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步骤(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规范和步骤)


五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步骤(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规范和步骤)(1)

水准布设原则:

三、四等水准网是在一、二等水准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加密,根据需要在高等级水准网内布设附和 路线、环线或结点网,直接提供地形测图和各种工程建设所必需的高程控制点。

单独的三等水准附合路线,长度应不超过150 km;环线周长应不超过200 km;同级网中结点间 距离应不超过70 km:山地等特殊困难地区可适当放宽,但不宜大于上述各指标的1.5倍.

单独的四等水准附合路线,长度应不超过80 km;环线周长应不超过100 km;同级网中结点间 距离应不超过30 km;山地等特殊困难地区可适当放宽,但不宜大于上述各指标的1.5倍。

选定水准路线

水准路线应沿利于施测的公路、大路及坡度较小的乡村路布设。水准路线尽量避免聘越500 m以 上的河流、湖泊、沼泽等障碍物。

确定水准点

水准点应选在土质坚实、安全僻静、观测方便和利于长期保存的地点。下列地点不应选设水准点:

a) 易受水淹、潮湿或地下水位较高处,

b) 易发生土崩、滑坡、沉陷、隆起等地面局部变形的地点;

c) 距铁路50 m、距公路30 m以内(道路水准点除外)或其他受剧烈展动的地点,

d) 短期内由于建设发展,可能毁坏标石或不便观测的地点.

五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步骤(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规范和步骤)(2)


五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步骤(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规范和步骤)(3)

埋石后上交的资料

埋石后应上交的资料包括*

a) 测量标志委托保管书;

b) 埋石后的水准点点之记及路线图、结点接测图、标石埋设关键工序照片或数据文件,

c) 埋石工作技术总结(扼要说明埋石工作情况,埋石中的特殊问题及对观测工作的建议等)。

仪器的技术要求

五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步骤(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规范和步骤)(4)

自动安平光学水准仪每天检校一次i角,气泡式水准仪每天上、下午各检校一次i角,作业开始 后的7个工作日内,若i角较为稳定,以后每隔15天检校一次。

测站的视线长度(仪器至标尺距离)、前后视距羞、视线高度、数字水准仪重复测量次数按表6规定执行。使用DS3级以上的数字水准仪进行三、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其上述技术指标应不低于表6中 DS1.DS05级光学水准仪的要求。

五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步骤(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规范和步骤)(5)

光学水准仪测站上观测顺序和方法

三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

a)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

b)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

c)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d)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四等水准测量每测站照准标尺分划顺序为:

a)后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

b)后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c)前视标尺黑面(基本分划);

d)前视标尺红面(辅助分划).

测站观测釆用光学测微法,一测站的操作程序如下(以三等水准测量为例〉:

a) 首先将仪器整平(气泡式水准仪望远镜绕垂直轴旋转时,水准气泡两端影像的分离,不得超过 1 cm,自动安平水准仪的圆气泡位于指标环中央);

b) 将望远镜对淮后视标尺黑面,用倾斜螺旋调整水准气泡椎确居中,按视距丝和中丝精确读定 标尺读数(四等观测可不读上、下丝读数,直接读距离).

c) 旋转望远鏡照准前视标尺黑面,按b)款操作;

d) 照准前视标尺红面,按b)款操作,此时只读中丝读数,

e) 旋转望远镜照准后视标尺红面,按d)款操作。

三等水准一个测站的观测步骤:后-前-前-后,即为黑-黑-红-红

(1) 照准后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1)、(2)、(3)。

(2) 照准前视尺黑面,精平,分别读取上、下、中三丝读数,并记为(4)、(5)、(6)。

(3) 照准前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7)

(4) 照准后视尺红面,精平,读取中丝读数,记为(8)

这四步观测,简称为“后一前一前一后(黑一黑一红一红)”,这样的观测步骤可消除或 减弱仪器或尺垫下沉误差的影响。对于四等水准测量,规范允许采用“后一后一前一前(黑一 红一黑一红)”的观测步骤,即可以忽略仪器下沉而造成的对数据精度的影响。

五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步骤(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规范和步骤)(6)


五等水准测量的方法和步骤(四等水准测量的技术规范和步骤)(7)

四等水准测量观测应在通视良好、望远镜成像清晰及稳定的情况下进行。一般采用一对双面尺和DS3级水准仪。这里介绍一下DS3级水准仪的技术参数:即为每一公里水准测量的中误差为±3mm,物镜有效孔径不小于28mm,放大倍数不小于38倍,水准管划分值:20″/2mm,

由于四等水准测量要求视距不大于100m,所以视线长度一般为30m—50m左右。最为适宜。安置水准仪的测站至前、后视立尺点的距离,应该用滚轮测距使其相等。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