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什么时间与大众点评合并(大众点评将合并)

美团什么时间与大众点评合并(大众点评将合并)(1)

【中国经营网综合报道】就在十一黄金周的最后一天,关于大众点评和美团将要合并的传闻在业内引起了一片轰动。随后,多家媒体也对此事进行了确认。

事实上,目前各大团购网站之间的竞争已十分胶着,而此次大众点评与美团合并之后,行业格局或将出现不小的变化。

传大众点评、美团将合并

据北京商报报道,继“滴滴快的”、“58赶集”、“携程艺龙”以后,今年互联网行业第四桩合并案或即将发生。

昨日有消息称,美团和大众点评正在接近达成一项估值超过150亿美元的合并交易,让水火不容的两个竞争对手站到同一战壕里,合并消息最快将于两天内公布。

据了解,美团与大众点评已经确定合并框架协议,目前已进入股东批准阶段,消息称双方将在一周内正式披露此项合并案。

而消息除透露了该项合并案进程之外,还曝光了协议的诸多细节。“美团、大众点评现有股东将权益注入新组建的境外公司,比例大致为7:4,合并后的公司将采取‘双CEO’制,并将业务重点放在低频、高客单价业务上,不再参与高频、低客单价领域的价格战与补贴战”,以上均为知情人士曝光。不过,随后有媒体援引饿了么CEO张旭豪的消息称,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合并已正式完成,双方股东已签字,此次合并事宜确凿无误。但张旭豪表示,美团和大众点评的换股比例并非7:4,而是5:5,同时,大众点评未放弃参与高频、低客单价领域。不过,对于上述消息的真实性,饿了么方面向北京商报表示“不回复”。

根据年初美团D轮融资的估值70亿美元与大众点评4月融资时的40亿美元估值计算,业界人士表示,如传言属实,双方新公司的估值最少在110亿美元,最高可达170亿美元。另据消息人士透露,美团和大众点评在组建成立新公司之后,将完成一轮20亿-30亿美元的融资。

对于双方的合并,美团与大众点评公关部均未正面否认,且回应口径几乎一致表示,“暂时没有接到相关任何通知”。据内部人士透露,因为此事美团网相关负责人已提前结束国庆假期赶回公司。

对此,第一财经日报也报道表示,针对大众点评和美团合并的市场传闻,10月7日晚间第一财经日报向投资圈不止一位不愿透露身份的可靠消息人士处确认了消息。两家公司合并确有其事。

合并之前,大众点评和美团的估值存在差异,而据上述可靠消息人士确认,双方此次将按照5比5换股,市场传言的7比4比例“属信口胡说”。在未来的新公司中,张涛和王兴将共同担任联席CEO、联席董事会主席,甚至双方在董事会中的席位都是一致的。不难看出,两家在O2O领域厮杀多年的老对手,在以一个体面的方式保证对等的话语权。

合并之后,双方将实施北京、上海双总部战略,并保留各自品牌独立对外。至于业务层面的组织架构如何针对性地调整,记者并未得到更为详细的确认消息,不过可以确定的是,大众点评不会放弃高频的到店业务。

为何选择抱团取暖?

那么,美团和大众点评为何会选择合并呢?

据证券日报报道,在大量中概股纷纷私有化以及A股暂停IPO的局面下,大量靠“烧钱”推进发展的公司纷纷盘算起长久之计,因为在看不到明确的退出路径之后,VC们的钱也不好继续拿了。

公开信息显示,美团至今完成了五轮融资,在2015年1月份获得7亿美元D轮投资后,估值达到70亿美元。大众点评至今则共完成六轮融资,在今年4月份获得小米、腾讯、淡马锡、万达和复星集团的投资后,估值达到40.5亿美元。

值得注意的是,两家公司最近的融资都发生在今年上半年,也就是中概股集中私有化和A股因连续大跌暂定IPO之前。此后,两家公司都有进一步融资进展不利的传闻曝出,尤其是大众点评,成立至今已有10年,相比于成立仅5年的美团,更加考验VC们的耐心。在资本市场骤冷的情况下,VC们打算有所动作,不难理解。

对此,网易科技也报道表示,从近期的融资状况来看,大量O2O垂直业务被资本所抛弃:资本清楚地看到依靠高额补贴的业务发展并不可持续,滴滴快的野蛮生长的模式在O2O业务上面临天然短板,戈壁资本合伙人蒋涛此前曾表示,在寒冬时候,资本会更看重项目自身的造血能力,依靠烧钱补贴模式的业务很难维系。

从目前来看,大众点评和美团是整个O2O市场上体量最大的两个公司,根据此前团800最新的数据显示,在团购业务上美团、大众点评分居前两位;而从融资的规模看,千万美金级的融资已经无法满足业务扩展的需求。

因而,业内普遍认为,合并系投资人在幕后进行推动。

报道表示,根据此前曝光的信息,美团业务单月亏损高达6亿人民币,而传统团购业务由于竞争火热一直处于2-5%这样的低毛利;此外,外卖、电影票、酒店等业务目前处于高速发展的阶段,需要大量的现金注入,按照最近一次美团融资7亿美元推算,仅能支撑短短半年的正常运营;所以,外界此前所称“美团缺钱”并非空穴来风,美团联合创始人之一王慧文在接受网易科技等媒体采访时表示,美团确实在接洽新一轮融资,规模在10亿美金以上。

这样的规模,对于目前国内的VC而言已无法承受,必须期待大PE的介入,早期投资人红杉、阿里的态度就更为关键。从目前投资方了解的消息看,美团融资并不难,但是投资人对美团最大的考量就是什么时候能够在O2O价格战、补贴战中抽身,而对这个问题王兴一直没有定时。

而在大众点评方面,作为在上海成立了10余年的老牌生活服务公司,一直被人诟病发展缓慢,甚至被冠以“慢”公司的典范,但是在被卷入团购洪流之后,依靠售卖优惠券、提供本地生活服务信息的大众点评不得不陷入以亏损抢市场的泥潭之中。今年以来,大众点评CEO张涛以及总裁郑志昊在多次出席活动都表示,未来点评将力推闪惠业务、发力去团购化。

相比较美团在电影、酒店、外卖市场进行投入,大众点评则在餐饮基础上,向美妆、婚庆等低频高价服务市场扎根,另外在外卖等业务上,大众点评通过投资饿了么、美餐网来抵抗竞争。

从今年大众点评的发展来看,其轨迹非常明确:大众点评在海外业务上开始发力布局,在三四线城市向美团进攻。可以预见,长此以往美团和大众点评并没有找到新的增长,而且依然在高度竞争中将会烧钱,盈利仍是遥遥无期。

对于投资人来说,虽然估值在上涨,但是在资本市场上受到国际资本市场冷遇,因而美团、大众点评上市的路子并不好走;另外,他们共同的参照系Groupon、yelp在美国股价持续下滑,O2O在美国并不是投资人热衷的方向。因而,对于独立上市,王兴或许还在等风口,大众点评则被传言将会拆除VIE架构回归A股,目前来看必然已经暂缓。

此外,报道还表示,合并不只是受到O2O寒冬波及,还有来自于BAT的压力。

阿里和百度对于O2O的苏醒应该是从2015年才开始。对于阿里而言,重启新口碑多少有些无奈:其一直渴望收购美团,但是郎有情妾却无意,王兴不愿成为阿里的一部分;相比之下,百度进攻O2O并不令人意外:在PC互联网向移动转型的过程中,搜索入口的重要性似乎有所下滑,百度必须在O2O方面做大,因而李彦宏给出了花200亿扶持糯米的计划。

新口碑与百度糯米,成为美团和大众点评发展路上的两座大山:为了冲击市场份额,这两座大山可以通过任性的补贴来吸引用户。

可以预见的是,曾经不受巨头重视的O2O越来越成为巨头的战略核心,未来各家之间的竞争将会更加激烈;而随着大众点评和美团的合并达成,其与巨头抗衡的底气将更加充足,很多垂直领域的收割将会加剧,平台还将产生一轮高额的补贴大战。

百度阿里或将承压

而不可否认的是,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后,也终将为对阿里、百度造成巨大冲击。

据证券日报报道,在业界人士看来,美团与大众点评合并后,百度糯米将承受到更大的压力。今年7月份,百度CEO李彦宏曾公开表示,百度糯米是百度目前最要需发力的业务,百度账上500亿元现金中的200亿元,将用于扶持百度糯米。“从未来趋势看,合并后的美团大众点评,将同时拥有腾讯和阿里的资源,百度糯米想超车的难度将更大,在引入第三方融资时,也增加了难度。这些都将考验李彦宏在百度糯米身上继续投入的决心”,有不愿具名的分析人士指出。

对此,凤凰科技也报道表示,O2O重要的两个要素:会员信息和支付,百度都是近乎从零开始,所以双方合并,对于百度将是最大利空。

同时,报道也表示,阿里也受到了冲击,虽然它是这次合并案的股东之一。美团在B轮和C轮融资时,得到阿里巴巴注资,现今阿里大概持有美团10—15%的股份,占有一个董事会席位但强势的王兴一直走的和阿里不近。市场有传言说,当时王兴拿阿里巴巴的投资,是时势之下迫不得已,后来阿里巴巴一直想把美团纳入囊中,但都被王兴拒绝。所以不得已阿里巴巴宣布投入60亿重振口碑网。

口碑网隶属于蚂蚁金服旗下,因为有支付宝作为入口,发展迅速。今年早些时候,口碑网宣布投入10亿推出“全民开店”计划,用户只要成功说服线下餐厅在支付宝上开店,就可以获得300元的现金奖励,这意味着每一个普通用户都可以成为口碑的线下地推人员。阿里巴巴的地推能力一直在互联网公司独一无二,加上支付宝的庞大用户基数,口碑网发展迅猛。但美团和大众点评的合并,使得起步较晚的口碑网将面临更大的困难。

腾讯在此次合并案中的角色是耐人寻味的。腾讯拥有微信这样的超级入口,而且占股大众点评20%股份,相比美团和阿里,点评和腾讯的关系要更融洽。如果腾讯在此次合并之后,拥有新公司的股份超过阿里,则属于赢家之一。

事实上,O2O市场规模巨大,而且市场裂变刚刚开始,足以容下多家拥有庞大平台和资源的竞争对手。相比较起来,58赶集和京东要么业务侧重点不同,要么拥有差异化优势,所受影响相对较小。

同时,证券日报还报道表示,美团与大众合并之事,也引发了“下一对”猜想的再度升温。目前,滴滴与易到、神州、e代驾,携程与去哪儿网,同程网与途牛网,腾讯视频与搜狐视频等还在比赛烧钱,这些冤家们在资本上都沾亲带故,下一个合并案例,或将很快会从它们之中诞生。

(编辑:卢月)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