桃花扇的故事在哪个朝代(历经十年写成的桃花扇)

在这个快节奏的时代里,如《桃花扇》这样以戏曲形式存在的文学作品,诚然是让人不喜的;但,小白认为,作为一个想要了解文化的人,一定不能错过这样以戏曲方式流传的文化葵宝,它亦是我们学习文化、了解文化必不可少的文化财富,值得我们去认识和欣赏它。

小白之所以写下这篇《桃花扇》,有两个目的,其一:为那些想了解《桃花扇》的朋友提供一些资料;其二:作为本人的读书笔记,毕竟,好记性不如烂笔头!

《桃花扇》,成书清朝康熙年间,作者孔尚任,孔子的六十四代传人,这部名剧先后历经十年之久,数易其稿,最后于清康熙三十八年定稿。

桃花扇的故事在哪个朝代(历经十年写成的桃花扇)(1)

《桃花扇》是一部经典的历史剧,其中的人物事件都有真实的历史原型,以南明弘光朝廷从建立到灭亡为历史大背景,讲述了复社文人侯方域和秦淮名妓李香君的情缘离合。

借离合之情,赋兴亡之感,诚然是《桃花扇》的这部名剧的主旨,在看似描写爱情,实为描写南明弘光王朝从建立到灭亡的世间百态。在这个时候,既有一心为国的文人志士,如侯方域、史可法、南宁王;也有趁朝廷更替之际为自己谋求私利的阮大铖、马士英;更有如郑妥娘这样的,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的秦淮妓女。

一个朝廷的灭亡,其原因必定是复杂的;一个朝廷的灭亡,其百姓必定是凄惨的;一个朝廷的灭亡,其爱情也必定是无法存在的,正如侯方域同李香君这一对爱人,在因战火而分离又机缘巧合再次相会后,在张瑶星的点化下,双双出家一样。

桃花扇的故事在哪个朝代(历经十年写成的桃花扇)(2)

呸!两个痴虫,你看国在那里?家在那里?君在那里?父在那里?偏是这点花月情根,割他不断么?

《桃花扇》,虽是一部戏曲形式的文学作品,但却同所有经典的文学巨作一样,有其令人欢笑的地方,比如,在《眠香》这一出戏里,生请教众女子的姓名时,净说道,奴家郑妥娘,生沉吟介,果然妥当不过。净说,不妥不妥,生问,怎么不妥?丑回答说,好偷汉子。净说,我不偷汉,你如何吃的荏胖?

有其令人流泪的地方,比如在《誓师》这一出里,史可法眼见唯一的三千军士有叛变之心,因悲痛而流下血泪,终因他的血泪,而激起了三千军士的热血,随后,史可法下令,你们三千人马,一千迎敌,一千内守,一千外巡。上阵不利,守城;守城不利,巷战;巷战不利,短接;短接不利,自尽。其忠义之心,让人敬佩;

有其令人愤怒的地方,比如崇祯皇帝于媒山自尽后,正直国破之时,身为凤阳督抚马士英竟然说道,幸遇国家大变,正我辈得意之秋。对皇帝的驾崩,他全无悲伤,其小人的嘴脸让人愤怒;对于《桃花扇》这部戏曲,正如老赞礼所说,更可喜把老夫衰态,也拉上了排场,做了一个副末的角色,惹的庵哭一回,笑一回、怒一回,骂一回。

此剧一经定稿上演,马上引起轰动。长安之演《桃花扇》者,岁无虚日……

接下来,小白将简单的介绍一下,《桃花扇》的内容:

桃花扇的故事在哪个朝代(历经十年写成的桃花扇)(3)

《桃花扇》此剧,一共四十四出,可分为四卷,第一卷从《先声》一出到《抚兵》一出结束,一共十回。

《先声》一出,是《桃花扇》的开篇之作,孔尚任用老赞礼这个南明弘光朝廷灭亡的见证者为引子,为我们讲述了《桃花扇》的作者以及简单的介绍了《桃花扇》这部名剧的主要内容。

《听稗》一出,其主要内容是介绍《桃花扇》这部名著中的主人公侯方域。

小生姓候,名方域,表字朝宗,中州归德人也;父亲候恂,官至户部尚书。先祖太常,久树东林之帜。(崇祯时期,东林党同以魏忠贤为首的魏党一直处于敌对状态,而阮大铖,曾认魏忠贤为干爹,在众人对魏忠贤的弹劾下,魏忠贤被崇祯皇帝下旨抓捕,在押送途中自杀,但魏忠贤的下台并没有让东林人放弃对如阮大铖这类人的痛恨,在以陈定生、吴次尾为首的复社文人心中,依然深恶痛绝如阮大铖这样的小人,这也是他们之间矛盾的根本,阮大铖得势后,对复社文人进行了强烈的打击报复)

侯方域之所以来到南京,是因为参加在南京举行的乡试,只是不幸落第,心情愁闷而在南京逗留。

同时,在这一出中,孔尚任借陈贞慧等人讨论流寇一事,向我们展示出了,明朝岌岌可危的局面:

昨见邸报,流寇连败官兵,渐逼京师。那宁南王左良玉,驻军襄阳,中原无人,大事已不可问,我辈且看春光。

《听稗》一出的主题,便在听稗二字上,其意思为听书,听何人说书呢?就是《桃花扇》中以说书出名的柳敬亭,人称柳麻子。柳敬亭是《桃花扇》中的主要人物之一,其为人正直,是一个忧国忧民的流浪说书人,他同复社文人一样,对如阮大铖这样的小人深感痛恨,这也是他被侯方域等人赏识的原因。

桃花扇的故事在哪个朝代(历经十年写成的桃花扇)(4)

《传歌》一出,则主要介绍的是《桃花扇》中的主人公李香君,此出以李香君的养母李贞丽和杨龙友二人的交流开始;李香君的名字以及她居住的楣香楼都是由杨龙友所取的名字

在此,作者对李香君名字进行了解释:其出自《左传》:兰有国香,人服媚之。

在这一出里,作者还向我们讲述了李香君的师傅苏昆生。这几个人,都是《桃花扇》这部剧的重要人物之一。

末尾,由杨老提出,将李香君介绍给侯方域这个家世人品一流的公子哥。也因此,候、李二人的结合成为了可能。

《哄丁》一出,描写是丁祭(古代纪念孔子的节气)的场面,复社文人在此遇见阮大铖,对其进行了语言以及肢体上的侮辱,这是阮大铖同复社文人之间矛盾的进一步升华。

《侦戏》一出,主要描写的是被众文人痛恨的阮大铖这个人物,他本是科举出身,也是一个当之无愧的文人,其著作的《燕子笺》也受到了复社文人首领陈定生的赏识,但,终究因为阮大铖曾经的污点,而使他们全盘否定了阮大铖。他们之间的关系得到进一步恶化。

此时的阮大铖,还是让人同情的,他对这些文人对自己的误解,也有心想化解,所以,但听到杨龙友提出,有办法替其化解与复社文人之间的矛盾时,他毫不犹豫的答应了,而杨龙友提出的方法就是让阮大铖出资,帮助侯方域疏拢(青楼女子第一次接客称为疏拢)李香君。阮大铖在得知杨老需要二百多银后果断给了他三百银,可见此时的他,还是幻想同复社文人之间搞好关系的。

桃花扇的故事在哪个朝代(历经十年写成的桃花扇)(5)

《访翠》一出,讲述的是侯方域百无聊赖之际,漫步秦淮河畔,偶遇柳敬亭,二人又同去汴玉京家面见了李香君的事,随后,在杨龙友等人的凑合下,侯方域答应了疏拢李香君一事。

在这一回里,侯方域、柳敬亭、汴玉京、苏昆生、杨龙友六人行了一回酒令,随后侯方域抽到的是香扇坠(李香君外号便是香扇坠),并为此做了一首诗:

南国佳人配,休教袖里藏;

随郎团扇影,摇动一身香。

末尾,杨龙友约定侯方域疏拢李香君之日。

《眠香》一出,主要描写的是侯方域疏拢李香君一事,在这一出戏里,侯方域给李香君的定情之物就是桃花扇,这也是《桃花扇》名字的由来。候、李二人的爱情开始。

《却奁》一出,主要描述的是,杨龙友在帮助侯方域疏拢李香君后,在候、李二人的询问下,告知了真正帮助侯方域出资疏拢李香君的真正主人是阮大铖。

侯方域同阮大铖本有亲属关系,但因其不端的行为而让侯方域与其断了联系,但如今,在杨龙友的劝说下,他对阮大铖痛恨的态度又似乎动摇了一些,并欲答应通过他在复社文人之间的地位来化解他们之间的矛盾。

但李香君听了后,立即发怒,说道:

官人是何说话?阮大铖趋炎附势,廉耻丧尽,妇人女子,无不唾骂。他人攻之,官人救之,官人自处于何等也?

随后,李香君脱去阮大铖为其出资而买来的衣裳、首饰,侯方域为阮大铖说情一事也以失败告终。

桃花扇的故事在哪个朝代(历经十年写成的桃花扇)(6)

杨龙友失望而归,候、李二人同阮大铖之间的矛盾正是建立。

《闹榭》一出,讲述的是秦淮河畔灯会的盛况,这一出发生的地方,是丁继之家,复社文人同侯方域、李香君等人偶遇随后一同赏灯会,在欢快的气氛中时间流逝,灯会即将落幕之时,阮大铖坐船而出,在看到复社文人的招牌后失兴而归。

《抚兵》一出,是《桃花扇》第一卷的结束,讲述的是坐镇襄阳的南宁王左良玉,手握三十万大军,但因军粮不足而导致军中动乱,左良玉无法,只得以“移师借粮”,进军南京的借口安抚将士。

小结

在《桃花扇》第一卷中,孔尚任主要为我们讲述了候、李二人结合的经过;并向我们介绍了明朝此时北方即将沦陷的情形。

同时,也向我们交代了,阮大铖同复社文人之间;同候、李之间矛盾的来龙去脉;为后文阮大铖得势后报复复社文人以及候、李二人埋下了伏笔。

在本卷最后一回,作者借左良玉为抚兵而说出进军南京一事,为后文侯方域书信阻止左良玉进军埋下了伏笔(侯方域的父亲候恂,是左良玉的恩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