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敏洪寻人完整版(俞敏洪树挪死)

编辑|张心怡

定稿|菁妈

今年是比较特殊的一年,在疫情的影响之下,推迟一个月后的高考也已经告一段落了。

在7月3日的网络直播当中,作为新东方教育集团的创始人俞洪敏给应届的高中毕业生提出了这样的一个建议:高中生离开自己的家乡去大城市,而且我觉得越远越好。

俞敏洪寻人完整版(俞敏洪树挪死)(1)

此话一出,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

有一部分人觉得要是没有自理能力的话,离家越远岂不是给自己找罪受?

俞洪敏对自己的观点解释说:人这一辈子应该在更广阔的舞台和土地上去发挥自己,“树挪死,人挪活”。确实,如果一个人永远都因为安全和舒适给自己圈起一个活动的范围,那么其实和井底之蛙没什么两样。

俞敏洪寻人完整版(俞敏洪树挪死)(2)

这样菁妈想起自己身边的一个姐姐。她和她的对自己的女儿可谓是百般的宠爱,从小女儿就没有离开过自己身边,小学,初中都是在同一个县城。但是现在面临的是给女儿更好的教育的问题,那么高中的选择一定就要让女儿去到别的城市上学。

这可让她担心坏了,一边和我们诉说着:“我女儿啥也不会啊,生活都不能自理,要是去别的地方太远我们不能隔三差五去看她,要是她被欺负怎么办。”

此情此景,我只想说,如果不放手让孩子去经历,他们永远都会是啥也不会的状态。

现在这个时代,独子的家庭居多,随着生活条件的提高,父母对孩子的宠溺其实都是毋庸置疑的。孩子一直都在父母的保护下去成长,所以温室之花很难会经受风吹雨打的考验。

如果父母觉得在高中之前孩子还“小”那么到大学的时候,该让他们去展开拳脚学习面对社会和生活了。

俞敏洪寻人完整版(俞敏洪树挪死)(3)

李玫瑾曾经讨论过舒适圈:舒适圈就是按照孩子喜欢的方式让他们成长,而所有的困难与挫折需要父母一个人承担,孩子就像被保护在老母鸡下的小鸡一样,没有面对过社会的风雨,也没有遭受过社会的毒打。

想毁掉一个孩子很容易,就是让孩子一直生活在舒适圈里关在象牙塔中的孩子不过是温室里的花朵中看不中用。

长期处于舒适圈的孩子会有什么样的缺点?

1:心理承受能力脆弱

现在大家能看到不少学生孩子跳楼自杀的新闻,但是追寻到背后的原因,往往都是因为一些大家觉得微不足道的事情形成的。

与其说是孩子们记仇,不如说是他们的接受能力不够。

因为总是生活在一个被保护和宠溺的环境之下,这样的孩子心灵是非常脆弱的,因为他们都相信美好,但是社会的现实却是充满残酷的。

一遇到不好事情的发生,他们的抗压能力根本没有办法去应对,只能选择逃避,如果逃不开的话,首先就会导致精神上的崩溃,还很可能就会往偏激的行动上走。

俞敏洪寻人完整版(俞敏洪树挪死)(4)

2:行事鲁莽没有规矩可言

因为没有受到过多的规矩约束,所以孩子们的为人处世会显得特别的杂乱无章。

一直处于舒适圈里的孩子做事几乎都是父母代劳,因为没有自己亲身的经历和设身处地的动手的话,他们就形成不了一种适合社会生存法则的意识和规则。

其实有的时候,父母的引导往往比亲自帮忙解决问题更有效果。

冲动,无知且自大,这是属于舒适圈里人群的代名词。

当这样的孩子们进入到社会的话,会很快被现实的残酷淘汰,会因为没有办法融入社交而产生自我怀疑,会受到来自同事上司的排挤,这不仅仅是因为什么都不会而已。

俞敏洪寻人完整版(俞敏洪树挪死)(5)

3:想要实现成功是很难的

如果想要让孩子成人成才的话,他们最基本的必备能力就是要有独立意识。为什么说处于舒适圈的孩子很难成才,因为他们成长中走过的路几乎都是父母帮助他们过河的。

没有足够的锻炼和机会,他们不但不了解自己到底有多少实力,自己的底线在哪里,他们也就没有自信去挑战和完成目标和梦想。

所以他们很难能够取得成功,舒适圈是一个圈,也限制了他们走向成功的脚步。

但让孩子们跳脱舒适圈并不是说让孩子去接受社会上各种摧残和毒打,而是在适当的时候放手让他们去学会做适当的事情,让他们培养出该有的责任和能力,而不是对自己生活的现状画地为牢。

俞敏洪寻人完整版(俞敏洪树挪死)(6)

现在社会上很流行一种育儿方式--“让孩子自由生长”,其中一部分值得提倡,但是也要注意自由生长是要有前提的,所谓“无规矩不成方圆”,要限定一个正确的范围去让他们“正确生长”,而不是“野蛮生长”。

,

免责声明:本文仅代表文章作者的个人观点,与本站无关。其原创性、真实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原创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文章投诉邮箱:anhduc.ph@yahoo.com

    分享
    投诉
    首页