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杰 边陲日记(李杰边陲日记)

李杰 边陲日记(李杰边陲日记)(1)

▲ 2015年8月,802旅通信营战友来山东菏泽聚会。图为笔者与当年的老营长李先锋(中)、教导员赵连存(左)一起合影留念。

眼看就要毕业了,学员们的成绩始终上不来,两位教员心急如焚。挂在教室墙上的成绩表,就像一张耻辱榜,没有一个人达到优秀,获得良好的有三人,及格的五至六人,其余二十多人都是不及格,这种成绩不仅让教员难堪,我们学员心里也不好受。可有什么办法呢?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机器只有三台,还有两台经常趴窝,没有上机训练时间,放着谁来当教员都是这个结局。

到今天为止,我的数码打字每分钟40几组,字码还从来没有练习过,毕业能考什么成绩真的不敢想。如今轮训队变成了全天训练,每天强迫训练八小时,手指头打红了,脑袋都木了,我的体育训练也停了,一切就是为了应付即将到来的毕业考试。

晚上,124团有电影,大家在值日班长的整队下,带好小板凳正准备出发。平时沉默寡言的副队长,突然一反常态,板着脸走了过来:“干嘛?你们要干嘛!都把椅子放回去,就他妈的这个成绩还想看电影?一会儿班长都到我这里开会,其他人回教室里训练!”副队长的话就像是一盆冷水浇在大家身上,虽然有些不情愿,但谁都没脾气,只好回屋放凳子。

“副队长这么搞,完全是拿我们出气!这明显就是泄私愤!”砀山兵李伟发泄着心中的不满。“哎,官大压死人,人家就是故意整你也没辙。副队长是分管后勤工作的,这次整顿就炊事班的问题多,基地领导把他们整成那个熊样,他不拿咱们出气拿谁?”辛文思分析着自己的观点。

802团里,也就是几个城市兵敢发牢骚,其他人要不任劳任怨,要不就各有盘算,没有谁敢当众议论领导。

来到中队部,我原以为各班班长在开会时一定会提些合理化建议,好齐心合力共度难关。可谁知道,大多数人看副队长来势汹汹,就像耗子见了猫一样乖乖的坐着,任凭副队长对我们前一段工作的大肆否定。至于训练器材少,眼下该怎么解决训练问题,则没有一个人敢发表自己意见。

前三位班长都在发言中表示,学习成绩不好是自己工作不到家,今后一定刻苦努力训练,配合连队严格管理等等。这其实就是让班长们转弯子,看清形势,强调一下工作组走了,我“胡汉三”又回来了。

我没有向大家那样顺风接屁,我不想讨好谁,只想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实事求是,该说什么就说什么,摆事实,讲道理,阐明自己观点。

“我认为这次轮训队成绩不好有很多客观因素。一、学习时间短。听上一批老兵讲,他们在卧龙谷学习了四个月时间,而我们这次是三个月;二、轮训队准备不充分,三十多人的培训班只有三台电传打字机,而且有两台机器不能正常使用,每人每天得不到一小时的上机时间,巧妇难为无米之炊,我们有天大的本事,没有上机时间,训练就是一句空话;三、后勤保障不好。三个月的学习,有两个多月是在饿着肚子训练,这怎么能保证学习质量;四、我们已经强化训练三天了,晚上看个电影,放松一下很有必要……”“好了,今天就到这里,各班回去写一个工作汇报给我。”

李杰 边陲日记(李杰边陲日记)(2)

▲ 2006年10月,笔者回云南旅游,在蒙自南湖公园门前留影。由于行程紧张,我没能去开远看看。

我的话也许刺痛了副队长的心,他毫不客气地打断了我的发言,让大家回去写思想汇报。这哪儿是什么思想汇报?完全就是变相的写一份“检查”。我认为自己在轮训队的表现没问题,该做的我都做了,不该做的我也做了,没有什么可检讨的。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学习成绩上不去,完全就是客观造成的,和主观意识没关系。

毕业考试终于开始了,从基地通信站来了一位副主任验收我们的考核。如果拿真实成绩,只有个别一两个人能得到良好,少数人能得到及格,把这样的成绩交到基地,教员的脸上肯定不光彩,因此邓教员在考试时,就采用了“照顾”过关的做法,瞒着主任,偷偷放宽时间,放松要求,只要在纸面上合乎考试规定的,邓教员一般都给个良好。

我没能通过考试。我承认,这是我自身原因造成的,我压根就没有把学习放在心上,心里始终装着至今还没有着落的开远比赛,它牵扯了我太多的精力。尽管邓教员已经很照顾我了,可我的出错率太高,最终又一次尝到了不及格的滋味。

这是我最伤心的一天,考试没考好,比赛没着落,这可真让人心烦呐!我要在开远参加比赛的请示报告,已经给通信站发出去半个月了,可四角田至今也没有一位领导回信。

对了,听说802团已经正式扩编为支队,是正师级单位,我们无线连和通信连合并在一起变成通信站,属于营级单位。我们属于哪个中队?谁是中队长还不清楚。有心打电话给教导员赵连存,问一问是否收到我的请示报告?可几次拿起电话又被我放下,我总觉得一个新兵直接给营教导员打电话不合适,还是再等等吧,千万不能操之过急!

正在我焦急烦恼的时候,三中队队长来到教室里,喊我去三中队接电话。我和三中队队长没有什么私交,也就是一起打过篮球,三中队队长能亲自通知我去接电话,这样的待遇不仅我没有过,就是在座的所有学员都没有过。

走出了教室,我连忙说:“谢谢您!从哪儿打来的?怎么打到您这儿了?”三中队队长说:“是你们教导员打来的”我一听全明白了,赶紧跑进三中队队部去接电话。

“你是小李啊?我是赵连存,刚才我大概了解了一下你在卧龙谷的表现,原则上同意你去开远比赛,但比赛结束后一定要及时归队,不能在外面逗留时间长了。”

教导员的批假,简直就像通知我上军校一样激动,让我的眼圈直发红。经过漫长的等待,痛苦的煎熬,我终于等到要展示自己的时刻了。去他妈的补考!眼下,我要全力以赴去准备比赛,决不能再在这里翻车,一定要取得好成绩向教导员汇报!

李杰 边陲日记(李杰边陲日记)(3)

▲ 2006年10月,我们夜宿朋友家,楼下就是个旧小火车站。当年从这里坐车回建水,只需2毛钱的车票。如今小火车已成为历史,只保留了建水到石屏一段作为旅游观光使用,其余的都已经拆除。

三中队队长看我很激动,就问我:“你要参加什么比赛?”我说:“开远市元旦那天要举行穿城越野比赛,我也报名参加了。”三中队队长说:“我说的呢,你们教导员一上来就问我,开远是否有一个长跑比赛?把我都给问蒙了。我说:老伙计,不会是你要过来参加吧?他说:是有一个战士想去参加比赛。他怕你骗他,就问我你在这里的表现如何?我说:确实有一个北京小伙儿每天下午训练跑步,有时候我们还在一起打篮球,小伙儿表现还行,没听说他调皮。他听了我对你的评价,才让我去叫你接电话。我和你们教导员都是山东枣庄的老乡,彼此没地说,以后这边有事就找我好了。”

我千恩万谢的给三中队队长鞠躬作揖。看来人生在世,口碑就是一个人的名片啊!人的名,树的影,溜须拍马只能赢得个别领导的夸赞,而不会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李杰 边陲日记(李杰边陲日记)(4)

作者简介:北京人,1964年出生,祖籍辽宁丹东,网名“北京老兵”。1982年10月入伍,1984年荣立个人三等功一次,1985年进入广州解放军体院学习。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