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商家还卖无限极保健品(无限极被立案调查)

为什么商家还卖无限极保健品(无限极被立案调查)(1)

1月19日下午,陕西省西安市工商局称,针对媒体报道的“幼童疑因服用无限极产品致心肌损害”,西安市工商局已责成工商雁塔分局对无限极陕西分公司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责成蓝田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对事件中经销商樊乐是否涉嫌虚假宣传进行立案调查。目前,案件正在进一步调查中。(1月20日人民网)

权健保健品帝国轰然倒塌,华林负责人被警方控制,无限极保健品涉嫌造成3岁幼童心肌损害、低血糖等病症而被立案调查。短短数十天,关于保健品帝国的风波接连不断,人们在为监管部门以雷霆手段整治保健品“黑市”叫好的同时,也无不为自己的健康捏了把汗,在保健品乱象丛生的环境下,自己或许就是服用过的受害者。

成立于上世纪90年代的无限极,发展至今,已壮大成为国内最大的直销公司,仅去年销售额就高达249亿元。销量大、效益好,可公司并没有将对等的服务提供给消费者。与权健、华林一样,无限极关于虚假宣讲的广告随处可见,比如无限极牙膏可当酒精用,在伤口消毒止血;没有任何副作用,只会越吃越健康;“一瓶药能当十碗汤”,即便此类宣传有违人们的常理认知,但并不影响其销量一路拔高,挣得盆满体钵。主要还是背后有着一个个“金字塔”式的推销团队。

细查近期出现的保健品行业销售乱象,尽管品牌不同、针对人群各异,但他们的营销模式基本“异曲同工”,都打着中草药对身体伤害小的旗号,将患者拉进自己的圈子,从医院正规药转向保健药。倘若患者仍有疑惑,推销人员便拿出最后的杀手锏,让自己的“亲人”来当说客,这都是保健品直销团队惯用的伎俩。比如青岛无限极专卖店店员在推销号称能调理肠胃的口服液时,就拿自己“二舅”的服用效果去举例,给消费者吃下“定心丸”。

权健、华林均被定性为传销,虽然无限极的销售模式还未有最后的定性,但它同样闪烁着传销的影子。曾经媒体就有曝光,无限极推出“10名奖金计划”,实施多级别销售模式,推销员只要掏498元即可成为会员,每拉成功加入一个会员,奖励100元,层层发展下线,再根据销售额分配奖金,甚至不少人做起了“信了‘无限极’,五年挣一百万,十年挣一个亿”的黄粱美梦。

尽管这些保健品的销售模式与传销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做强做大的保健品帝国背后有着直销的“护身符”在镇店,胆子也更大。他们打着“救世主”的幌子,游走于法律的灰色地带,行的却是坑蒙拐骗之实。就拿无限极来说,2007年就获得了商务部颁发的直销经营许可证,当前在167款产品中,有37款属于直销产品,而保健品占直销产品的近一半。其实早在2016年,无限极保健品就曾涉嫌夸大宣传,诱导消费者停用正规药,而背上几起“人命官司”的案件。

纵使吹得再天花乱坠,说得再花言巧语,药品最终要拿效果来说话。根据记者采访,许多使用者表示无作用,有的甚至出现脸肿、过敏、口干等副作用。具体疗效如何,有无毒害,期盼相关部门早日查明真相,公之于众,做到绝不放过一个坏人,也不冤枉一个好人。

文/周军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