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学模式怎么创新(创新课程设计建构思维体系)

语文教学模式怎么创新(创新课程设计建构思维体系)(1)

看点 在混合式教学的语文写作课程中,教师首先需要转变教学方法,帮助学

生理解和适应新形势,才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效果,最终帮助学生提升写作中面向公共话题的理性思维能力,面对私人化叙事的感性思维能力,以及深度阅读与写作

中的迁移与运用、创造和探究的思维能力。

支持外滩君,请进入公众号主页面“星标”我们,从此“不失联”。

文丨葛璐 编丨bubble

混合式教学在疫情防控常态化这段特殊时期取代了传统的线下授课模式,其打破了教学场景的空间限制,促进了线上线下教学的双向交融,是适应新形势的有效教学方式。

混合式教学下,学生的自由支配时间更多,若加以引导,则学生实现自主探究的可能性也更大。

语文教学中的写作教学,由于线上线下丰富的学习资源,教学方法多元混合的实现方式,以及学生灵活自由的创作过程,更加适合进行混合式教学。

语文教学模式怎么创新(创新课程设计建构思维体系)(2)

整合教学资源,延展思维空间

邹振东在《弱传播》一书中谈及世界时认为:“人类生活在两个世界。一个世界是原本的现实世界,一个世界是传播的舆论世界。”传播到我们眼前的世界不是我们目睹的世界,“而是别人用电话、报纸、电视、微信等各种媒介传播给我们的世界”。

手机、互联网等传播平台构建了一个强大的天然的学习场域,而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00后学生们,面对铺天盖地的信息,他们需要习得攫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和培养客观看待事件的理性,延伸到写作上,即需要具备公共空间理性表达的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模式怎么创新(创新课程设计建构思维体系)(3)

所谓线上教学,即利用手机、电视、互联网等传播媒介而实现的在线形式的教学方式。在线资源除了在线课程以外,也包括在线视频、文章、社交平台等网络上多渠道的资源。

在混合式教学中,教师可以借助线上资源,帮助学生挖掘出写作的天然素材,培养学生公共表达的理性思维。

如引入网络暴力这个话题,针对人们在网络空间与真实空间表达的差异,引导学生思考互联网世界应如何规约人们的言行,避免形成网络暴力。

如针对肖战事件这种贴近学生的话题进行辩论,引导学生思考新时期偶像的发声与责任,避免学生盲目追星

这些社会事件构成着网络线上教学的丰富资源,也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由此学生再转入议论文写作中“说理”过程的学习,便不会觉得空谈与乏味。

所谓线下教学,即面对面具有真实交流互动的教学方式。“线下”不应局限于学校,也应包括更丰富的家庭、社会教育资源。

在家庭、社会中,由人际交流而带来的互动可以更大限度地拓展学生的写作资源。写作的学习,是学生对于生活的感悟,对于社会事件的关注,对于不同人生的观照……这些都源于真实的个体立身周遭世界的体验过程,而非源自单向的课堂授课。

居家线上学习期间,我组织学生化身为小记者,让大家尝试线上采访长辈,完成《我的家族史》一文的撰写。学生通过与长辈的对话,补足了自己单调匮乏的人生经验,丰富了对世界的认知,获得了复杂记叙文写作中的写作资源。

通过自身与祖辈的人生经验对照,亦可以在记叙文中尝试创设双线叙事结构,增加写作叙事难度,借助这种方式进一步获得私人化叙事的感性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模式怎么创新(创新课程设计建构思维体系)(4)

语文教学模式怎么创新(创新课程设计建构思维体系)(5)

图:学生《我的家族史》作品

混合学习中,学生可以拥有更多自主探索世界的自由空间。教师应在这个过程中充分抓住契机,帮助学生完善写作资源的整合,

用线上资源启发学生公共说理的理性思维,用线下资源启发学生私人化叙事的感性思维,延展思维空间,帮助学生形成更加完整的思维体系。

语文教学模式怎么创新(创新课程设计建构思维体系)(6)

优化教学设计,培养转化思维

人民教育出版社的王本华谈到部编本新教材写作教学时认为,既需要强调写作教学的相对独立性,也需要强调整合。

在新课标理念下,教师需要运用整合思维打通教材文本,灵活创设出适合学生的具体写作情境,这也正符合特殊时期混合式教学的要求。

部编本新教材中,写作以任务驱动,贯穿在各个单元学习过程中。教师需要落实新教材的分任务教育理念,引导学生有目标地进行创作,这也是对教材课文文本的一种深化理解。

如第六单元的单元学习任务要求学生进行虚构故事的创作,在这一单元,由于学生不仅学习了中国古典小说《聊斋志异》中的《促织》,也学习了西方现代派小说卡夫卡的《变形记》。

这两部小说中均具有奇异荒诞的色彩表现“异化”的主题。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理解与运用这种创作方法,我带领学生开展了一次写作,采用现代派文学中的手法(如荒诞、象征、意识流、魔幻现实等)创作微小说,既可以模仿教材中学过的手法,也可以借鉴课文中作品的现实批判意味进行创作,学生创作出了一些精彩的微小说作品。

借助这样的教学设计,教师可以通过实践训练的方式进一步辅助学生理解教材文本,实现语言的理解与运用。

语文教学模式怎么创新(创新课程设计建构思维体系)(7)

语文教学模式怎么创新(创新课程设计建构思维体系)(8)

图:学生创作的微小说

此外,线上文言文教学也可以与写作结合,以此增加课堂的趣味性。由于线上过多呈现字词、翻译的讲解会使得课堂枯燥,适当结合文章来加入写作练习,可以丰富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和认知。

比如第一单元所选的孔子、孟子、庄子等文化先贤的经典之作。

教师可在教学设计中设置:“阐述孔子所代表的儒家思想内涵”、“谈谈对孟子性善论和荀子性恶论的认识”、“结合庄子谈谈诗意的栖居话题”等与教材课文直接相关的写作训练作补充分享,

既能丰富学生对课堂内容的把握,也能通过整合比较研究将传统文化中的不同思想进行梳理和辨析。

语文教学模式怎么创新(创新课程设计建构思维体系)(9)

语文教学模式怎么创新(创新课程设计建构思维体系)(10)

图:学生写作选段

从教材文本的学习到运用所学方法进行模仿和创作,这是学生模仿、迁移、转化、运用思维的习得过程。

语文教学模式怎么创新(创新课程设计建构思维体系)(11)

调动学生参与,提升创造思维

如何营造线上课程的互动感是混合式教学过程中不可回避的一个问题,常态化的线上课程更加不能缺少与学生之间的互动。

学生听讲注意力会随着听课时间变化而变化,绝大部分学生的注意力每次最多只能维持10-15分钟。写作课这种需要实操训练的课程内容更加需要加入互动,调动学生参与。

语文教学模式怎么创新(创新课程设计建构思维体系)(12)

图:学生注意力变化曲线

在传统线下课堂中,教师可以通过肢体动作,提问,课堂讨论等形式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互动交流,其实,这些传统的互动形式仍然适用于线上教学。

线上教学的互动并非是学生观看在线视频这种“看”的过程,本质仍然是教师与学生之间建立起来的丰富互动。

比如肢体动作的运用,教师同样需要运用丰富的肢体语言来与学生建立情感交流的亲密度。

网络主播的走红也正是与观众建立起了情感的信任。

上课之前,传统线下课程中增加上课仪式感的小细节如与学生见面轻松友好的问候也可以加入线上课程里;

课程中,眼神交流、手势动作、点击黑板提示等仍然需要在视频课程中有所体现;课程结束后,与学生及时线上交流作业问题。

在课程过程中,线上教学其实自有优势。

如QQ中的匿名交流,对于线下课程没有勇气公开发言的同学来说,反而在线上能够打开自我、无拘无束地交流。

在一次写作课中,围绕季羡林“不完满才是人生”的话题进行写作,为了打开学生的思维局限,我们先探讨了“什么才是完满的人生”的话题探讨,大家纷纷无所顾忌地表达了真实的想法:

语文教学模式怎么创新(创新课程设计建构思维体系)(13)

图:学生关于“什么才是完满的人生”的互动

虚拟的线上反而能令学生卸下伪装真实地袒露自己,这是线上互动的优势,通过有效互动打开学生的心扉,才能在写作课教学中真正立足学生的现实,以交流促进思考,培养学生在观点的融合与碰撞中所形成的创造性思维。

语文教学模式怎么创新(创新课程设计建构思维体系)(14)

创设评价反馈,激发探究思维

线上教学和线下教学都需要设置有效的评价反馈,这是教学中反映教师讲授效果、检验学生学习过程、增进学生之间相互促进、以及激发学生下一阶段学习的必要手段。

在线上学习期间,学生进行了关于《红楼梦》的整本书阅读和写作。

对于围绕整本书进行的难度较大的阅读和写作,尤其是阅读难度系数较高的《红楼梦》,如何才能为学生设置合理的评价体系,给予恰当的反馈?

确定有效评价反馈的前提是教师设定出具有评价意义和反馈需求的作业难度,令学生能够输出具有思维深度的创作。

围绕《红楼梦》,我们根据课程学习注重读写结合,以读促写,设置了较为贴近学生、容易入手的话题鼓励学生进行创作。

学生进行了“《红楼梦》中空间与人物形象的关系”、“运用对照法理解《红楼梦》中的人物形象”、“《红楼梦》中的谶”、“《红楼梦》中的主旨”等相关写作训练.

这些话题虽小不浅,能够带动起对于《红楼梦》丰富内涵的探讨。

仅仅停留在打“优良中下”或者ABCD等第的评价方式是不够的,学生无法更加直观地获得对比参照以及改进的方法。

对写作的评价反馈可以用“写作”本身来进行:一是同学之间相互的写作分享,二是通过教师整合的评语与大家分享。

围绕几次学生的写作,教师除了需要针对个体学生给予单独的评价,也需要针对班级共性问题进行整体的评价反馈

这样才能更全面直接地展现出语言表达的技巧,供学生思考、模仿、参照,而且文本保存的形式亦能给学生留下讨论思考的痕迹。

不同于“标准答案”,这种线上分享的文本内容是开放的,观点是多元的,有助于帮助学生补足自己的思维漏洞,引发学生进一步探究问题,激发他们的探究思维能力。

语文教学模式怎么创新(创新课程设计建构思维体系)(15)

语文教学模式怎么创新(创新课程设计建构思维体系)(16)

图:《红楼梦》主题写作反馈分享

为了提升学生的阅读兴趣,教师还可鼓励学生采用丰富的线上技术来辅助文学阅读与写作,

如运用腾讯在线文档来分享自己的阅读积累,可以看到同学相互之间同时在线编辑,更加增添了彼此分享的乐趣,在阅读中逐渐形成问题探究意识。

语文教学模式怎么创新(创新课程设计建构思维体系)(17)

语文教学模式怎么创新(创新课程设计建构思维体系)(18)

语文教学模式怎么创新(创新课程设计建构思维体系)(19)

语文教学模式怎么创新(创新课程设计建构思维体系)(20)

图:学生在线写作素材积累分享

作为互联网的原住民,这一代的学生从小就生活在信息世界中,教师需要引导他们合理地利用信息技术,运用信息资源,辅助阅读与表达,深入开展交流与合作,

进而提升学生在写作中面向公共话题的理性思维能力,面对私人化叙事的感性思维能力,以及深度阅读与写作中的迁移与运用、创造和探究的思维能力。

在这个过程中,只有教师的教学思维首先发生转变,从课程资源的建设,到课程内容的创新,到课程方法的研磨,再到课程反馈的革新,在混合式教学过程中综合运用与时俱进的思维能力,才能促进学生写作思维能力的提升。

参考文献:

[1]邹振东.弱传播[M].上海:国家行政学院出版社,2018:83.

[2]黎加厚.基于脑科学的有效教学[EB/OL]. http://www.360doc.com/content/11/0315/17/6382130_101399064.shtml.

语文教学模式怎么创新(创新课程设计建构思维体系)(21)

语文教学模式怎么创新(创新课程设计建构思维体系)(22)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