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志摩的康桥位置(徐志摩的康桥在哪里)

徐志摩的康桥位置(徐志摩的康桥在哪里)(1)

徐志摩的《再别康桥》是一首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脍炙人口的抒情诗,作于1928年11月6日,此诗宛如一首如歌的行板,柔美悠远的意境,刻画了诗人丰富多姿的柔美情怀。既表述了诗人的留恋之情,也抒发了诗人在理想受到挫折后伤感之情。

然而诗中的“康桥”在哪里呢?由于当年徐志摩曾在英国剑桥大学游学,我以前的理解是剑桥大学的一座桥。惟存疑的是:当时徐志摩写这首诗的时候,具体指的是哪一座桥呢?近来闲翻,偶见英译本《再别康桥》(Goodbye Again Cambridge),顿悟,原来是Cambridge啊! Cambridge现通译“剑桥”,而“康桥”则是民国时代的译名。

一般来讲,翻译外国的地名大多采用音译,如“翡冷翠”(即佛罗伦萨)、“枫丹白露”,都是其中的上乘之作;也有不多的一些外国地名是采用意译,如“牛津”、“地中海”,可算别具一格,但鲜有音译和意译混合的。“康桥”是少见的一例,“康桥”一词的“康”乃是“Cam”的音译,“桥”是“Bridge”的意译。由此可以推断,当初作如此翻译的人士,是用闽粤一带的方言把“Cam”译作“康”,音意拼合成了“康桥”。 徐志摩援用“康桥”的译名,于是就有了这首诗人漂流于海外时的名作《再别康桥》,不知迷倒多少文人墨客。

至于“康桥”何以变成了“剑桥”?我手上有一条依据,那就是Cambridge在日语里译作:ケンブリッジ 是音译。其中ケン即是日文汉字“剣”(剑)的读音。因此,我臆断当年的前辈译者重新确认“康桥”译名时,借用了日文的“剣”遂成“剑桥”。这里,需要指出的是,Cambridge中文音译为“坎布里奇”,这是地处美国马赛诸塞州的“剑桥”大学城。这是中国人为便于区别,才把英国的叫“剑桥”,把美国的叫“坎布里奇”,其实是一个东西。于是,就发生了英文的Cambridge一词,中文三译(康桥、剑桥、坎布里奇)的微妙现象。

不过,幸好诗人使用的是“康桥”,“康”字含有安定、宁静的意境,不像“剑”字“剑拔弩张”予人可怖之虞;换言之,如作“再别剑桥”就比“再别康桥”韵味差多了,而“再别坎布里奇”则韵味全无!

实际上“康桥”不存在,而在徐志摩的意境中。

有趣的是,虽然与西方的康桥/剑桥无缘一见,但在东方,我还真的见过剑桥呢。那还是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在日本静冈进行工作访问期间,每天上班走过一座不大的石桥,桥上雕刻有“剣橋”,两个欧体楷书汉字。这真实存在的剑桥,不敢说是世间仅有的,但就我而言,可谓一大“发现”。也许正是我与康桥/剑桥前世有约吧!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