的是战马呼雷豹,一声嘶吼,其它战马屁滚尿流,这里暂且不提。

宝甲柳叶绵竹铠甲也很神奇,刀枪不入。哪它到底是什么样铠甲呢?估计和三国的藤甲制作原理一样,但做功更精细,更考究。用特殊的绵竹编成,纹理和柳叶一样,故称“柳叶绵竹铠”。

最神奇的是,据说在铠甲的中心,有七个鱼角,当有敌入侵时,七个鱼角全部会竖立起来,向主人示警。类似于现在的超声波原理。

可惜的是,尚师徒虽然有四宝护身,却看不清形势,对大隋一片愚忠,最后自刎身亡,四宝亦为秦琼所得。

5,《封神演义》中,周武王的龙鳞甲。

三国演义中神奇藤甲(盘点演义中的宝甲)(6)

飞龙在天,龙是天上神物,它能上天入海,布云施雨,水火不侵。凭的是什么?就是身上的龙鳞。

下面是一段龙鳞甲的传说:

当年黄帝与蚩尤大战,蚩尤骁勇无比,刀枪不入,被称为“铜头铁额”,而有传说,蚩尤所穿铠甲就是龙鳞甲。

蚩尤如何获得龙鳞甲,历来都有争议,有一种说法是蚩尤族善用巫术,因此蛊惑恶龙将其诛杀,制成了龙鳞甲。还有一种说法,认为蚩尤族能够圈养龙,其军队装备有不少都装备了龙鳞甲。当然,后一种说法并无史籍记载,是出自民间传说。

后来黄帝“御龙飞升”,其实就是从蚩尤部落中活了驯养驾驭天龙的能力。

《封神演义》中周武王,讨伐商纣,穿的就是龙鳞甲,用以章显神威,震慑诸侯。

相传龙鳞甲现身于岐山时,百鸟来朝,万兽云集,天降彩云,一片祥瑞。象征着王朝更迭,大周取代商纣,天下归心。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