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天之前用古文如何说(一周七天的叫法源自何处)

五天之前用古文如何说(一周七天的叫法源自何处)(1)

一周七天的英文都以day(日)结尾,读起来就像首诗,然而音韵整齐的背后,是否隐藏着鲜为人知的信息呢?请听《走进词语的桃花源》的作者慢慢道来。

星期一的英文是Monday,来自古英文,mon是moon(月亮)的异体。Monday的本义为moon’s day(月亮日),译自拉丁文的dies lunae(day of the moon“月亮之日”),这就是中国古代与当今日本的“月曜日”。

星期一的前一天是星期日,英文是Sunday,这应当是一周七天最容易参透的一个名字了。本义为sun’s day(太阳日),译自拉丁文的dies solis(day of the sun“太阳之日”),这就是中国古代与当今日本的“日曜日”。

何谓“曜”?何谓“曜日”?《新华字典》明载,日、月、星都称“曜”,一个星期的七天用日、月、火、水、木、金、土七个星名排列,因此星期几也叫某“曜日”,如“日曜日”是星期日。

中国古代有“七曜”之说,“七曜”乃“日、月”二球与“火、水、木、金、土”五星的合称。以七曜为一周的历法观念是由印度传入中国的,这与欧洲的星期概念同出一源,都是来自两河流域的古巴比伦文明。

古巴比伦的占星术认为,“日、月、火、水、木、金、土”这七个天体会影响地球诸事的运行,因此他们就以七天为一个单位,把一年的日子加以划分,而每个“曜”都会控制着“曜日”的第一个小时。后来,这个体系从美索不达米亚向西传播,传到了地中海东缘与东南缘的托勒密王国(即亚历山大大帝逝世后统治埃及和周边地区的一个希腊化王国),与该地区的占星传统一拍即合。

古罗马人的历法原本与之迥异,复杂难懂得让人却步:3、5、7、10各月的第15日和其他各月的第13日称为ides(望日,读如“艾子”),每月的第一天称为calends(朔日,读如“卡伦子”),ides往前推的第9日称为nones(望日前九日,读如“弄子”)。

君士坦丁大帝加以改变,将传到托勒密王国的占星体系移植了过来,把dies solis(日曜日,即星期日)订为一个星期的第一天,为休息与礼拜之日,接下来的六天,分别为dies lunae(月曜日,即星期一)、dies Martis(火曜日,即星期二)、dies Mercurii(水曜日,即星期三)、dies Jovis(木曜日,即星期四)、dies Veneris(金曜日,即星期五)、dies Saturni(土曜日,即星期六)。这七个古罗马的星期名称,也在调整之后为西欧大部分地区所采纳,英文就是其中之一。

在罗马帝国时代,一周七日的拉丁名起自“七曜”,而这“七曜”中的“五星”(火星、水星、木星、金星、土星)之名则源自神话:火星(Mars)得名自罗马神话的战神“玛尔斯”,水星(Mercury)得名自罗马神话众神的信使“墨丘利”,木星(Jupiter)得名自罗马神话的主神“朱庇特”,金星(Venus)得名自罗马神话的爱神“维纳斯”,而土星(Saturn)则得名自罗马神话的农神“撒顿”。英文在翻译一周七日的拉丁名时,便从日耳曼众神当中寻找类似的加以替代。

太阳日(Sunday)和月亮日(Monday)如上所述,对应直截了当,其他几日的对应,则略显间接曲折。

星期二的英文是Tuesday,本义为Tiu’s day(战神之日),译自拉丁文的dies Martis(day of Mars“火星之日”),也就是“火曜日”。Tiu(蒂乌)是日耳曼神话的战神和天空之神,类似罗马神话的Mars(玛尔斯)。

星期三的英文是Wednesday,本义为Woden’s day(主神之日),译自拉丁文的dies Mercurii(day of Mercury“水星之日”),也就是“水曜日”。Woden(沃登,或作Odin)是日耳曼神话的主神,相当于罗马神话的Mercury(墨丘利)。沃登和墨丘利的相似之处,在于二者都与魔法有关,灵魂由人间落入阴间也由二者监管,沃登给诗人灵感,发明了日耳曼人的甲骨文“如尼文字”(runes),而墨丘利则为语言与文字的创造者。

星期四的英文是Thursday,本义为Thor’s day(雷神之日),译自拉丁文的dies Jovis(day of Jupiter“木星之日”),也就是“木曜日”。日耳曼神话的雷神Thor(索尔,或作Thunor)也是天空之神,被借用挪来对应罗马神话主宰一切的主神Jupiter(朱庇特)。

星期五的英文是Friday,本义为Frigga’s day(爱神之日),译自拉丁文的dies Veneris(day of Venus“金星之日”),也就是“金曜日”。日耳曼神话的爱神是Frigga(弗丽嘉,或作Frigg)是主神“沃登”之妻,被移植来对应罗马神话的爱神Venus(维纳斯)。

星期六的英文是Saturday,本义为Saturn’s day(农神之日),译自拉丁文的dies Saturni(day of Saturn“土星之日”),也就是“土曜日”,对应直截了当。Saturn(撒顿)为罗马神话的农业之神。

看似平凡无奇的一周七日,竟可上溯古罗马和巴比伦,我们读着读着,仿佛也有了历史的悠远与时间的纵深。

(注:本文选自《走进词语的桃花源》。)

五天之前用古文如何说(一周七天的叫法源自何处)(2)

《走进词语的桃花源》

曾泰元 著

“夫妻肺片如何英译” “从清明节的英文谈起”“《牛津英语词典》里的特朗普” “Jerusalem,和平的基石”“从台湾看汉语拼音”“林语堂的英文学习法” “最长的英文单词” ……

这是一本语言科普文集,内容涉及汉英/英汉翻译、西方英文词典中的中国元素、语言学习等,文章话题大多来自教学实践和社会新闻,写法上既有学术性的旁征博引,又不失文笔上的活泼晓畅。

阅读本书,如同走进桃花源中,“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欲穷其林……并怡然自乐。”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桃花源记

自序

一、拾遗篇——忽逢桃花林

1. 龙的英译需要正名吗?

2. 书斋取名话中西

3. 咬文嚼字“朗读者”(reader)

4. 英美文学里的几个典型人物

5. 致敬词典人

6. 中外人名管窥

7. 台湾地区高考英文阅卷趣谈

8. 台湾高考英文阅卷

9. 语言视角下的Christmas和圣诞节

10. 新年从元旦说起

11. 一周七天说文解字

12. 英文月份的奥秘

13. 日文能,中文何时能?

14. AlphaGo的语文启示

15. 牛津词典收录低头族

16. 从台湾看汉语拼音

17. 台北捷运博爱座的纠纷

18. 当希腊神话遇见中国故事

二、人物篇——此中人语云

1. 中国大妈进牛津了吗?

2. 女人(woman)里怎么有个男人(man)?

3. mother跟“妈”有关系吗?

4. 爸爸、papa,谁跟谁借?

5. 中性尊称Mx

6. 《牛津英语词典》里的特朗普

7. 从特朗普想到两个英文单词

8. 把希拉里称为bitch妥当吗?

9. 世界读书日话莎翁

10. 幽默闲适林语堂

11. 林语堂的英文学习法

12. 余光中与《经济学人》的bumbler

13. 从《牛津英语词典》看鲍伯‧迪伦

14. 林来疯,今安在?

15. 李小龙与中国功夫

16. 你是什么“咖”?

三、学习篇——仿佛若有光

1. 人山人海是people mountain people sea?

2. 你被shanghai了吗?

3. 英文里的拉丁文,你懂几个?

4. 讲英文,有时候可以带点法国腔

5. 想学好英文,有几个法文单词必须要懂

6. 什么?they是个单数?

7. 毕业赠语:三个英文单词

8. 台风和typhoon从哪里刮来?

9. 百兆吓坏台湾人

10. 桑拿碰上三温暖

11. casino来自闽南语?

12. 为汉字的英文正名

13. 英文里的中国人名地名怎么念?

14. 双节棍英文探源

15. 武侠的英文是什么?

16. 背英文单词的那些事

17. 最长的英文单词

18. 人肉搜索的英文怎么说?

四、习俗篇——并怡然自乐

1. Happy New Year的幸运密码

2. 英文里的春节

3. 狗年说dog

4. 红包有五种说法

5. 元宵节说元宵

6. 端午节,粽子飘香

7. 中秋节,月亮节,月饼节

8. 赏英文里的月

9. 从清明节的英文谈起

10. 国色天香话moutan

11. 谷雨与二十四节气

12. 夏至,凤凰花开时节

13. xiaoshun(孝顺)能进入英文吗?

14. paraskevidekatriaphobia,13日星期五

15. 天灯飞进牛津

16. 英文世界的禅

五、饮食篇——设酒杀鸡作食

1. 意式咖啡的魅惑

2. 吃意面,学英文

3. 如果鸡排的英文是jipai

4. 林语堂吃的popiah是啥?

5. 莲雾、蜡果、铃铛果

6. 火龙果的英文译自中文?

7. 夫妻肺片与史密斯夫妇

8. 吃力不讨好的中菜英译

9. 文化特色词宜原汁原味

10. 珍珠奶茶的词典待遇

11. 英文词语中国茶

12. 中国面的英文

13. 兰州牛肉面不妨英译

14. bao,来自中文的英文新词

15. 羊羹,何须舍中文就日文!

16. 多籽多福的石榴

六、时事篇——问今是何世

1. 英文词典里的慰安妇

2. 英语世界2017年的两个年度词汇

3. 牛津2017年度词汇youthquake(青年震动)

4. 牛津2016年度词汇post-truth(后真相)

5. 台湾的年度英文

6. Jerusalem,和平的基石

7. 《牛津英语词典》里的长征

8. 《牛津英语词典》里的红军与延安

9. 英文词典里的南京大屠杀

10. 青蒿素的贡献

11. 小鲜肉如何翻译

12. 从《牛津英语词典》收录的中文词汇谈起

13. 《牛津英语词典》里的中国英文报纸

14. China探源

15. La La Land,最佳片名!

<上下滑动查看目录>

曾泰元,国家语委汉语辞书研究中心兼职研究员,台湾省云林县人,台北东吴大学英文系副教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语言学博士。学术专长为词典学、英语词汇研究、中英词汇翻译。编纂或编审英汉、汉英词典数本,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近年致力于专业知识的科普,有评论、随笔、专栏文章数百篇,见诸海峡两岸各大纸质与网络媒体。,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