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共读读后体悟(读读呻吟语能明很多理)

《呻吟语》是明代晚期著名学者吕坤(1536—1618)所著的语录体、箴言体的小品文集,刊刻于1593(明万历二十一年),时吕坤在山西太原任巡抚。 《呻吟语》是吕坤积三十年心血写成的著述,他在原序中称:“呻吟,病声也,呻吟语,病时疾痛语也。”故以“呻吟语”命名。全书共分六卷,前三卷为内篇;后三卷为外篇,一共有大约数百则含意深刻、富有哲理的语录笔记。

节前处理完事务,偶翻《呻吟语》,见到这样的一段话,很受启发触动,其文如下:“四十以前是个进心,识见未定而敢于有为;四十以后是个定心,识见既定而事有酌量;六十以后是个退心,见识虽真而精力不振。未必人人皆此,而此其大凡也。古者四十仕,六十、七十致仕,盖审之矣。

人亦有少年退缩不任事,厌厌若泉下人者;亦有衰年狂躁妄动喜事者,皆非常理。若乃以见事风生之少年为任事,以念头灰冷之衰夫为老成,则误矣。邓禹沉毅①,马援矍铢②,古诚有之,岂多得哉!”

经典共读读后体悟(读读呻吟语能明很多理)(1)

)①邓禹:字仲华,东汉初人,在刘秀创建东汉王朝的过程中,功勋卓著。

②马援:字文渊,东汉初人,著名将领。年六十二,请命出征。刘秀怜其老,马援披甲上马,据鞍顾晒,以示可用。

刘秀笑曰:"矍铄哉是翁。"

这段话的意思是说:

人的思想是随着气血的消长而消长的。四十岁以前有奋发进取之心,经验不足一见识不广,但敢想敢做;四十以后,人就基本定型了,四十岁以后渐渐有退让情绪,虽然经验丰富、认识问题深刻,但却精力不足。虽然并不是每个人都是这样,但这是大多数人的情况。古时候,人到四十岁才入仕做官,六七十岁辞官退休,大概就是考虑到了这种情况。也有年轻时畏缩不前、不敢担当大事,气虚志消如同快死去的人一样的;也有到了衰老之年性情狂躁、轻举妄动、喜欢多事的,这都违背常理。如果把遇事不想就莽莽撞撞干起来的年轻人看成是能担负重任的,或是把心灰意冷的衰老之人当成是老成持重的,那就错了。像邓禹那样年轻却沉着勇毅,

像马援那样年纪虽老但精神矍铄的人,古时确实有过,但又有多少呢!

经典共读读后体悟(读读呻吟语能明很多理)(2)

所以呀,人到什么年龄段,要遵从规律,该进取时进取,该退让的要退让,不可违背常理。余属于第二阶段,不惑层次,该是定心时,心定而神定,看清周围一切,该怡心的怡心,该做事的做事。待到六十后,那就更要知进退,少管事,少骚动,回归本心。友友们,你说是吗?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