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易乾卦离卦(周易乾卦杂谈)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下面我们就来说一说关于周易乾卦离卦?我们一起去了解并探讨一下这个问题吧!

周易乾卦离卦(周易乾卦杂谈)

周易乾卦离卦

九四:或跃在渊,无咎。

《象》曰:“或跃在渊”,进无咎也。

《文言》曰:九四曰“或跃在渊,无咎”,何谓也?子曰:“上下无常,非为邪也;进退无恒,非离群也。君子进德修业,欲及时也,故‘无咎’。”

《文言》曰:九四重刚而不中,上不在天,下不在田,中不在人,故“或”之。“或”之者,疑之也,故无咎。

※译文

九四:龙已在深渊里,或跃动,或静观,进退有据,不会有灾难。

《象传》说:龙要么一跃而起,要么潜入深渊里,表示可以有所行动而没有灾难。

《文言传》说:九四爻辞说“或上进腾跃,或退处在渊,必无咎害”,这里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比喻贤人的上升或下降是没有定数的,并非出于邪念;他的进取、引退也是未知数,并非脱离众人。这就好比君子提升道德、建功立业,是想抓住时机进取,所以‘必无咎害’。”

《文言传》说:九四是多重阳刚叠成的,但是居位不正中,上不达于高天,下不立于地面,中不处于人境,所以强调“或”。强调“或”的意思,就是说明疑而未定,所以这样就能免遭灾祸。

※启示

这一爻说明君子已到了跃跃欲试的阶段,只要决策谨慎,就能做到“进可攻,退可守”。

※原文

九五:飞龙在天,利见大人。

《象》曰:“飞龙在天”,大人造也。

《文言》曰:九五曰:“飞龙在天,利见大人”,何谓也?子曰:“同声相应,同气相求;水流湿,火就燥;云从龙,风从虎;圣人作而万物睹。本乎天者亲上,本乎地者亲下,则各从其类也。”

《文言》曰:夫“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天且弗违,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

※译文

九五:巨龙高飞上天,利于出现大人。

《象传》说:“龙飞上了高空”,意味着君子到了大展宏图的时候。

《文言传》说:九五爻辞说:“巨龙腾飞在天,利于出现大人”,这里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指出,“这是比喻同类的声音互相应和,同样的气息相互求取;水会流向湿处,火会趋向干处;景云随着龙吟而出,谷风随着虎啸而生;圣人奋发立业而万物皆仰望可见;依存于天的亲近于上,依存于地的亲近于下,各以其类别跟从而发挥作用。”

《文言传》说:九五爻辞中所说的“大人”,其德行与天地覆载万物相吻合,他的圣明如同日月一样普照大地,他的恩威如同四时转换一样井然有序,他判断吉凶、指示赏罚如同鬼神一样神妙莫测。他先于天象而行动,天不违背他;后于天象而处事,也能遵循天的变化的基本法则。天尚且不违背他,何况人呢?又何况鬼神呢?

※启示

这一爻告诉我们,时机已成熟,万事俱备,只欠那帮他成就大业的东风——贤人,此时的首要任务是去求见贤人。

※原文

上九:亢龙,有悔。

《象》曰:“亢龙有悔”,盈不可久也。

《文言》曰:上九曰“亢龙有悔”,何谓也?子曰:“贵而无位,高而无民,贤人在下位而无辅,是以动而‘有悔’也。”

《文言》曰:“亢”之为言也,知进而不知退,知存而不知亡,知得而不知丧。其唯圣人乎!知进退存亡,而不失其正者,其唯圣人乎!

※译文

上九:龙飞到一定的高度就达到极点了,若继续向上飞,可能会招来灾祸,导致悔恨产生。

《象传》说:龙飞到一定的高度就达到极点了,若继续向上飞,可能会招来灾祸,导致悔恨产生,因为凡事过了头就不会长久。

《文言传》说:上九爻辞说“巨龙升腾高飞到极端,终将有所悔恨”,这里讲的是什么意思呢?孔子说:“这是比喻有些人尊贵而没有实位,地位崇高却无力治理百姓,贤明的人身居下位却无人辅助他,所以一旦轻举妄动必将‘有悔’。”

《文言传》说:上九爻辞中所说的“亢”,是说明有些人只知进取而不知及时引退,只晓得生存而不明白终将衰败,只晓得得到利益而不知其所得终将失去。大概只有圣人才是明智的吧!深知进取、引退、生存、灭亡的道理,行为不偏失正确途径的,大概只有圣人才能做到吧!

※启示

这一爻说明,胸怀大志的人,在取得了最高的成就之后,不要急于继续向上求索。

※原文

用九:见群龙无首,吉。

《象》曰:“用九”,天德不可为首也。

《文言》曰:“潜龙勿用”,下也;“见龙在田”,时舍也;“终日乾乾”,行事也;“或跃在渊”,自试也;“飞龙在天”,上治也;“亢龙有悔”,穷之灾也;“乾元用九”,天下治也。

《文言》曰:“潜龙勿用”,阳气潜藏;“见龙在田”,天下文明;“终日乾乾”,与时偕行;“或跃在渊”,乾道乃革;“飞龙在天”,乃位乎天德;“亢龙有悔”,与时偕极;“乾元用九”,乃见天则。

※译文

用九:群龙聚集在一起,不知道龙头在哪,都自由地飞翔,是非常吉利的。此爻为特有爻题,只在《乾》《坤》两卦中出现,《坤》卦为“用六”。

《象传》说:“六爻全阳,这正是阳集中的地方,天下英杰集中的地方”,天的品德的集中反映,不能有头目。

《文言传》说:“巨龙潜伏水中,暂时不施展才华”,说明地位低下卑贱;“巨龙出现田间”,指暂时屈藏于低势,时势已开始舒展;“整天奋起振作”,说明事业付诸实践;“或腾跃上进,或退处在渊”,说明正在自我检验;“巨龙高飞上天”,说明形成最好的政治局面;“巨龙高飞穷极,终将有所悔恨”,说明穷极带来的灾难;“天有元始之德而用九(阳刚化为阴柔的九数)”,说明天下大治是势所必然。

《文言传》说:“巨龙潜伏水中,暂不施展才华”,说明阳气潜藏未现;“巨龙出现田间”,说明天下文采灿烂;“整天奋起振作”,说明追随时光向前发展;“或腾跃上进,或退处在渊”,说明“天道”转化、出现变革;“巨龙高飞上天”,说明阳气旺盛正当天位,具备“天”的美德;“巨龙高飞穷极,终将有所悔恨”,说明随着时节的不断变化而穷尽衰落;“天有元始之德而用九(阳刚化为阴柔的九数)”,这是体现大自然的基本规律。

※启示

这告诉我们,一个人的事业到达巅峰时,就应该集思广益,以防止“亢龙有悔”。

※总论

《乾》卦作为《周易》六十四卦之首,是天的象征,揭示了阳刚、强健的本质及其发展变化规律。《周易》的辩证哲学体系,在此铺下了第一块基石。要是进一步从“《易》者,象也”(《系辞下传》)这一特征细加考究,还可以发现,本卦的卦体取“天”为象,固是比喻;六爻的爻辞取“龙”为象,也是比喻。大旨无非揭明“阳刚”的内在气质。朱熹说:“《易》难看,不比他书。《易》说一个物,非真是一个物,如说‘龙’非真龙。”(《朱子语类》)这种假象寓意,一直贯穿于《周易》全书,也是这部现存最古老的哲学著作的重要特色。

※疑难解析

“亢龙有悔”和“见群龙无首,吉”

“亢龙有悔”是《乾》卦上九(《乾》卦最高、最后一爻,其位置也到了最高点)的爻辞,这表明一个人的事业已到了巅峰,为什么这时很可能有悔恨产生呢?

首先,我们可以把一个人经营自己的事业比作登山,当一个人已登到山的顶峰,如再往前走,就会走下坡路。其次,当一个人登上山的顶峰时,回望自己辉煌的历程,一种自豪的感觉涌上心头:没有自己干不了的事,瞧,这么高的山也爬上来了。于是,就可能不听别人的劝阻,贸然去登另外一座山,谁知,山峰之间没有桥梁可通,这就造成一落千丈的结局。再次,高处不胜寒,在下的老百姓也难以理解他的举动,这便失去了铺垫的基石,自然容易往下跌。所以,一个人登上了最高峰时,容易做错事,导致悔恨产生。

为了永远没有悔恨产生,我们干脆永远停止不前,对吗?我们看看“见群龙无首,吉”的具体含义,就知道这是大错特错的。

因为“群龙无首”是防止“亢龙有悔”的有效措施。“群龙无首”的意思是不知道龙头在哪,大家都自由自在地飞翔,这就好比一个总经理创办了一个企业,该企业已走上了极其兴盛的道路,在那里聚集了相当多的贤明的人,他们各有千秋,都对企业的壮大立下了汗马功劳,虽说有总经理在,但总经理的意见只能代表他个人的意见,真正的决策权在大家,这就表明“群龙无首”的实质是不独断专行,不自满,这自然能带来几大好处:

一、一个人在自己已进入事业的高峰时,不会贸然向前走,因为他的周围有许多贤明的人,他们的合力足以阻止他一个人的错误行动。

二、由于他不以主子身份自居,不但他身边贤明的人都愿意为他出力,而且在另外一峰的贤明的人也愿意归附他,于是,在内的和在外的合力构筑连通两峰的桥梁,使他登上了更高的山峰。

三、在下的老百姓也愿意在这种民主的气氛中生活,自然不会擅自离职。

所以,我们应用“群龙无首”来防止“亢龙有悔”。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