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八个市县一体化(在鲁西崛起中当先锋)

记者 王尚磊 李怀磊 谢晓丽 国晓宁,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聊城八个市县一体化?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聊城八个市县一体化(在鲁西崛起中当先锋)

聊城八个市县一体化

记者 王尚磊 李怀磊 谢晓丽 国晓宁

12月27日,聊城市第十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开幕,聊城市市长张百顺代表市人民政府向大会报告工作。报告指出,2023年主要工作任务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度融入国家和省重大战略,顶住压力,保持定力,激发活力,狠抓执行力,奋力在鲁西崛起中当先锋、打头阵。重点抓好10个方面的工作。

聚焦扩量提质

坚定不移优化产业体系

坚持深耕实体经济,加快推进产业基础高级化、产业链现代化,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培大扶强先进制造业。启动三年攻坚突破行动,规上工业增加值增长8%以上,建设特色鲜明、主峰凸显的制造业强市。提升产业链条竞争力。增强系统性、前瞻性谋划,出台“一业一策”政策措施,重点打造铝加工、化工新材料、轴承等标志性产业链。发挥“链长”统筹指导和“链主”引领带动作用,优先保障链主企业、重点项目要素供给,突出抓好100个强链延链补链项目,培育优良产业生态。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卡位入链,促进大中小企业融通发展。提升产业集群引领力。全力塑优建强优势产业集群,力争有色金属、黑色金属、绿色化工、农副产品加工产业营收大幅增长;着力培育壮大新兴产业集群,推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提速扩量,创建省级“雁阵形”产业集群、特色产业集群2个以上。提升企业梯队支撑力。着眼构建“金字塔”型企业结构,新增“小升规”企业100家、省级以上高成长企业150家。加强质量品牌建设,新增省级质量品牌企业15家。精准对接资本市场,支持更多优质企业挂牌上市。深入实施“助企远航行动”,再选派一批服务专员到企业驻点帮扶。

全面推进数字化转型。坚持把数字化作为弯道超越的新赛道新引擎,推动数字技术向各领域全面拓展、深度融合。夯实数字经济“底座”。加快5G和千兆光网建设,推进市县城区5G网络连续覆盖,基站总量突破1万个。建设数字经济生态服务平台,“一综一专”标识解析二级节点上线运营,打造工业互联网生态体系。加快产业数字化。推进“工赋聊城”,建设“晨星工厂”,新增省级智能工厂、数字化车间15家以上。推动1000家中小企业数字化智能化改造,以“千企技改”促“千企转型”。促进数字产业化。提升光电线缆、集成电路、基础材料等核心产业竞争力,培育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集群,建设聊城数字经济产业园,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增长15%以上、占GDP比重达到3%。

繁荣发展现代服务业。实施服务业“三百”工程,增加值增长5.5%以上。大力发展科技研发、工业设计等生产性服务业,培育自主会展品牌,新增省级现代服务业示范区(试点)3个。重点发展智慧、绿色物流,建设一批综合性物流园区,加快临清、冠县等内陆港建设,争创国家物流枢纽城市、骨干冷链物流基地。积极引进股权投资等紧缺型金融机构,提升金融服务实体经济能力。推动传统商贸批发市场改造升级,建设多功能一体、多业态融合的商贸集聚核心区。抢抓市场回暖契机,开展消费扩容提质行动,举办“惠享水城”系列促消费活动,继续推出消费券政策,提振汽车、家电等大宗消费。狠抓接触性消费,推动批零住餐等行业恢复向好,壮大网络消费、夜间消费等新业态,让聊城大地更具烟火气。

聚焦创新驱动

坚定不移塑强发展动能

坚持创新在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推动科技教育人才“三位一体”联动发展。深层次培植创新沃土。围绕产业链部署创新链,构建精准赋能的科技创新体系。狠抓创新主体培育。推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快速成长,新增高新技术企业100家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入库800家以上。创新科技金融产品,设立和引进一批科创基金,护航科技企业成长壮大。狠抓关键技术攻关。围绕破解有色金属、高端装备、绿色化工等产业技术瓶颈,支持龙头企业竞争国家、省重点研发计划,实施科技攻关项目50项以上。开展知识产权重点企业帮扶行动,专利授权量增长18%以上。狠抓创新载体支撑。布局建设市级重点实验室、技术创新中心、新型研发机构50家以上,新增省级以上创新平台20家以上。提升聊城产研院等载体运营质效,支持市高新区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国家双创示范基地。狠抓产学研深度融合。促进大学、科技、产业融通创新,高标准建设大学科技园。鼓励信发、鲁西、中通等骨干企业与高校院所共建高层次创新联合体。加强与发达地区产学研合作,打造一批研发在外、转化在聊的“科创飞地”。

全方位优化教育体系。坚持把教育作为未来发展的奠基工程,构建全龄教育体系。扩增公办学前教育资源,落实新建居住区配建公办幼儿园。持续提高公办义务教育占比,规范民办教育发展,加快高中教育多样化发展,深化教育评价体系改革,推进优质教育扩量均衡布局。大力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市技师学院、聊城幼儿师范学校转设高职院校,支持聊城职业技术学院举办本科专业,争创省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加强与聊城大学深度合作,打造城校融合发展共同体。积极发展继续教育,建设全民终身学习型城市。

多举措强化人才支撑。大力推行人才新政35条,注重团队引才、柔性引才,完善人才服务联动机制,全面落实各项激励政策。持续办好院士专家聊城行、名校人才直通车等活动,引进省级以上高层次人才15人、海外人才100人、高校毕业生3万人。大力培育“水城工匠”,新增技能人才1.2万人以上。实施青年人才集聚行动,加快建设青年发展友好型城市,努力实现青年与城市的双向奔赴、共同成长。

聚焦有效投资

坚定不移夯实基础支撑

坚持总量和结构“双发力”、投向和投效“双提升”、产业和基础设施“双驱动”,以有效投资拉动经济持续增长。

突出产业项目拉动。紧扣国家、省重大战略和政策导向,谋划实施省市县重点项目600个以上,完成投资750亿元以上。拓宽资金供给渠道,全力做好各类债券和中央预算内投资争取。有效释放民间投资潜力,力争民间投资增速高于全部投资。强化要素保障,重点推进鲁西化工尼龙6、信发BDO精细化工等一批投资过50亿元重大项目,加快聊城、茌平化工产业园扩区建设。引导企业加大技改投入,实施制造业技改项目600个以上。

突出交通项目拉动。以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聊城样板建设为抓手,加大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力度。确保济郑高铁明年底通车,加快雄商高铁全线建设,积极推进聊邯长高铁前期工作,全力拥抱“高铁时代”。构建“两纵七横一环”高速网络,开工济南至东阿、济南至临清、德州至高唐高速项目,加快东阿至阳谷高速、德上高速临清连接线建设,谋划推进高唐至台前、临清至濮阳高速项目。全力推进市大外环建设,确保明年底前通车。加快聊城机场立项、可研报告等前期工作,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力争“十四五”期间开工建设。

突出水利项目拉动。抓住现代水网体系建设重大机遇,建设总投资40亿元的22个重点水利项目。着眼水安全有效保障,实施骨干河道综合治理,建设一批连通、拦蓄工程,增强水旱灾害防御能力。着眼水资源综合利用,实施位山、彭楼灌区现代化改造,推进南水北调后续工程,强化地下水超采治理,加大雨洪水、再生水利用,实现“五水共享”,建成国家节水型城市。着眼水治理智慧高效,提升河流监测预警设施,完善“水利态势一张图”,构建多功能一体化现代水网格局。

突出能源项目拉动。支持大唐热电新建大型煤电机组,推动祥光2×66万千瓦热电联产项目复工。坚持市级统筹布局,有序推进整县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积极谋划一批风电、氢能、生物质能项目,新能源装机容量达到350万千瓦。推进西干线聊城段、临莘线等天然气管道项目,加快LNG储气调峰项目建设,强化清洁能源保障能力。建设3座220千伏、7座110千伏变电站,谋划实施一批商业储能电站项目。

聚焦改革开放

坚定不移激发市场活力

坚决落实“两个毫不动摇”,大力弘扬企业家精神,让各类市场主体专心创业、安心经营、放心投资,形成全社会创新创业创造万马奔腾之势。

强基固本让国企敢干。持续深化国资国企改革,完善现代企业制度,加大集中统一监管力度,推进国企健康发展。整合市县文旅、水务等资源,壮大国企规模实力。推动市属企业优化重组,支持国有资本向先进制造业、现代农业、重大基础设施等领域集中,确保主要经营指标保持两位数增长。强化国企使命担当,引导企业围绕重大战略、重点任务,加强与央企、省企战略合作,加大对实体经济的投资力度,切实发挥干大事、挑大梁、稳大盘作用。

优化服务让民企敢闯。坚持有求必应、无事不扰,加强企业全天候服务,推动“e企办”迭代升级。优化工程建设审批机制,再推出一批集成打捆办理事项。完善“15分钟政务服务圈”,建成启用新市民服务中心,打造“聊·诚办”服务品牌。扩大电子证照应用,实现历史证照电子化,基本建成“无证明城市”。落实好减税降费政策,推出惠企政策“免申即享”清单。办好“聊城企业家日”活动,健全常态化政企沟通机制,用心用情为企业解决难题。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防止和纠正利用行政手段干预经济纠纷,杜绝对民营企业“一刀切”的重复检查、过度执法、随意处罚。

双向开放让外企敢投。更大力度吸引外来投资,实施贸易和招商联合行动,突出制造业、大项目、外资项目招引,精准绘制产业链招商图谱,实施精准化链条式招商。充分发挥商协会桥梁纽带作用,推进以商招商、以企招商,创新政企协同招商新模式。全年落地过亿元项目230个以上,到位资金460亿元以上。积极拓展“一带一路”和RCEP市场,新增进出口实绩企业200家以上。大力发展外贸新业态新模式,争创国家市场采购贸易方式试点。高标准建设中国—太平洋岛国应对气候变化合作中心,打造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对外交流平台。

聚焦富民兴农

坚定不移建设农业强市

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推进“五大振兴”,加快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筑牢产业之基。扛牢粮食安全责任,坚决遏制耕地“非农化”“非粮化”,确保粮食总产稳定在110亿斤以上,完成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10万亩,打造沿黄绿色粮仓。发展“一镇一业、一村一品”,推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开展农产品加工业突破行动,建设一批现代农业产业园,壮大一批预制菜加工企业,规上农产品加工企业营收突破1000亿元。聚焦核心种源、农机装备等领域,支持重大创新平台建设。实施品牌强农计划,新增重点品牌标识80个以上,提升“聊·胜一筹!”核心竞争力,打响“聊城新三宝”品牌。大力发展农村电商,营业额突破80亿元,增长25%以上。

彰显生态之美。推进村庄规划应编尽编,深化整县整镇人居环境整治,打造示范片区11个,建成省级美丽乡村示范村38个。统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推广“点菜单”式新建农村住房,新改建农村公路500公里,提升农村坑塘防汛蓄水生态功能,加强农村改厕后续管护,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覆盖率达到50%以上。注重保护传统村落和特色民居,传承好历史记忆。加强和改进乡村治理,推广“清单制”“积分制”治理模式,建设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拓宽增收之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发展乡村富民产业,加快4个衔接乡村振兴推进区建设,争创2个省级乡村振兴齐鲁样板示范区。大力推广“耿店经验”,持续实施“归雁兴聊”计划,深化乡村人才培训,培育新型职业农民3000人以上。规范农村产权流转交易市场体系,稳妥推进农村承包地经营权抵押贷款、集体资产股权质押贷款扩面增量,增加群众财产性收入。多措并举壮大集体经济,25%以上的行政村年收入超50万元。

聚焦宜居宜业

坚定不移建设品质城市

坚持“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着眼宜居宜业宜游,全力打造有颜值、有内涵、有温度的“两河明珠”城市。

拓展城市发展空间。着眼“东融、西拓、南展、北跨、中疏”,高水平完成国土空间总体规划。优化主城区总体城市设计,科学规划城市天际线、城市色彩、公共空间体系,彰显特色风貌。实施“强中心区”战略,提升东昌府区首位度,完善北部城区配套设施,集中力量高标准建设高铁新区,推进聊茌一体化发展,支持茌平、东阿、高唐融入济南都市圈。

提升城市功能品质。优化城市交通网,新改建道路23条,新建桥梁5座,谋划建设市城区外环高架,构建城市快速通道。连通城市水系,畅通运河、周公河、班滑河等堵点,拓展更多亲水空间,勾勒河湖相济、人水相依的美丽画卷。推进“公园城市”建设,优化生态廊道,丰富景观色彩,促进蓝绿空间有机融合。持续开展城市更新,加快东昌路绿色低碳改造,展现城市主轴新风采。实施雨污分流改造180公里,有序推进海绵城市和综合管廊建设,加快老旧管网更新改造,增强城市承载力。

强化城市精细管理。以创建全国文明城市为目标,推进城市治理能力全面提升。加强城市“十乱”整治,提升农贸市场规范化水平,强化物业有效管理,让城市环境更加宜居。用活“城市大脑”,整合提升各领域二级平台,建设一批专题场景,建成多个四星级新型智慧城市,让城市治理更加智慧。优化主城区商圈布局,引进建设游购娱一体的大型商业综合体,支持传统商业发展新兴业态,以社区为中心完善商业网点布局,着力打造“一刻钟便民生活圈”,让城市生活更加便利。

聚焦区域崛起

坚定不移壮大县域经济

坚持把县域经济作为区域发展的基石和支撑,加快形成经济强县率先突破、中等县加速崛起、薄弱县跨越赶超的崭新格局。

把强县和富民统一起来。立足资源禀赋和产业基础,统筹财政增收和群众致富,支持各县(市、区)集中打造2—3个百亿级主导产业集群。支持东昌府区建设现代服务业为主体、先进制造业为支撑的“首善之区”,茌平着力建设国内高端铝精深加工和绿色化工基地,临清聚力打造全国轴承和纺织产业新高地,冠县建强全国重要的精品钢板、装备制造基地,莘县建设现代农业之都、石化新材料产业基地,阳谷打造国内领先的铜冶炼精深加工基地、光电线缆产业集聚区,东阿打造比较优势明显、多业态融合的鲁西大健康产业高地,高唐建设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智能装备制造和食品加工基地。

把改革和发展结合起来。健全县域经济发展支持政策和考核体系,赋予县级更多行政自主权和资源调配权。支持市经开区创建国家级“两业融合”发展试点,市高新区打造全国重要的化工新材料和高端装备制造基地,市度假区打造宜居宜业宜游的产城融合样板区。深化开发区体制机制创新,将各类开发区(园区)作为主战场,强化“亩均效益”评价,推进优质企业、项目、要素向开发区集中。开展寻标对标活动,推动所有省级以上开发区实现位次前移,更多县(市、区)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先进行列。

把城镇和乡村贯通起来。推进以县城为重要载体的新型城镇化,优化城乡规划总体布局,强化城市设计和风貌塑造,打造各具特色的精致县城。加快市政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配套,提升县城和城镇综合承载力。充分发挥镇域连城带乡作用,支持有条件的中心镇建设县域副中心,评选一批经济强镇、特色强镇。畅通要素城乡双向流动渠道,保障进城落户农民合法土地权益,引导农民向县城和镇驻地有序集聚,加快农业转移人口就近城镇化。

聚焦绿色低碳

坚定不移建设生态聊城

坚持生态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协同共进,加快一体化保护、系统化治理,着力提升发展“含绿量”。

坚决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刚性落实“三线一单”分区管控要求,严格相符性审查,把牢建设项目环境准入关。扎实推进中央、省环保督察和黄河流域专项督察整改,确保问题整改见底清零。推进新一轮“四减四增”行动,实现源头禁限、过程减排、末端治理全过程管控。强化颗粒物与臭氧协同治理,力促PM2.5、PM10、优良天数“两降一升”。聚焦“两清零、一提标”,加大水污染治理力度,地表水环境质量稳定退出全国后30位。加快“公转铁”步伐,推进3条专用线建设。强化农业面源污染防治,加快农药化肥减量增效,做好农业生产废弃物综合利用。

切实加强生态保护修复。全面落实河湖长制,常态化开展河湖“清四乱”,保障重点河流生态基流,实施河道生态修复,实现美丽幸福河湖全覆盖。扎实开展土壤污染管控修复,保障城乡用地安全利用。开展引黄泥沙资源化利用试点,推进沉沙池区生态修复提升。高标准实施国土绿化行动,建设黄河生态廊道,完成造林4000亩以上。完善生活垃圾分类收运处体系,加强危废监管处置、固废循环利用,推进垃圾处理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努力建设“无废城市”。

着力推动绿色低碳发展。坚决遏制“两高”项目盲目发展,限期关停30万千瓦以下小煤电机组。稳步推进能耗“双控”向碳排放“双控”转变,创建国家碳计量中心。推进重点用能企业节能技改,新增省级以上绿色制造示范单位10家以上,建设一批“近零碳”示范项目、试点园区。推广三星级绿色建筑,新增绿色建筑面积400万平方米。实施绿色低碳全民行动,加快形成绿色生产生活方式。

聚焦文旅融合

坚定不移打造文旅名城

坚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以产业理念抓项目,促融合发展增效益,加快建设全国知名旅游目的地。塑强特色文旅品牌。着眼打造独具魅力的“江北水城·两河明珠”,对标一流城市范例,编制全域旅游规划。高水平推进国家文化公园(聊城段)建设,彰显黄河农耕文明、大运河商业文明交融的独特魅力。充分挖掘名胜、名著、名人资源,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展示深厚历史文化底蕴。传承弘扬孔繁森精神,加强红色资源保护利用,擦亮革命老区品牌。高规格举办中国两河文化论坛,打响“两河之约”旅游品牌。

强化重大项目支撑。坚持龙头带动、全域统筹,构建“一城两带”文旅格局。以5A景区创建为引领,加强中华水上古城保护,推进业态活化,让古韵今风相得益彰。启动东昌湖南岸文旅综合体项目,规划实施望岳湖公园一期工程,建设连接两湖生态廊道,打造水城形象集中展示区。实施一批沿黄沿运重点项目,推动曹植景区、景阳冈文化景区等优化升级,完成运河文化博物馆改造,推动文旅与交通水利、乡村振兴深度结合,实现“两园”同步建设、“两带”融合发展。

优化文旅产品供给。深耕“山东手造·聊城有礼”品牌,开发系列文创产品,塑强“厚道老聊城·地道新三宝”标识。打造提升“舌尖上的聊城”,推出阿胶宴、水浒宴、运河宴等特色美食。创作一批展现聊城历史印记的精品演艺,运用“文化创意 数字科技”新模式,让游客沉浸式感受人文魅力。定制更多“过夜游”特色线路,推动中华水上古城争创国家夜间文旅消费聚集区。策划推出更多水上观光休闲项目,尽显水城特色。新增一批精品酒店、星级民宿,谋划建设市级旅游集散中心,以崭新形象迎接八方来客。

聚焦共建共享

坚定不移增进民生福祉

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着力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市人民。

织密社会保障“安全网”。着力扩大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群体就业,城镇新增就业4.5万人。全力保交楼、保民生、保稳定,促进房地产业平稳健康发展。支持刚性和改善性住房需求,着力解决新市民、青年人等群体住房问题。健全职工门诊共济保障机制,实施重特大疾病医疗保险和救助制度,推动长期护理保险扩面。提升养老服务质量,争创全国居家和社区基本养老服务提升试点市。增加托位供给,创建全国婴幼儿照护服务示范城市。健全困难群体救助体系,让每一位身处困境者都能得到关爱、感受温暖。

牵紧公共服务“幸福线”。准确把握疫情防控新形势,精准落实各项优化措施,以保健康、防重症为重点,切实保障群众就医用药,着力做好老年人和患基础性疾病群体防控,全力做好医疗救助工作,确保平稳渡过流行期。健全重大疫情救治体系,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推进中医药改革综合示范区建设,争取中医湿证国家重点实验室落户。实施新一轮医疗服务能力“攀登计划”,争创国家区域医疗中心。深入开展全民健身,健全体育后备人才培养体系,加快市工人文化宫(市游泳馆)建设,举办首届“环东昌湖国际马拉松大赛”、全国龙舟大赛、第三届市运会等赛事,让竞技体育与全民健身两翼齐飞。

筑牢平安建设“防护墙”。深化落实安全生产“八抓20条”创新举措,持续开展大排查大整治,增强防汛抗旱、应急救援能力,提升本质安全水平。加强食品药品源头管控和质量监管,让广大群众买得放心、吃得安心。着力化解重点企业金融风险,守牢不发生区域性、系统性风险底线。深化“平安聊城”建设,常态化开展扫黑除恶,严厉打击电信网络诈骗、养老诈骗。践行新时代“枫桥经验”,开展重点领域突出风险集中化解行动,深化矛盾纠纷诉源治理。加强国防动员,确保全国双拥模范城“六连冠”。实施民族交流“三项计划”,创建筑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示范区。扎实做好第五次经济普查。支持工会、共青团、妇联等人民团体广泛参与社会治理和公共服务,着力做好社会科学、地震气象、对口帮扶、妇女儿童和关心下一代等工作。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