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朝造船的发展现状(宋朝的水力机械技术有多发达)

宋代水力机械应用最盛的时代,从传世的宋元画作中,可以很容易地找到驱动水磨的卧式水轮或竖式水轮。目前已经发现绘有水轮的宋元画至少有十幅,分别是宋代郭熙《关山春雪图》、高克明《溪山积雪图》、李唐《清溪渔隐图》、宋人佚名《雪栈牛车图》(均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宋人佚名《雪麓早行图》(上海博物馆藏)、《闸口盘车图》(上海博物馆藏)、山西繁峙县岩山寺金代壁画,以及元人佚名《山溪水磨图》(辽宁省博物馆藏)、元代无款《仿巨然山水》(未知收藏者)。

宋朝造船的发展现状(宋朝的水力机械技术有多发达)(1)

郭熙《关山春雪图》局部

从宋诗与宋画大量出现关于水力机械的名词与图像来看,宋代的水力机械应用很可能出现了一场爆发式的发展,宋人广泛利用水力驱动舂碓、研磨、戽水、捻纱、鼓风等,在许多磨茶作坊、磨面作坊、纺织作坊,甚至一些冶炼作坊中,都采用了水力驱动的技术。

宋朝造船的发展现状(宋朝的水力机械技术有多发达)(2)

高克明《溪山积雪图》局部

宋朝造船的发展现状(宋朝的水力机械技术有多发达)(3)

李唐《清溪渔隐图》局部

宋朝造船的发展现状(宋朝的水力机械技术有多发达)(4)

宋人佚名《雪栈牛车图》局部

《农书》还记录了一种叫作“水轮三事”的技术,“谓水转轮轴可兼三事,磨、砻、碾也。初则置立水磨,变麦作面,一如常法。复于磨之外周造碾圆槽。如欲毇米,惟就水轮轴首易磨置砻。既得粝米,则去砻置碾,碢干循槽碾之,乃成熟米。夫一机三事,始终俱备,变而能通,兼而不乏,省而有要,诚便民之活法、造物之潜机”。

宋朝造船的发展现状(宋朝的水力机械技术有多发达)(5)

王希孟《千里江山图》局部

“水轮三事”早在宋代已得到应用。郭正忠教授的依据来自北宋张舜臣的《水磨赋》,赋中写道:“徒观夫老稚咸集,麦禾山积;碓臼相直,齿牙相切;碾磨更易,昼夜不息。”从《水磨赋》“不难看出,这‘昼夜不息’地运转着的,是一种多功能的水磨。它的特殊装置,可以将磨换成碾,水轮的轮轴上,还连接着一副或几副碓臼”

宋朝造船的发展现状(宋朝的水力机械技术有多发达)(6)

宋人佚名《雪麓早行图》局部

宋朝造船的发展现状(宋朝的水力机械技术有多发达)(7)

元人佚名《山溪水磨图》

宋朝造船的发展现状(宋朝的水力机械技术有多发达)(8)

元代无款《仿巨然山水》

这些水轮的附近都建造有房屋,显示这是一个水磨作坊,换言之,我们从宋画看到的水轮,都不是用来灌溉农田,而是应用于手工业加工。这么多宋人的画作都捕捉到水轮-水磨的影子,无疑说明了水力机械在宋代手工业生产中的应用之广,对于许多宋朝画家来说,水磨作坊是他们很熟悉的风景。

宋朝造船的发展现状(宋朝的水力机械技术有多发达)(9)

王祯《农书》上的水转大纺车

《农书》的记载可相印证:“水转连磨……此一水轮可供数事,其利甚博。尝到江西等处见此制度,俱系茶磨,所兼碓具,用捣茶叶,然后上磨。若他处地分,间有溪港大水,仿此轮磨,或作碓碾,日得谷食,可给千家。”

宋朝造船的发展现状(宋朝的水力机械技术有多发达)(10)

王祯《农书》上的“水轮三事”

《农书》所记录的“水转连磨”,究竟是什么样子的呢?山西繁峙县岩山寺金代壁画中有一幅《水碓磨坊图》,可以让我们一窥宋代“水转连磨”的构造。需要说明的是,绘制岩山寺壁画的王逵,原是生活在北宋东京的画师,他描绘的图景全是宋朝社会风貌,这一幅《水碓磨坊图》也应该是北宋东京汴河水磨坊的写照。

宋朝造船的发展现状(宋朝的水力机械技术有多发达)(11)

岩山寺壁画《水碓磨坊图》

从《水碓磨坊图》及其“机械原理示意图”可以看出来,这个磨坊建造在水流湍急的河岸(通常是闸口的下方),由一具立式水轮提供动力,穿过水轮的传动轴非常长,一端装了横木,“水激轮转,则轴间横木间打所排梢,一起一落舂之”,拨动碓杆,用于舂米脱壳;另一端装有齿轮,通过齿轮传动系统带动磨盘,用来磨面。

宋朝造船的发展现状(宋朝的水力机械技术有多发达)(12)

徐岩红《繁峙岩山寺壁画〈水碓磨坊图〉及其机械原理初探》

《闸口盘车图》无可辩驳地告诉我们,至迟在宋代,人们已掌握了曲柄连杆机构的基本原理,并应用到水力机械装置中。

宋朝造船的发展现状(宋朝的水力机械技术有多发达)(13)

《闸口盘车图》中的水磨与水击面罗

这样的水力磨坊在北宋东京的河岸边是非常常见的。上海博物馆藏的《闸口盘车图》,画的就是汴河边的一间大型水力磨坊。《闸口盘车图》透露出来的水磨技术。利用水力驱动磨盘转动并无多少技术上的难度,不过《闸口盘车图》出现了一个很高明的装置,位于大磨盘右侧的机房内,是磨坊用来筛面粉或茶末的工具,叫“水击面罗”。

宋朝造船的发展现状(宋朝的水力机械技术有多发达)(14)

《水碓磨坊图》机械原理示意图

《闸口盘车图》中的水磨结构与水击面罗结构示意图。1.下轮,2.立轴,3.上轮,4.弦索,5.旋鼓,6.掉枝(即曲柄),7.行桄(即连杆),8.鼓木,9.撞柱,10.面罗,11.旋鼓与掉枝另一种结构的可能。转引自郑为《结撰精严,闸口盘车图卷》

宋朝造船的发展现状(宋朝的水力机械技术有多发达)(15)

宋代《闸口盘车图》

展开这幅纵53.3 厘米、横119.2 厘米的《闸口盘车图》,真切地感受宋朝大磨坊的繁忙景象。展示在我们眼前的,是北宋后期汴河边的一家大型官营水力面粉加工厂。也有人认为,这其实是一座加工“末茶”的水磨茶作坊——宋人饮茶,并非用炒青炮制的茶叶,而是将茶叶研成茶末(这叫作“末茶”),再冲点成茶汤。水磨茶作坊就是制造、供应“末茶”的工厂。

整座磨坊临河而建,修有两处上船亭(码头),两艘运载麦面或茶叶的篷船正准备靠岸卸货。河对岸是坡道与木桥,坡道上有六辆独轮车与太平车,或停车歇息,或行车运货。磨坊的主体建筑是一个横跨闸口激流的木结构磨房,下装两具大水轮,一具带动水磨,一具带动水击面罗。

我们现在看到的《闸口盘车图》很可能还不是全卷,因为据看过此画的清代学者李葆恂的记述,“(图卷)高一尺八寸,长六尺,界画古朴。人物舟车用笔沉着,生气远出,信非宋以后人所能到。水中作一水阁,下有水车,激水转轮,即今之水磨是也。运粮人约数百,皆赤膊作用力之状,棚中一官员中坐,乌纱帽红衣,旁列吏胥数人,并指顾如生”。可知《闸口盘车图》全卷有6尺长,约210厘米,而现存画卷只有119.2厘米;画中人物多达数百人,而现存画卷只可找到四十多人。换言之,全本的《闸口盘车图》场面无疑更具视觉震撼力。

即使是残本的《闸口盘车图》,已足以让我们感受到宋代水力手工业的发达气象与繁荣气息。而从这座水磨作坊的官营性质,我们也不难想见宋朝政府对于开发水磨工厂、争夺水磨市场利润的热切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