捣碓的来历(踏碓有位南方文盲)

有一次我在老家,有人问:这个东西叫什么?

我说:踏碓,音[tà duì]。

我们老家话差不多也是这个读音。这东西确实要“踏对”,踏不对的话,很危险,因为上面有好几个人在用脚踏,下面石臼里有一个人负责掭东西。掭,是绝对的技术活,以前我们村里一到过年了,家家户户都要做麻糍,会“掭麻糍”的人可忙不过来,因为会这活的人太少了。

踏碓,因用脚踏而得名,是去秕、脱壳、搗年糕、舂米等的粮食加工用具。不过,对我来说记忆最深刻的还是拿它来踏麻糍,因为做麻糍就意味着过年了。过年,是以前非常值得期盼的事情。

捣碓的来历(踏碓有位南方文盲)(1)

碓,为木石做成的捣米器具。

另外的还有,像水碓,大家估计都比较熟悉了,以前农村水边一般都有。

用脚踏的叫踏碓,用水力带动的叫水碓,都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勇敢和聪明才智的体现。

水碓,又称机碓、水捣器、翻车碓、斗碓或鼓碓水碓,是踏碓机械化的结果。水碓的动力机械是一个大的立式水轮,轮上装有若干板叶,转轴上装有一些彼此错开的拨板,拨板是用来拨动碓杆的。每个碓用柱子架起一根木杆,杆的一端装一块圆锥形石头。下面的石臼里放上准备加工的稻谷或用于加工陶瓷的瓷土。流水冲击水轮使它转动,轴上的拨板臼拨动碓杆的梢,使碓头一起一落地进行舂米等机械工作。值得注意的是,立式水轮在这里得到最恰当最经济的应用,正如在水磨中常常应用卧式水轮一样。利用水碓,可以日夜运作。在景德镇,我看到还是用水碓来捣陶土。

没有水力条件的地方,只能有人力,即只能做踏碓。

捣碓的来历(踏碓有位南方文盲)(2)

踏碓是我国南方古时使用广泛的一种谷物脱粒器具,画像石上可以见到踏碓的图形,汉唐时还曾用踏碓模型随葬。反正以前农村,稍微有点人口的村庄就要做一个踏碓,因为没有电动工具的时候,它是农村必备的生活用具。有些阔气的人家,一家人也做一个踏碓,要用的时候,方便。

我们村里的踏碓已经很老了,至少是清末民初的时候所打造。放踏碓的地方,我们叫踏碓间,属于村里的公共设施。踏碓间是一个小房子,一般是泥墙的结构,顶上盖瓦片。供人踩踏的地方,由四根大木做得踏碓柱,通过横梁用榫卯连起来,构成一个立体的长方形,上方四边的小圆木,既起固定作用,又可以当抓手。正前方嵌进二块竖着的厚木板和一根横着的小圆木,中间留空,让踏碓长柄伸进去。踏碓长柄往下垂直安了根杵子,叫碓杵,碓杵下面是碓臼,一般用青石凿成,是上大下小的圆台形容器,臼底比碓杵稍大,主要为了安装牢固。

碓物时,人的一只脚站在架子的踏板上,另一只脚踏在踏碓的长柄上,两边踏板少则二人,多则三四人或更多,两脚成耙齿形叉开,用力踩下去,碓杵就翘起来,脚一抬,碓杵就落下去,如此起起落落,把碓臼里的谷舂成米。这是旧时人们用来去秕、脱壳等粮食加工的一种方法,可以说踏碓是力学中杠杆原理的活化石。

捣碓的来历(踏碓有位南方文盲)(3)

踏碓这种古老的农产品加工用具,随着社会的变迁和时代的发展,逐渐被碾米机、脱谷机、磨粉机等现代化电动工具取而代之,慢慢地退出了历史舞台,也淡出了乡村视线。因此,即使在很偏僻的乡村,踏碓如今也很少能见到了。

我们村里的踏碓,因为用得少了,屋顶都开始漏水了。我说了好几次要修建一下,到现在还没有动手。嗨!

捣碓的来历(踏碓有位南方文盲)(4)

说到踏碓,我想很多人都知道历史上一个十分出名的故事。

当年有个叫慧能的年轻人,担柴到员外家卖的时候,听到员外念诵《金刚经》中“应以无所住而生其心”这一句时,顿然心中有悟。慧能问员外得知,这是佛经里的话。慧能请员外给他讲讲这经。员外说他讲不好,讲得最好的是黄梅五祖寺弘忍法师……

后来,便有了慧能跟五祖弘忍的经典对话。

慧能来到黄梅,弘忍问道:“你来做什么?”

“我来求法做佛。”

“你来自偏远的南蛮之地,还不认识字,成什么佛?”弘忍不客气地拒绝了他。

但慧能并没有泄气,反问说:“人有南北之分,难到佛性也有南北之分吗?”

弘忍惊讶!许久才说:“那去后面的作坊舂米吧。”

八个月后的有一天,弘忍悄悄地来到碓米的地方,看到慧能腰上缚了一块大石头,正在碓米,便自言自语地说:“求道的人,该这样忘形地工作吧!”

接着又问慧能:“米舂好了吗?”

慧能回答说:“米早碓好了,只是还有米糠,还需要有人来筛!”

师父接着问慧能:“那人呢?”

慧能说:“准备好了,等师父验证。”

弘忍不说话了,用杖敲踏碓三下,便走。这是暗示慧能于当晚三更去见他。可能,吴承恩《西游记》里唐僧暗示孙悟空的桥段,就是借助于此。

后来就有了伟大的六祖慧能,因为有了慧能,才有中国式的佛教。慧能大师的肉身舍利留存至今,成为佛法修行奇迹般的见证。

慧能还为世人留下了《六祖坛经》这部伟大的经典。

在佛教中,只有佛祖释迦牟尼佛的说法记录能被称为“经”,而一个宗派祖师的言行录被称做“经”的,不要说在中国,全世界也只有六祖,绝无仅有的一例。大道向南,不立文字,直指人心,立地成佛。

捣碓的来历(踏碓有位南方文盲)(5)

随着人类工业化的推进,城市化和城镇化的发展,像踏碓这样的工具,除了会慢慢消失外,我看认识的人都会越来越少了。或许,以后的人们只有去博物馆看了。有些事情,势不可挡,也不用挡。像我这样能写几句话的南蛮子,也只有写点文字留下来,算是对去过的一种记录吧!

慧能说过:“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可能,这也是一种捣腾吧!

人活着,总要捣腾,像麻糍,不捣,就没得吃。

利用踏碓,凡人把米捣成麻糍,或年糕,美美地吃上了。而慧能,用它搗出了世界奇迹、搗出了佛法、搗出了智慧……

我呢,生活还在捣腾着,慢慢来,好好活,像米成为饭、像米成为麻糍,要成型就要不断地捣鼓……

(End)

捣碓的来历(踏碓有位南方文盲)(6)


捣碓的来历(踏碓有位南方文盲)(7)


捣碓的来历(踏碓有位南方文盲)(8)


捣碓的来历(踏碓有位南方文盲)(9)


捣碓的来历(踏碓有位南方文盲)(10)


捣碓的来历(踏碓有位南方文盲)(11)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