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江为什么纵容李逵(同样公开反对招安)

“要做官,杀人放火受招安”!

古人的这句名言,在《水浒传》中得到了极大印证。

宋江为什么纵容李逵(同样公开反对招安)(1)

大宋朝廷第一次对水泊梁山的招安失败了,引起了宋徽宗的极度不满。他命令心腹爱将高俅讨伐,高太尉带领十路节度使,围剿水泊梁山。

高俅对于十路节度使得评价非常的高,他们是高俅口中【多曾与国家建功……武艺精熟】的大将。

然而,读者不要忽视,他们的出身其实和宋江是一样的。

他们旧时都是绿林出身,也就是说,他们早先都是【宋江】,只不过,他们受到朝廷的招安比宋江早。

如果宋江等人能得到朝廷的招安,宋江未来也可能成为节度使,这种可能性完全合情合理。

正是有前面十几波【绿林前辈】成功的经验,宋江才坚定不移选择走招安的路线。

招安这条路不仅朝廷有先例,没有风险,而且习以为常、一路平坦。

在没有更好的选择之前,招安一定是最佳的选择。

宋江为什么纵容李逵(同样公开反对招安)(2)

梁山好汉千千万,单头领就有一百单八人。

人数多了,思想不统一是必然。

对于招安这条路,并不是所有人都认可的,

尤其以武松、李逵和鲁智深为代表。

他们不仅公开场合反对宋江招安,而且每一个的说辞都不相同,一个比一个离谱。

只见武松叫道:“今日也要招安,明日也要招安去,冷了弟兄们的心!”(节选水浒传)

注意!武松强调的是冷了众家兄弟的心

他反对招安,本质是为了维护梁山众人【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状态。

至于建功立业,武松不感兴趣,

至于替天行道,武松毫不在乎,

至于保境安民,武松漠不关心。

他在乎的是维持水泊梁山的现状。至于将来如何,武松不关心,也不去想。

当一个和尚,撞一天钟,躺平是武松上了梁山之后的追求。

客观上来说,武松的想法对于武松个人而言,无可厚非,

但的确有【自暴自弃】的成分在里面。

宋江为什么纵容李逵(同样公开反对招安)(3)

黑旋风便睁圆怪眼,大叫道:“招安,招安!招甚鸟安!” (节选水浒传)

李逵的这句话似乎证实了,李逵是水泊梁山最具有造反精神的人。

其实不然,李逵反对招安,不是招安不好。

而是李逵认为,宋徽宗可以做皇帝,宋江也可以。

所以李逵才天天把【杀去东京,夺了鸟位】挂嘴边。

宋江对于李逵而言,任何人比不了。

他可以天不怕,地不怕,但他不可以不听宋江大哥的话。

李逵反对招安是因为他认为如果宋江做了皇帝比任何人都更好,

自然也不需要什么【鸟】招安。

当宋江明确的告诉李逵,宋江本人选择走招安的路线,李逵想都不用想,他一定会至死不渝的跟着宋江。什么反对招安,或不反对招安,完全不重要了。

客观上来说,李逵的思想比较原始,

既没有善恶,也没有是非。

他的反对招安纯属口舌之快,对他而言没有意义。

宋江为什么纵容李逵(同样公开反对招安)(4)

鲁智深便道:“只今满朝文武,多是奸邪,蒙蔽圣聪,就比俺的直裰染做皂了,洗杀怎得干净?招安不济事!便拜辞了,明日一个个各去寻趁罢!” (节选水浒传)

和李逵口舌之快不同,鲁智深反对招安,有理有据。

鲁智深承认【圣聪】,只是满朝文武奸邪。

招安没用,不如散伙。

因为鲁智深已经清醒地认识到了,

梁山人员构成的变化,朝廷那边投降的将领、罪臣、地方豪族、财主等人越来越多。

招安是他们大多数的一直想法,以鲁智深个人的力量完全撼动不了。

如果招安成为了是梁山的大势所趋,一致目标,即便鲁智深再怎么不愿意,他依旧会被【义气】裹挟,走上招安的道路。到那时候,不管鲁智深愿意不愿意,他都已经走在了招安的路上,没有机会回头了。

事实也证明的鲁智深的想法是正确的。

正因为鲁智深想的深远,鲁智深才会早早地提出【散伙】。

只要不招安,有兄弟在身边,随便在哪里都是好生活。

客观上来说,鲁智深反对招安,

是对朝廷形势的清晰认识,

也是对招安这条路的远见结果。

不是招安不好,而是有高俅、蔡京等人存在,招安的结果一定是兔死狗烹的结局。

宋江为什么纵容李逵(同样公开反对招安)(5)

同样公开反对招安,鲁智深的说辞有理有据,令人信服。武松的说辞一叶障目,得过且过,李逵的说辞口舌之快,笑谈而已。

三人的思想深度和文化层次高下立判,不服鲁智深不行

文丨红楼小黑

水浒不易,且看且点赞

参考:

《水浒传》

《会评本水浒传》

《水浒全传》

《水浒传》张竹坡点评版本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