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切都要想开点(一切都好不必烦恼)

周日(11月21日)是世界问候日互道“你好”是社交常见模式洛阳人没那么客套,熟人碰面直奔主题,大老远就扬着笑脸亲切地打招呼:“喝汤了没?”,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一切都要想开点?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一切都要想开点(一切都好不必烦恼)

一切都要想开点

周日(11月21日)是世界问候日。互道“你好”是社交常见模式。洛阳人没那么客套,熟人碰面直奔主题,大老远就扬着笑脸亲切地打招呼:“喝汤了没?”

  民以食为天,甭问好不好,吃饱了就是好。

  古人打招呼则可能是这样的:“无它乎?”“无恙乎?”翻译成大白话就是:“嗨,没蛇吧?”“嗨,没病吧?”

  搁现在,谁要这么问候别人会显得自己有点儿毛病。那古人为啥这么问候呢?咱们来说道说道。

  无它乎?你好吗

  在古老的语境里,“它”指的是蛇。

  古籍《说文解字》记载:“它,虫也。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上古草居,患它,故相问:无它乎?”

  “蛇”的甲骨文字形就是“它”。洛阳博物馆有许多商代出土的青铜器,据考证,“它”字在商代的青铜器铭文中就是弯弯曲曲的蛇形。

  “它”字“从虫而长,象冤曲垂尾形”,像一条“长虫”,洛阳人俗称蛇为“长虫”有据可依。

  至于问候人为啥会扯到蛇?这跟河洛先民的居住环境有关。

  在夏、商、周三代,以及《说文解字》诞生的东汉时期,洛阳曾是都城所在地。当时,黄河、洛水两岸的人们住的是夯土茅草房。

  茅草房周围时有蛇出没,大人孩子一不留神就会被蛇咬伤甚至咬死。人们怕蛇,担心亲友遭其祸害,故而寒暄问候时总会关切地询问:“无它乎?”

  在古人的社交圈里,“无它乎”这句问候语其实就相当于“亲,你最近还好吗”。

  无恙乎?祝平安

  随着时代发展,“它”字逐渐被引申为第三人称代词。“无它”一词多被写作“无他”,字面意思是“没别的”。

  今人问候没人再提“无它乎”,比较常见的问候语是“别来无恙”——比“你好”更文雅,显得有文化。

  其实,“恙”本来指的是“病”。“别来无恙”说白了就是“你没病吧”——要是说话的语境不合适,开口就问人家“你没病吧”,估计会被骂。

  那为啥人们还要用“别来无恙”互致问候呢?其渊源跟“无它乎”差不多。

  “恙”和蛇患一样,也是困扰人的一种疾患。

  东汉学者应劭在《风俗通义》中提到“恙,病也”,又说恙是一种会咬人的虫子,聚居在草丛中,“善入人腹,食人心”,古人“草居露宿,多被此毒”。

  想想看,这种小虫子能钻进人的肚子,吃人心,多可怕!

  人们被恙闹腾得苦不堪言,期盼无病无恙,亲友平安,故而问候“别来无恙”,就跟问候“你最近还好吧”一样,是一种关切。

  咋问候,要弄清

  还有一种说法,认为恙不是虫子,而是一种心理压力。譬如《尔雅》中说:“恙,忧也。”意思是忧心、忧虑。

  照这么说,“别来无恙”,其实是问对方最近没啥烦心事儿吧。

  另有一种说法,出自古代神话志怪小说《神异经》,书里提到北方有一种猛兽叫?,长得像狮子一样凶猛,会吃人,人被它吹一口气就会得病。

  有人据此认为,“?”就是“恙”;也有人认为,二者风马牛不相及,不可混为一谈。

  从医学上来说,恙是恙虫,又称恙螨,可引发皮炎。

  古人见面互相问候“别来无恙”,这种关心有戏谑的味道:“嗨,你身上有没有虫?有的话可得说实话,千万别传染给我!”

  后来,生活条件改善,蛇、虫少见,问候“别来无恙”就跟问“最近还好吗”差不多。

  一声问候暖人心,如何问候则要看人看事。收藏家马未都的人生哲理是“亲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亲”。

  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复杂而微妙,分寸失当,近则不逊远则怨,徒生恩怨。

  亲友之间无话不谈、亲密无间,然而一旦翻脸往往连路人都不如。所以亲友交往更要把握好度,尊重私密,保留界限。

  遇见陌生人,热情问候,真诚交流,一回生二回熟,生人变朋友,多个朋友多条路。

  熟人久不见难免生分。感情要维系,得常联系、常问候、常亲近。

  人活一世,难得有缘人。有道是“白首如新,倾盖如故”,有人相识到老不了解,有人一见如故成知音。

  虽然生活中难免有烦恼,可是一声亲切的问候,会让人感到一切都好。此时此刻,你有想问候的人吗?(记者 张丽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