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建筑与风水(为什么金元明)

什么是帝都?《公羊-桓公九年》认为:京师者何?天子之居也!

封建历史时期,尽管京师是一国之都,是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所在,但由于王朝统治者实质上是家天下政治,因此,无论是从名义上讲,还是实质上看,一国之都只是天子私宅而已。以清代北京为例,故宫其实就是皇帝的家,乾清宫、交泰殿、刊宁宫就是皇帝饮食起居的地方,御花园就是游乐场,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与普通百姓客厅类似,不同者,皇帝住的地方豪华,面积超平均标准罢了。

古人建筑与风水(为什么金元明)(1)

好大一处私人宅院

皇帝住的地方自然是一国心脏所在,它关系到国祚长短,王朝兴衰、百姓祸福,兹事体大,在选择上不可不慎。所以,一国之都在选择上慎之又慎。

燕山山脉航拍图

历代风水大家认为,帝都必须可以控扼天下,不可以局促于一隅。清人华湛恩《天下形势考》认为:适宜帝都者,都能“控制六合,宰割河山”。所谓“六合”,就是四面八方之意。一句话,帝都必须有高屋建瓴之势。历史上汉唐选择西安为帝都,便是因为西安据黄河上游,俯瞰河东,地方上稍有异动,就可以顺流直下,迅速掌控全局。

著名风水家廖禹认为——“建都山水必中聚”!这个道理,其实不用风水家来讲,一国之都如果缺了水,哪里还会呆得住人?没有了人气,要风水何用?北方不比南方雨水充沛,北京的水资源本来少,结果隋炀帝因为征高丽修了条大运河沟通南北,北京因此有了立都的基础。现在南北水调,更是基于解决居民生活用水的考量。

古人建筑与风水(为什么金元明)(2)

骂了隋炀帝一千多年,到现在还在发挥作用的大运河

北京地处华北平原与西北蒙古高原、东北松辽平原之间,是难得的形胜之地。它的地形象一个半封闭的海湾:西北是燕山山脉,西南是太行山山脉,东西有渤海湾。西、北、东皆有屏障。风水学家讲扼居庸以制胜、拥燕云以驭夏,内跨中原,外控朔漠。从来都是农耕民族与游牧民族争夺的兵家要津。

由于有着如此优越的地理,北京理所当然的成为帝王择都的理想之地。唐代诗人杜牧称北京为——王不得不可为王之地!

古人建筑与风水(为什么金元明)(3)

这个在风水学上,应该也有解释的

蒙元统一中国后,忽必烈打算选一个新都,在上都(今内蒙古正蓝旗东约二十里)、中都(北京)间主意不定,于是请来河北邢台人刘秉忠指点迷津。刘秉忠曾经主持修建过上都、中都,而且对风水有着极深厚的研究,他的意见忽必烈当然得重视。刘秉忠并没有给出答案,而是指出了二者间的区别——“上都国祚短、民风淳;大都国祚长,民风淫。”

忽必烈一听大都为帝都国祚长,自然选择了大都,至于民风淫与国祚长短比起来,只好忽略不计了。

从元、明、清至今,北京为帝都已经有近八百余年的历史。北京为什么适宜为都呢?

原来,按风水学讲,北京是龙脉所在。

古人建筑与风水(为什么金元明)(4)

好一处上风上水的龙脉

许多人不知道,宋代朱熹不但是大儒,而且还是一位著名的风水学家。他认为,北京恰好位于“天地中间,好个风水,山脉从云中发来,云中正高脊之处,自脊以西之水则西流入龙门西河,自脊以东之水则东流入于海。”

另外,北京被重重案山围绕,藏风聚气。按朱熹的说法,北京有数重案山:嵩山为前案、淮南诸山为第二重案、江南诸山为第三重,五岭为第四重。左有华山为白虎,右有泰山为青龙。

感觉朱熹是风水界的第一牛人,不知这个神论,是在多少次的航拍后才能得出?幸亏他不知道世界上还有座山叫珠穆朗玛峰,否则朱老师就尴尬了……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