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的秦州杂诗20首全文(以文会友杜甫篇)

唐肃宗乾元二年三月,杜甫在写了三吏三别后回到了华州继续他的司功参军的官场生涯,说起这个司功参军,实际上是八品下的事务性官员,主要是负责辖域内的官员、考课、祭祀、礼乐、学校、选举、表疏、医筮、考课、丧葬等事务,而华州到底有多大呢?在当时下辖郑县、华阴(包括潼关)、下邽3县,基本上就相当于现在的一个地级市吧,光看到这想必大家也能体会到这个工作的繁杂,事实上呢,这个职务的确类似于现在地级市的市政府秘书长一类的职务,庶务极多。

杜甫的秦州杂诗20首全文(以文会友杜甫篇)(1)

而且在当时而言,案头文案工作极多,这对于从小潇洒惯了的杜甫来说,其实真的有点不胜烦劳。再加上杜甫的性格比较耿直,咱们从之前他的新安吏和潼关吏的作风就能看出来,口快心直的性格在官场上就是树敌无数啊。再加上当时的杜甫是被贬职的,华州官场肯定不会对他太友好,冷嘲热讽穿小鞋是免不了的,这一点在杜甫刚到华州官场的时候救感受到了,他为此还写了首诗抒发自己郁闷的心情

早秋苦热堆案相仍

杜甫的秦州杂诗20首全文(以文会友杜甫篇)(2)

杜甫 〔唐代〕

七月六日苦炎蒸,对食暂餐还不能。

常愁夜来皆是蝎,况乃秋后转多蝇。

束带发狂欲大叫,簿书何急来相仍。

南望青松架短壑,安得赤脚踏层冰。

看看,虽然写的是早秋烦热的生活状态,但此时的杜甫已经活了四十多岁了,以前怎么不烦天热呢?显然还是工作不顺心闹的,但此时是战时,他还要养家糊口啊,只能忍着呗,实在忍不了就请假几天访友探亲什么的,所以看起来一年多的华州司功参军任上,他大概有三四个月在外面晃荡,这个工作本来也不太顺心,再加上从洛阳回华州路上看到了老百姓的苦难生活,杜甫对于自己的工作产生了疑惑,怀疑自己工作的意义,成天忙于文案庶务,但老百姓依然生活苦难,而自己全心全意的工作得不到直属上司的认可,甚至这个上司对他还很不尊重,这一切让杜甫开始怀疑自己的官场的意义。

再加上当年夏天关中地区遭遇了一次罕见的大旱灾,到了立秋之时,华州颗粒无收,而在此天灾面前,华州官场又将朝廷拨下的救灾款项和物资层层剥削,到了基层手中几乎没有了,杜甫主管的事务中就有相关的事务,所以对于此中的黑幕杜甫看得清楚明白,凡此种种和杜甫心目中的致君尧舜完全不一样,所以在气愤之下,杜甫将得来不易的官职放下了,告别了两年多的官场生涯。

杜甫的秦州杂诗20首全文(以文会友杜甫篇)(3)

告别了官场,随之面临的其实是很现实的生存问题,之前咱们说过,关中大旱,颗粒无收,老百姓根本就食不果腹,估计树皮草根都没留下啥了,那咋办,刻意打听之下,杜甫听说秦州当年收成还行,基本上不至于饿死人,于是就拖家带口的离开了华州,翻过了陇山来到了秦州。

但其实战乱时期,哪里有那么容易的安身之地呢,在秦州,杜甫写了很多诗,一方面是排遣心中抑郁,另一方面应该也是希望能够有靠谱一点的生活吧,但在秦州并没有太多可投靠的亲友,他想在友人推荐的西枝村建一草堂暂住,可是确没有如愿,而后又到同谷县歇脚,想在同谷县置办几亩薄田安身,结果最终也未能如愿,战乱之时,离乱之中,又恰逢白露节气,未得安身之处的杜甫看着天上的月亮,不由得感怀万千,又想起了尚在战乱之地河南山东的亲弟弟,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既怀家愁,又忧国难,真是感慨万端。稍一触动万般思绪涌上心头,一首《月夜忆舍弟》脱口而出:

杜甫的秦州杂诗20首全文(以文会友杜甫篇)(4)

月夜忆舍弟

杜甫 〔唐代〕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戍楼上的更鼓声断绝了人行,秋夜的边塞传来了孤雁哀鸣。

从今夜就进入了白露节气,月亮还是故乡的最明亮。

虽有兄弟但都离散,各去一方,已经无法打听到他们的消息。

寄往洛阳城的家书老是不能送到,何况战乱频繁还没有停止。

杜甫的秦州杂诗20首全文(以文会友杜甫篇)(5)

大难临头,兄弟们风流云散,家园被毁,生死不明,无处可问。仰天而叹的诗人,这是何等焦虑,何等伤痛。本想探听兄弟消息,互通音信,互报平安。可是,战事未休,山遥路远,书信难通,无计可施,唯有牵肠挂肚,愁绪满怀。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远方的弟弟啊,你还好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